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國
(廣東省英德市英紅鎮(zhèn)英紅中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學科設置的特點、內(nèi)容等方面看,應該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初中化學,一是啟蒙學科,二是課本內(nèi)容附有許多實驗及生活常識,如食用鹽NaCl、金銀首飾等。在很多老師的心目中,這些知識學生聽起來、學起來都應該饒有興趣,正因如此,很多其他科目的老師,甚至包括一些學校領導都是這樣說:初中化學應該很容易、很簡單,但為何就是成績上不去呢?針對這一系列問題,作為化學教師的我當然是經(jīng)常思考這些問題,卻始終找不到問題的癥結(jié)。直到2007年,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代表學校參加英德市英中片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通過這次比賽,我對以上提出的各種問題才略有所悟——親身體會到“激情教學”能激活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zhì)量;課堂提問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舵手。
教師激情飽滿,首先給學生的感覺就是既親切又飽含熱情,很自然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老師吸引過來。例如,2007年,我參加教師基本功比賽是在印山中學,比賽的班級是九(5)班,比賽的內(nèi)容是《潔凈的高能燃料——氫氣》,在比賽前我對該辦情況毫不了解,但課前,我在潛意識里已經(jīng)醞釀得很充分。例如,如何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何使用與課堂相關的手勢,實驗操作應該由那些學生來幫忙等問題。當上課鈴聲響過,我面帶笑容,用威嚴而又洪亮的聲音發(fā)出命令:上課!——請同學們坐下。之后,我目視過全班,確實每位同學都坐的非常直,從眼神中都流露出渴求知識的強烈欲望。當時,我心里就感覺非常好,這讓我在上這整堂課中都激情澎湃、揮灑自如;有種招手即來,揮之即去的飄然之感。課后,該班班主任和九位評委老師都一致說,你這堂課上得很好,很有激情,課堂駕馭能力很強。當然,在去參加復賽的時候,我同樣采取了相同的教法,效果依然很好,學生反響非常強烈,不少學生一下課就找我簽名,我有一種當明星的感覺。由此可見,教師的激情是駕馭課堂的重要能力。
化學是自然學科,當然有其專用術語。然而一味地使用專業(yè)術語,會給學生帶來枯燥的感覺,本來就是剛接觸化學的啟蒙學生,其他科目都未必學的很好,現(xiàn)在又要來接受新鮮玩意,學生感覺特別不好,所以我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用一些偏離學科的日常用語來表述,這樣會讓學生有一種親近感,對知識又容易接受的感覺。例如,實驗室制取氫氣并點燃氫氣的實驗時,平時在課堂上總是跟學生說:“氫氣燃燒實驗,危險性很大,點燃前一定要驗純,同學們切記注意安全”。說真的,不要說學生懶得聽,甚至連看都懶的看一眼。所以在參加比賽時,我干脆一反常態(tài),改用日常用語,我說:“同學們,請注意啊,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不過請坐在前面三排的同學向后靠一靠,如果愿意陪我去見馬克思的同學,可以上來玩一玩”,其結(jié)果還真有兩位同學愿意幫我一起完成氫氣爆炸實驗,當巨大的爆鳴聲響過之后,全班那是一片驚呼、一片掌聲,接下來再告訴同學們,該注意的安全知識,同學們當然是非常認真地聽。在知識反饋環(huán)節(jié),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非常高漲,在我之前的教書生涯中,那真是史無前例。
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說過,實驗室是培養(yǎng)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由此,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和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開發(fā)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意義重大。新課程理念也認為:要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做用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時,如果只是用導管沾肥皂泡,然后就就讓氫氣吹出的肥皂泡設法擺脫導管口,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肥皂泡直向上飛的現(xiàn)象,但比較單調(diào);如果將實驗方案稍作改進即多買幾瓶小孩玩來吹的肥皂泡,實驗時多叫幾位同學與老師共同實驗,其中一位同學操作用氫氣吹肥皂泡,其他幾位同學用嘴吹肥皂泡,觀察比較那種情況吹的肥皂泡飛得更高,同時也可以讓同學用火柴點燃肥皂泡,觀察那種情況下的肥皂泡可以被點燃。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實驗,那真是一舉多得,學生掌握了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要小,又知道氫氣具有可燃性知識;既親自體驗了實驗的趣味性,又回歸到了童年時代。這類實驗的設計既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我做的最成功的一節(jié)課是那年參加基本功比賽的復賽課堂,課題內(nèi)容是《物質(zhì)的溶解度》,在課前,我請班長將本班的學生分為三大組,其中每一組要有一位副班長或者是學習委員或者是化學課代表負責,并說明,本堂課如果哪個組表現(xiàn)得好,將有重獎(即齊心協(xié)力開香檳慶?!吧铡?。課堂上,我把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知識講完后再進行課堂練習時,我臨陣選將,把5分鐘練習時間完全交給班長,讓他組織三個組回答問題,那個熱鬧的場面真是讓人難忘。在回到氣體溶解度的實驗時,我安排了三組實驗,剛才搶答問題少的兩個組,各派一個代表用試管在酒精燈上燒水,觀察現(xiàn)象;搶答問題較多的一組,我就叫他們多派幾個代表齊心協(xié)力開香檳,并讓全班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且將香檳分給回答問題少的同學,讓他們感受香檳冒出來的氣泡味道,說明主要含有哪些物質(zhì)或成分。這樣既有趣味又富激情,更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快樂的課,當然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記憶猶新的。
總之,化學課如果老師能夠富有激情,善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悟?qū)嶒灥娜の缎?,增強求知欲,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驗生活,那一定是生動活潑的;也能促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