張利萍 孫夏杰 王書強 高 慧 傅賢敏 常玉飛
(1.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安徽合肥,230036;2.河南省金太陽林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鄧州,474100)
人工林楊木具有速生、豐產(chǎn)、硬度適中、色澤淺、紙漿得率高等優(yōu)點,能生產(chǎn)出性能優(yōu)良的紙漿,已成為我國木漿的主要原料來源[1]。目前,我國楊木人工林面積已經(jīng)達到800萬hm2,楊樹種植面積和是蓄積量均居世界首位[2]。我國是紙張需求大國,用紙量逐年增加,目前楊木的生產(chǎn)量遠遠不能滿足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
木材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了徑向增粗和軸向伸長的變化。眾多學者對木材生長過程的變化進行了很多研究。Yoichi Kojima[3],Chauhan[4],Matthew G. Hamiltona[5],Kana Yamashita[6]等人分別對木材蠕變、聲學性能,制漿性能和干縮性能的軸向變異進行了深入研究。Katri Luostarinen分析了西伯利亞松纖維性質(zhì)的徑向和軸向的變化情況[7]。秦特夫等比較了杉木、I-72楊心材和邊材化學組成的徑向軸向變異[8]。這些研究對木材的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意義。木材化學組成、纖維性質(zhì)的軸向變化還與木材其他性能相關(guān),如應力變化[9]、激素分布[10]、微觀結(jié)構(gòu)[11]等。另外,木材軸向變化的規(guī)律與材種、樹齡、立地條件、環(huán)境因子等因素相關(guān)。當前,木材的節(jié)約化、精細化利用正在逐步推行,粗放的利用模式正在發(fā)生改變。楊木作為重要的木材和紙漿材來源樹種,通過對木材軸向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有助于從理論上對木材的生長進行預測、選擇,進而通過育種改良提升木材的性能。同時,可為制備高純度的木材纖維素、合理利用木素、分段利用木材、提升楊木制漿造紙性能等提供理論基礎。
本課題以歐美楊107、69楊、中林46楊、中林2001楊為對象,分別測定和比較了4種楊木在樹高分別為1.3 m、3.3 m、5.3 m和7.3 m處的化學組成、纖維形態(tài)以及制漿造紙性能之間的差異,揭示4種楊木株內(nèi)軸向變化規(guī)律,探討4種楊木制漿造紙性能的差異,為楊木的選育、改良、精細加工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歐美楊107、69楊、中林46楊、中林2001楊均采自河南省鄧州市新野縣林場,樹齡8年。在該林場內(nèi),針對每個品系分別隨機取3棵生長健康、樹形端正、無病蟲害、樹齡相同的楊木,每株楊木分為4段,分別在樹高為1.3 m、3.3 m、5.3 m、7.3 m(距樹干基部距離,下同)處截取5 cm厚圓盤各1個,風干,劈解待用。取部分磨粉,預留40~60目的木粉,平衡水分后測定化學組成。剩余部分用于測定纖維形態(tài)及制漿性能。
1.2.1化學組成測定方法
按照GB/T2677—1993測定木材灰分、熱水和1%NaOH抽提物,按照GB/T2677—1994測定苯-醇抽出物、聚戊糖含量,按照GB/T2677—1995測定綜纖維素含量,按照GB/T2677.8—1994測定酸不溶木素、酸溶木素含量[12]。每個品系楊木的化學組成取自3株樹木在同一樹高的平均值。
1.2.2纖維性質(zhì)測定
參照GB/T10336—1989,冰乙酸和雙氧水按1∶1的比例混合后將試樣離析,在顯微鏡下測定纖維長度。隨機取4~6片橫切面切片,置于帶有目鏡測微尺的高倍顯微鏡下(放大倍數(shù)為400倍),用XS2-HS顯微圖像分析系統(tǒng)測定纖維寬度、胞腔徑并計算求得纖維壁厚[12]。
1.2.3制漿造紙性能
采用硫酸鹽蒽醌法(KP-AQ)對3棵樹不同部位分別進行制漿實驗。蒸煮條件:用堿量18%(以Na2O計),硫化度24%,蒽醌用量0.1%,液比1∶4.5,裝鍋量100 g(絕干材),145 ℃保溫60 min,最高溫度165 ℃,保溫90 min。
紙張成形和紙張性能測定:使用PFI磨對未漂漿進行打漿,控制打漿度為38~42°SR,制備定量為70 g/m2的手抄片,按照國家標準測定楊木制漿成紙性能(所有指標取值為3株樹木在同一樹高處的平均值)[12]。
對4種楊木進行化學組分分析(見圖1~圖8)。由圖可知,4種楊木的灰分(見圖1)、熱水抽提物含量(見圖3)、1% NaOH抽提物含量(見圖4)在3.3 m和5.3 m樹高處較低,在1.3 m和7.3 m樹高處較高。呈現(xiàn)兩端高、中間低的現(xiàn)象。這可能是由于1.3 m樹高處離根部最近,吸收土壤中的物質(zhì)較多;而在7.3 m樹高處接近樹干的稍部,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基部運輸時存在逐步“滯留”現(xiàn)象所致。4種楊木苯-醇抽提物含量(見圖2)從1.3 m到7.3 m樹高處逐漸增加,表明它們在7.3 m樹高處存在較多的苯-醇可溶性物質(zhì)。
4種楊木Klason木素含量(見圖5)從1.3 m到7.3 m樹高處逐漸增加,其中,中林46楊的變化比較平緩。
圖1 4種楊木灰分的軸向變化
圖2 4種楊木苯-醇抽提物含量的軸向變化
圖3 4種楊木熱水抽提物含量的軸向變化
圖4 4種楊木1%NaOH抽提物含量的軸向變化
表1 4種楊木化學組成軸向平均值與變異系數(shù) %
圖5 4種楊木Klason木素含量的軸向變化
圖6 4種楊木酸溶木素含量的軸向變化
圖7 4種楊木綜纖維素含量的軸向變化
圖8 4種楊木聚戊糖含量的軸向變化
酸溶木素(見圖6)從1.3 m到7.3 m樹高處逐漸增加,7.3 m處最大。因此,總木素含量從1.3 m到7.3 m樹高處是增加的。可以預見,采用這4種楊木制漿時,在7.3 m樹高處消耗的藥劑較多,制漿難度也較大。
綜纖維素含量(見圖7)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高,7.3 m處最低,在1.3 m和5.3 m樹高處木材制漿得率可能會高于7.3 m樹高處。4種楊木聚戊糖含量(見圖8)從1.3 m到7.3 m樹高處逐漸降低。
由表1可知,4種楊木中,69楊的灰分最高,平均值為1.53%,其次是歐美楊107、中林46楊和中林2001楊。中林2001楊和中林46楊的熱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明顯高于歐美楊107和69楊,而苯-醇抽提物含量相差不大。歐美楊107的Klason木素含量高于69楊、中林46楊和中林2001楊,但是酸溶木素含量最低??偰舅睾繌母叩降头謩e是歐美楊107、69楊、中林46楊和中林2001楊。綜纖維素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中林46楊、69楊、中林2001楊和歐美楊107。通常,綜纖維素含量越高,木素含量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紙漿得率。4種楊木聚戊糖含量相差不大,但是,69楊略高,中林46楊最低。
對于木材的制漿造紙性能,不僅要考慮原料的化學組成還需了解原料的纖維性能。纖維性能是評價造紙原料優(yōu)劣及確定制漿造紙工藝條件的重要依據(jù)[13]。
圖9 4種楊木纖維長度軸向變化
圖10 4種楊木纖維寬度軸向變化
纖維長度是衡量纖維原料的重要指標之一[14]。纖維長度與成紙撕裂強度、抗張強度、耐破強度等物理性能指標息息相關(guān)。4種楊木纖維長度(見圖9)軸向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從1.3 m到3.3 m樹高處呈下降趨勢,3.3 m到5.3 m樹高處呈上升趨勢,5.5 m到7.3 m樹高處呈下降趨勢??梢?,纖維長度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大,在7.3 m樹高處最小。纖維寬度(見圖10)在1.3 m樹高處較大,在5.3 m樹高處較小。纖維寬度大表明纖維細胞壁較厚,化學藥劑不易滲透,會增大打漿難度。
表2 4種楊木纖維形態(tài)的軸向平均值與變異系數(shù)
纖維長寬比越大,打漿過程中纖維越容易發(fā)生“潰陷”,從而促進纖維之間交織,提升纖維之間的結(jié)合力[15]。4種楊木纖維長寬比(見圖11)軸向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從1.3 m到5.3 m樹高處增加,從5.3 m到7.3 m樹高處下降,在5.3 m樹高處纖維長寬比較大。
圖11 4種楊木纖維長寬比軸向變化
圖12 4種楊木纖維壁腔比軸向變化
作為造紙原料,通常要求纖維壁腔比小于1.0。壁腔比越小,藥劑滲透越快,打漿越容易,纖維的結(jié)合力越強。4種楊木纖維壁腔比(見圖12)軸向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從1.3 m到3.3 m樹高處增加,從3.3 m到5.3 m樹高處減小,5.3 m到7.3 m樹高處增大,壁腔比在7.3 m樹高處最大,5.3 m樹高處最小。
由4種楊木軸向的纖維形態(tài)指標可以評價其纖維性能的差異。由表2可知,歐美楊107纖維長度最大(1.28 mm),其次為中林46楊、中林2001楊和69楊。歐美楊107纖維的長寬比最大(56.19),中林2001楊最小(46.76)。歐美楊107纖維的壁腔比最小(0.34),中林2001楊纖維壁腔比最大(0.47)。歐美楊107纖維長度最長,纖維長寬比最大,纖維壁腔比最小,制漿性能最好。
硫酸鹽法是比較成熟的制漿方法,當前80%的紙漿都是采用這種方法制得的。該方法具有得率高、適應性好、成紙強度高等優(yōu)點[16]。蒽醌是發(fā)展比較成熟的制漿助劑,能在化學蒸煮過程中保護纖維素,促進木素脫除[17]。因此選用硫酸鹽+蒽醌(KP+AQ)法進行4種楊木制漿。
4種楊木采用KP-AQ法制漿,成漿卡伯值、得率、黏度及殘堿沿木材軸向的變化見圖13~圖16。由圖可知,紙漿卡伯值(見圖13)從1.3 m到3.3 m樹高處逐漸增加,到5.3 m樹高處降低,之后又增加。制漿得率(見圖14)和紙漿黏度(見圖15)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高,在3.3 m和7.3 m樹高處得率較低,黏度較小。在1.3 m和5.3 m樹高處卡伯值較低,得率和黏度較高,這與1.3 m和5.3 m樹高處綜纖維素含量高、纖維長度較長、纖維長寬比較大、纖維壁腔比較小有關(guān)。另外,還與1.3 m樹高處木素含量較低,5.3 m樹高處抽提物含量較小有關(guān)。
圖13 4種楊木成漿卡伯值軸向變化
圖14 4種楊木制漿得率軸向變化
圖15 4種楊木紙漿黏度軸向變化
圖16 4種楊木制漿殘堿軸向變化
殘堿是衡量制漿過程中用堿量是否合理、制漿條件是否得當?shù)闹匾笜?。如果殘堿大,與用堿量過多、蒸煮時間過短、木素含量低、抽提物含量少等因素有關(guān)。4種楊木在同一制漿工藝條件下,殘堿均在7.0 g/L以下(見圖16),表明該制漿工藝用堿量、保溫時間等條件設置較合理。在5.3 m樹高處殘堿較高,表明這部分木材在制漿過程中堿的消耗量較少,這與其抽提物和木素含量較低有關(guān)。
可以采用4種楊木制漿性能的軸向均值來評價其制漿性能的差異(見表3)。由表3可知,歐美楊107的成漿卡伯值最低,為14.47,中林2001楊成漿卡伯值最高,為17.6。這表明在同等制漿條件下,歐美楊107木素脫除的速度較快,制漿相對容易。在得率方面,4種楊木制漿得率都在50%以上,其中中林46楊最高,為51.03%,這與中林46楊的綜纖維素含量較高有關(guān)。歐美楊107紙漿黏度最大,為1299 mL/g,其次是中林46楊、中林2001楊和69楊。歐美楊107制漿殘堿較高,中林2001楊和中林46楊制漿殘堿較低,表明在制漿過程中,中林2001楊和中林46楊耗堿量相對較多,可能與這兩種木材中熱水抽提物和1% NaOH抽提物含量較高有關(guān)。
表3 4種楊木制漿性能的平均值及變異系數(shù)
圖17 4種楊木成紙抗張指數(shù)軸向變化
表44種楊木紙張性能的平均值及變異系數(shù)
樹種抗張指數(shù)/N·m·g-1撕裂指數(shù)/mN·m2·g-1耐破指數(shù)/kPa·m2·g-1綜合強度指數(shù)歐美楊107均值78.175.615.715.66變異系數(shù)9.930.650.600.3969楊均值71.165.245.175.20變異系數(shù)5.150.350.100.04中林46楊均值74.235.435.315.37變異系數(shù)7.380.310.390.12中林2001楊均值71.645.004.934.96變異系數(shù)4.420.280.170.05
紙張物理強度主要與纖維長度、纖維之間的結(jié)合力、纖維的柔韌性等因素有關(guān)。4種楊木紙張強度性能指標軸向的均值可以衡量其制漿造紙性能的優(yōu)劣。
圖18 4種楊木紙張撕裂指數(shù)軸向變化
圖19 4種楊木紙張耐破指數(shù)軸向變化
圖20 4種楊木紙張綜合強度指數(shù)軸向變化
由表4可知,4種楊木紙張抗張指數(shù)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別是歐美楊107、中林46楊、中林2001楊和69楊。4種楊木紙張的耐破指數(shù)和撕裂指數(shù)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別是歐美楊107、中林46楊、69楊和中林2001楊。通常,單一物理指標不能從根本上反映漿料的優(yōu)劣。綜合強度指數(shù)結(jié)合了抗張指數(shù)和耐破指數(shù)2個因子,可較好地衡量紙張強度性能。4種楊木紙張綜合強度指數(shù)由大到小依次為歐美楊107、中林46楊、69楊和中林2001楊??梢?,歐美楊107紙張強度性能最優(yōu),與其纖維長度長、纖維長寬比大、壁腔比小等因素有關(guān)。雖然中林2001楊纖維長度比69楊略大,但其紙漿黏度卻略小于69楊,另外,中林2001楊壁腔比較大,使其紙張強度略低于69楊。
3.14種楊木的灰分、熱水抽提物含量和1%NaOH抽提物含量在1.3 m和7.3 m樹高處較高,呈現(xiàn)兩端高、中間低的趨勢。4種楊木Klason木素和酸溶木素含量從1.3 m樹高處到7.3 m樹高處逐漸增加。歐美楊107的木素含量軸向平均值最高,其次為69楊、中林46楊和中林2001楊。4種楊木在1.3 m和5.5 m樹高處的綜纖維素含量較高。中林46楊綜纖維素含量的軸向平均值最大,其次為69楊、中林2001楊和歐美楊107。4種楊木從1.3 m到7.3 m樹高處聚戊糖含量逐漸減小。
3.24種楊木纖維長度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長;纖維寬度從1.3 m到5.5 m樹高處降低,隨后開始增大;纖維長寬比在5.3 m樹高處最大,7.3 m樹高處最??;纖維壁腔比在5.3 m樹高處最小,7.3 m樹高處最大。歐美楊107的纖維平均長度最大,纖維長寬比最大、壁腔比最小。69楊的纖維平均長度最小。中林2001楊纖維長寬比最小、壁腔比最大。
3.34種楊木紙漿的卡伯值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低,7.3 m樹高處最高;得率和黏度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大。在相同制漿條件下,歐美楊107成漿卡伯值最小(為14.7),黏度最大(1299 mL/g)。中林2001楊成漿卡伯值最大(17.6)。中林46楊的粗漿得率最高(51.03%)。
3.44種楊木制漿后成紙的抗張指數(shù)、撕裂指數(shù)和耐破指數(shù)在1.3 m和5.3 m樹高處較大。歐美楊107成紙的綜合強度指數(shù)最高(5.66),其次為中林46楊(5.37),69楊為5.20,中林2001楊為4.96。
由紙張性能的軸向變化趨勢看,4種楊木在1.3 m和5.3 m樹高處紙張強度指標較大,其次為3.3 m和7.3 m樹高處。由4種楊木制漿后成紙強度性能指標的軸向均值可知,制漿造紙性能優(yōu)劣排序為歐美楊107、中林46楊、69楊和中林2001楊。
參 考 文 獻
[1] 周 亮, 高 慧, 張利萍, 等. 歐美楊107正常木與應拉木制漿造紙性能比較[J]. 林業(yè)科學, 2012, 48(5): 101.
[2] 王美一, 賀文靜, 王師丹. 人工林楊木木材研究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前景[J]. 中國科技信息, 2009(4): 91.
[3] Yoichi Kojima, Hiroyuki, Yamamoto. Effect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longitudinal tensile creep behavior of wood[J]. J Wood Science, 2005, 51: 462.
[4] Chauhan S S, Walker J C F. Variations in acoustic velocity and density with ag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in radiata pine[J].Forestry Ecology Management, 2006, 229:388.
[5] Matthew G Hamiltona, Bruce L Greavesa, Brad M Pottsa, et al. Patterns of longitudinal within-tree variation in pulpwood and solidwood traits differ amongEucalyptusglobulusgenotypes [J].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2007, 64: 831.
[6] Kana Yamashita,Yasuhiko Hirakawa, Hiroshi Nakatani, et al. Longitudinal shrinkage variations within trees of sugi (Cryptomeriajaponica) cultivars[J].J Wood Science, 2009, 55: 1.
[7] Katri Luostarinen. Variation in fiber properties of cultivated Siberian larch (LarixsibiricaLedeb.) in relation to radial and axial locations in the trunk [J].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2011, 68:985.
[8] 秦特夫, 黃洛華, 周 勤. 杉木、 I-72楊主要化學組成的株內(nèi)縱向變異研究[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4, 17(1): 47.
[9] GINDL W. The effect of lignin on the moisture-dependent behavior of spruce wood in axial compress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001, 20: 2161.
[10] Andrew T Groover, Kaisa Nieminen, Yk? Helariutta, et al. Wood Formation inPopulus[M].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 Crops and Models, 2010.
[11] 余 燕. 人工林杉木管胞的縱向力學性質(zhì)及其主要影響因子研究[D]. 北京: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03.
[12] 石淑蘭, 何望福.制漿造紙分析與檢測[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10.
[13] 高 慧, 牛 敏, 張利萍. 馬尾松應壓區(qū)與對應區(qū)制漿性能的比較[J].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0, 38(2): 42.
[14] 張 黎, 趙榮軍, 費本華. 歐美楊107木材纖維形態(tài)分析[J]. 中國造紙, 2008, 27(5): 28.
[15] 邢善湘, 張求耀, 劉正添. 7個雜種毛白楊無性系幼齡材化學成分和纖維形態(tài)的研究[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1994, 16(1): 53.
[16] 張 輝, 黃德裕, 李忠正. 皇竹草KP-AQ法蒸煮性能及反應機理的研究[J]. 中國造紙學報, 2003, 18(2): 30.
[17] 柴欣生, 付時雨, 侯慶喜, 等. 蒽醌在硫酸鹽制漿中的溶解特性及對蒸煮的影響[J]. 中國造紙學報. 2004, 19(4):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