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士超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古邵鎮(zhèn)文堆小學)
有效的課堂提問,無疑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與記憶,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借課堂提問準確的接受學生反饋回的教育信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六年的學習時段是其一生學習習慣形成并定型的關鍵時期。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理解教師的提問意圖,認真聽講,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形式過于單一,通常只是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邊講邊問,堂課提問的次數(shù)占大部分時間,很少會有學生對老師的問題提出質(zhì)疑。其次,在課堂提問后,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都不是很多。而且教師所提問題的類型只是以學科內(nèi)容為主,很少能夠提出延伸學生課外知識或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創(chuàng)新問題。
教師在聽完學生的回答時,“數(shù)學上正確”往往是其衡量回答好壞的唯一標準,缺乏對于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語言表達的清晰流暢性以及是否存在錯誤的評價與分析。課堂提問的準備并不充分,導致問題的針對性不強。如果問題太過空洞與表面化,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與反應的話,甚至會導致課堂出現(xiàn)“問而無答”的尷尬現(xiàn)象。
一些教師沒有正確地理解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啟發(fā)與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只是理解為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讓學生多講,為了“提問”而進行“提問”,把“啟發(fā)式教學”變成了“問答式教學”。表面看上去有問有答,師生互動良好,實際上并沒有實質(zhì)上交流與互動,“提問”過于形式化。
一些教師在講解習題時,所提出的主要是記憶性的問題,而且往往只是針對學科的知識點進行發(fā)問,提出的問題明顯缺乏深度、梯度和廣度,對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入。
很多教師對于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研究不是很多,因此他們的課堂提問常常只是為了教學的必要,并沒有對新課程改革理念有更深的理解。
問題設計是否認真準備,是否科學合理,是影響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提問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并沒有經(jīng)過認真的準備,具有隨意性。通常只是從網(wǎng)上或教科書直接照搬現(xiàn)成教案,這樣設計出的提問自然缺乏針對性、科學性與啟發(fā)性。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憤不啟,不徘不發(fā)”的教育觀點,啟發(fā)性對于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更是直接影響小學生智力的決定性因素。課堂提問如果不具有啟發(fā)性,那么學生只能被動接收信息,這樣便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啟發(fā)性,做適合學生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征的引導。
小學數(shù)學提問最應注意提問是否能夠讓學生理解與能否吸引學生聽講。小學生由于年幼,其理解能力較弱,自制力也較差。小學生理解過于書面化的提問十分困難,因此,教師應盡量使提問語言通俗化,使學生能夠理解明白。并且教師應注意課堂提問的有趣性,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回答提問。
教師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到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可以用講故事、圖片展示、實驗演示、電腦顯示等能創(chuàng)造出良好教學情境的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后,便可引導他們“由趣生疑”,教師此時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導引,可以起到好良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中要有的放矢,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題。有針對性的提問能夠?qū)訉舆f進,使學生既理解了課堂,又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可以鍛煉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課堂提問設計的質(zhì)量十分重要,可以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生學習、理解課程的效果。目前,我國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應該深刻地意識到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意義,注重備課的質(zhì)量,精心設計問題,掌握課堂提問的方法和藝術,使課堂提問能夠真正成為師生間對話與交流的重要平臺。這樣不僅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充分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使課程改革理念的精神可以真正落到實處,發(fā)揮好課堂提問的作用。
[1]朱德全.基于問題解決的處方教學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2]朱人禹.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策略[J].江蘇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