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心理學是一門具有應用性的學科。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主干學科,主要研究教育領域,尤其是針對學校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各種心理現(xiàn)象變化、個體心理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揭示其一般規(guī)律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內容包括學習與教學心理、品德心理與培養(yǎng)、學科心理、差異心理、特殊教育心理、學校心理學教學等。
研究大學生在體育教學和競賽過程中各種心理變化和發(fā)展規(guī)律,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學校教育條件下,更好的掌握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fā)揮其精神引領與支撐作用,形成全面發(fā)展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這對于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特殊意義。
心理學教育過程是多維度、多因素的復雜過程。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傳授運動技能。高校體育教學和競賽是高校品德心理與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加強心理學在大學生體育教育和競賽中重要性的研究,對大學生人格完善、良好品德的培育意義重大。
把心理學融入高校體育教學與競賽,這將拓寬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實踐領域,增強心理學對大學生的感召力和實效性,使心理道德教育、身體素質教育、競爭創(chuàng)新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對當前高校獨生子女群體的情感熏陶、思想引導、人格塑造、意志品質鍛煉和終身體育觀的確立尤為重要。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競爭無處不有。誠然,競爭促進發(fā)展,競爭推動創(chuàng)新,競爭催人奮進。競爭心理,是成就感的反應,是以其自尊心為基礎、以其不懈努力與探索成功的追求。當代大學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人人都有對成功的追求和夢想。他們心里非常明白,在當今社會,競爭意識對他們自身來說是必不可缺少的。體育課的測驗比賽、達標比賽以及各級別的大學生運動會、“校園體育節(jié)”中的球類、田徑類、搏擊類、表演類、體育休閑類等各種項目競賽活動,都具有強烈而生動的競爭性。這對培育大學生勇于拼搏、勇于挑戰(zhàn)、面對困難銳意進取的良好心理意志品質的形成,無疑是對他們個性自信心理的有效磨練和體驗。更會為他們踐行核心價值體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行為奠定思想基礎。
心理學中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心理情感活動。每當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每當那些經過頑強拼搏,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中國運動員手舉金杯和鮮花,向觀眾揮手致意的時候,所有中華兒女的自豪之情都會油然而生,也極大地增強了大學生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這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此時,如果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及時把握心理教育契機,正確加以引導,充分發(fā)揮榜樣力量的示范效應,用那些優(yōu)秀運動員拼搏進取、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來激發(fā)、振奮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就必然會收到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成效。這種無形的思想引導與人文關懷,往往要比行政命令、硬性規(guī)定來得更實際、更富有實效。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站,是高校推行素質教育中帶有主導性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教學和校園體育文化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在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塑造和教育落到實處,進而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的心理素質教育功能,這是目前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體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寓心理教育于身體活動之中,這是心理學貫穿、滲透體育教學全過程的有利優(yōu)勢。體育教學和競賽不同于其它靜坐在教室里以語言文字形式為主的教育學科,且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具有不同的特性。它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下進行的。體育與其他學科相比,不僅有巨大的感召力,更容易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最便于在教學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解到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的優(yōu)點、缺點、弱點和不足,而這些又往往只有在體育教學和競賽中才能被發(fā)現(xiàn)被修正。
體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心理學要素,心理學在體育教材內容中隨處可見,是心理學的載體,也是心理學教育的隱形教材。如田徑項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體操、武術等項目: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機智、沉著、果敢的自控能力和創(chuàng)新審美意識;各種球類和集體項目: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各種比賽項目: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拼搏進取和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并通過比賽規(guī)則,來引導學生加強組織紀律約束,履行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提高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觀念等。此外,體育比賽對優(yōu)勝者的獎勵,能夠給大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使他們飽嘗勝利的喜悅并對未來充滿希冀。同時,也會給失利者指明:只有勝不驕、敗不餒,具備不怕挫折、不甘失敗、奮發(fā)有為、敢于求勝的心理素質,才能取得最后勝利。凡此種種,可以說,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本身就在不斷地滲透和實現(xiàn)著對大學生的品德心理教育及其個性的培養(yǎng)、開發(fā)與塑造。
融入和滲透大學生心理學教育,是衡量和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與重要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學與競賽是活動的課堂,這比其他學科具有更強的實踐性。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學生在體育競賽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主觀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教育;更可以把心理學本身的培養(yǎng)教育目標與體育學科所涵蓋的心理學因素自然的、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心理學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轉化為學生個體的價值取向。從這點上來說,體育教學與競賽的確為我們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塑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主客觀條件,體育蘊含的心理學功能也就愈發(fā)凸顯。
學校體育的存在主要是教育功能。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的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業(yè)務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方面。教學能力是知識轉換過程的評價,體現(xiàn)在實施手段、學習氛圍和質量提高的幅度。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體育教學、體育競賽還是大學生自身,都離不開強有力的思想品德心理教育。體育的存在決定著比賽的存在。優(yōu)良的作風、高昂的士氣、鋼鐵般的意志、不被任何對手所壓服的豪氣,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和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資本。在賽場上,任何比賽都是實力的對抗,許多對抗又發(fā)生在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在這時,雖然還有技術、戰(zhàn)術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最起作用的因素是士氣的無畏和拼搏的精神。而這種品質與境界的具備,正是品德心理教育能夠和應該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