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芳
20世紀80年代,農(nóng)村還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觀念,很多家庭因為生活困難,交不起學費,早早地就叫女孩子輟學回家,幫忙干家務和農(nóng)活。
慶幸的是,我的父母知道讀書的好處,一直節(jié)衣縮食,想盡一切辦法,供我和哥哥上學。從小喜歡讀書的我很害怕父母也像其他家庭那樣也要我輟學,就拼命地努力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哄父母開心,讓父母為我驕傲。從小學到初中,我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每次看到父母開心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似得甜絲絲的。
1989年夏天,中招考試報考志愿時,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我放棄了上高中讀大學,選擇了上中專早就業(yè),報考了省城一所學校的財務會計專業(yè)。參加完中招考試,我利用暑假幫父母到瓜田里看瓜。后來分數(shù)下來,我的分數(shù)線高出錄取線40多分,但是眼看到了8月底,卻遲遲沒有接到錄取通知書。
坐在瓜田的瓜棚里,我的心里沮喪極了。如果考不上中專,父親還會同意我繼續(xù)讀高中嗎?比起村上那些早早輟學的女孩子,我能讀完初中已經(jīng)很幸運了,我也不想給父母再增加負擔,可是心中渴望讀書的愿望就像雨后的玉米苗一樣蹭蹭蹭地直往上躥,摁都摁不住。
1989年8月25日晚上九點,父母還在瓜田忙碌,叫我先回家做晚飯。我正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生火做飯,有人敲門,原來是我的班主任王老師。只見他高興地揮舞著一張紙說:“利芳,快看,你的錄取通知書!”我接過來一看,是我所報考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喜極而泣,淚水噴涌而出,我興奮地大喊著:“我考上了,我可以繼續(xù)讀書了!”
等父母晚上10點多回來,聽說我考上了,也都高興得不得了。通知書上說27號就要報到,第二天一大早,父親就早早裝了幾麻袋糧食到鄉(xiāng)里的糧管所,換了幾十斤糧票(那時還得憑糧票吃飯),把剩余的糧食賣掉,為我湊齊了學費。鄉(xiāng)親們聽說了都來祝賀,說:“利芳可是咱們村第一個走出去讀書的女娃,可真不簡單。”鄉(xiāng)親們有的給我送來換洗的舊衣服,有的給我送來幾斤糧票,他們都高興地囑咐我好好讀書,給村里人爭光。
這是我長這么大第一次出遠門,媽媽舍不得我,專門給我買了件新衣服,帶我到照相館里照了一張相留作紀念。27號那天,父親帶著我來到幾十里外的縣城,坐上了開往省城的公共汽車,把我送到了學校。
三年的學校生活,我一直努力學習,年年拿一等獎學金。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供銷社的一名會計。現(xiàn)在,我通過自學不僅取得了本科文憑,還取得了高級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審計師等資格,并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稱心如意的工作,兒子也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我市的第一高級中學首批錄取。
每到高考季節(jié),我都會想起那張姍姍來遲的錄取通知書;想起那張帶著父母殷殷期望,包含著父母辛勤汗水、老師諄諄教導,更承載著一個農(nóng)村女娃讀書愿望的錄取通知書。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人生路上每一位幫助過我的朋友,更感謝那張小小的錄取通知書。 (作者單位:汝州市地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