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仁
[作者通聯(lián):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依據(jù)“語文課標”編寫的語文教材,具有時代性、開放性、典范性和審美性的特點,這些教材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是美麗博大的知識海洋,蘊藏著無數(shù)的知識寶藏。因此,教師備課,必須花大氣力鉆研教材,設計教案,努力探求教材的教育價值,挖掘教材的教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做到駕馭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教材挖掘與教學設計藝術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所謂語用價值,指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還包括文學活動,諸如文學的閱讀、創(chuàng)作和評論等方面的價值體系。具體涉及到語言積累、語言品讀、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價值。新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首次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言文字運用”;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和實施路徑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生學習如何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實踐性課程。學習語文的第一步,重點應放在對具體語言材料的品味、感悟、積累上,在對語言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而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學會“運用”或“駕馭”語言文字這種工具。這是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師的新的使命和要求。據(jù)此,語文教師在鉆研教材時,應重點把工夫放在挖掘教材的語用價值上,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币虼耍處熴@研教材,可以依據(jù)教材特點,著眼于語言積累的挖掘和設計。
下面是余映潮老師的一個教學實錄片斷。
《〈論語〉十則》第四個教學板塊:梳理課文語言。
老師下發(fā)印有“分類式整理練習”的白紙,同學們分類整理課堂筆記。
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①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用于學習態(tài)度)
②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用于學習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ㄓ糜谒枷胄摒B(yǎng))
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用于思想方法)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于人生感悟)
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用于日常生活)
下課之前,同桌互相交換,檢查課堂學習筆記。
這種教學設計著眼于語言的學習與運用,而且多是學習課文中的語言。
下面是余映潮老師《羚羊木雕》中關于“說”運用的教學實錄。
①“說”這個詞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雹趯υ捴杏袝r不用“說”這個詞。如:“您已給我了。”
“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 ?/p>
③對話有時用其他的“說”。如:
“哪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④在“說”字之前加上“態(tài)度”。如:
“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⑤用“神情”表示“說”或在“說”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么?”我小聲地說。
⑥帶動作地“說”或以動作表示“說”。如:
媽媽站起來,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
“送給誰了?告訴我?!眿寢尠咽执钤谖业募绨蛏稀#ㄓ嘤吵薄吨袑W語文教例品評100例》 )
這是一個非常精彩地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用的教學片斷,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就是要把教材用好、用夠、用透。這就叫“吃透教材”,有了這個“吃透”,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關于品讀,余映潮老師有過精辟的闡述:“品讀,就是精讀、深讀;就是對課文的賞析、體味;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對文章進行品評賞析,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品出力透紙背的意蘊?!薄墩Z文課程標準》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庇纱丝梢?,對學生語言品味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是筆者教學《月跡》的一個片斷實錄。
師:課文中寫了“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灘月”,請同學們?nèi)芜x一個角度,在你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中做好圈點勾畫,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與同座交流自己的體驗,談談欣賞的原因。
生1:第3段“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月亮寫活了。
師:把月亮的情態(tài)寫得很有韻味。
生2:我補充一點,這一段中“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一句還照應了前文。
師:照應了前文什么呢?
生3:照應了前面“盼著月亮”。
師:(點頭)對。
生4:第24段中動詞“游”“顫”用得好,寫出了月亮輕盈的特點,還說明作者童心未泯。
師:品味得非常細膩有感情,老師也受到了啟發(fā)。
生5:第35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這月亮象征了人們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們勇敢執(zhí)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們心中了。
……
這個語言品味片斷,設計較為精細,整個過程沒有教師的瑣碎提問和“精彩”分析,有的只是學生的精美的交流和細膩的感悟,教學流程清新、和諧、自然。
4.語言表達
讓學生在大量、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是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語言運用包含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聽、說、讀、寫皆為其中。如給詞寫話,句式學用,段式仿寫,想象擴寫,片斷點評,課文作文,藝術改寫等等。
下面是筆者《月跡》“詩意仿寫”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剛才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賈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跡》,請同學們模仿課文的手法,從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選一種,展開想象,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短文。
太陽、月亮、小草、落葉、荷花
(學生仿寫,教師巡視,3分鐘過去,見部分同學已寫好)
師:老師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已經(jīng)寫好,有的同學想象豐富,很有文采。下面請幾位同學交流。
生1:昨夜,第一片落葉無聲無息地降落,今晨,第一絲落葉消失在風雨中。我深情地拾起它,仿佛聽到它在嘆息:從青青的嫩芽到枯萎的落葉,我逝去了!等到寒冬過后,我將和泥土融為一體,成為護花使者。
生2:夏天來了……荷花開了!在看似骯臟烏黑的泥塘里,冒出了一枝雪白雪白的荷尖。純白的花瓣拼命地向外延伸,一點一點緩緩地生長。終于,一瓣壓著一瓣,重重疊疊地盛開了?;ò旮幰稽c點粉紅,淡淡地像被洗過似的;鵝黃色的花蕊長滿了花粉,散發(fā)著香氣。
生3:一次,我和往年一樣坐在桌旁等月亮,當我看時,那靜靜的夜空中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無聲息地溜了上來。?。〗衲甑脑铝帘韧陥A。啊!這年的月亮比往年大。啊……這時我想起小時候背過的一首古詩:“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的確,大自然塑造出了無與倫比的奇跡。這無疑讓我感到大自然的偉大。
……
這個教學片斷,很明顯,教師訓練的著力點是語言表達和能力遷移,將“學”和“寫”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主要是通過情感陶冶來實現(xiàn)的。課改后的中學語文教材為學生拓開了一扇無比豐富的美的世界大門,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拔馁|兼美”的語文教科書展現(xiàn)了一個光彩奪目的“美的世界”:無產(chǎn)階級思想的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愛國主義精神的美,藝術形象的美,文章結構的美,風格情調的美,語言形式的美??芍^美不勝收。新編語文教材,無論是描寫日月山河、夏雨冬雪、飛禽走獸、山花野草、園林風光,還是展現(xiàn)愛國豪情、革命理想、純潔愛情、同志友誼、高尚品德,處處充滿了美。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蘊藏于其中的美,將“美”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激發(fā)學生“對善良事物的敬佩感情和對邪惡勢力的不可容忍的態(tài)度”(蘇霍姆林斯基語)。讓學生充分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修養(yǎng)性情,豐富情感,提升素養(yǎng)。
挖掘教材的審美價值,主要從教材中蘊含的立意美、語言美、結構美、情操美、形象美、社會美等方面進行。
下面是余映潮老師《松鼠》的教學片斷:品析課文第二段的語言表達之美。
描述美:松鼠跑跳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跳。
修飾美: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
修辭美: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
句式美: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
情感美: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一個“美”字,貫串于文章全部的欣賞過程,像一條線索串起了閃光的珍珠。
下面是洪宗禮先生《一雙手》教學實錄片斷。
師:課文中寫一雙手,寫得最細膩、最具體的是哪幾段呀?
生:7、8、9三段。
師:對。這三段寫了張迎善的手的很多細小的部位……請同學們對照幻燈片上的手圖,默念課本上描寫手的細部的語句,兩分鐘后,請一位同學不看書,指著手圖,分析張迎善的手的各細部的特征。
生:(發(fā)言略)
師:林業(yè)工人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的“天下第一奇手”呢?希望大家從課文中找出幾句話來具體分析一下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變得粗、硬、老、干、厚、色深。
生:(發(fā)言略)
師:張迎善的手丑不丑?
生:丑。
師:綠色寶庫美不美?
生:美。
師:綠色寶庫為什么能夠這樣美呢?
生:是以張迎善手的丑為代價換來的。
師:這個代價很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情,不付出代價,就不能獲得成功。請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看到聽到的人和事中,有沒有能夠說明“美是以丑為代價”這個道理的?
生:(發(fā)言略)
通過“一雙手”的教學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洪宗禮先生在鉆研教材的真知灼見和設計教學的獨特魅力。洪老師沒有局限在張迎喜手的美丑上,而是通過并結合張迎善手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辨別什么是真正的美和丑,美與丑又有著怎樣的辯證關系,達到指向對人生、對人生價值的嚴肅思考的目的。
基礎教育的歷史使命就是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當今世界教育思想的轉型與發(fā)展,都集中反映在教學理念上由知識性教學向發(fā)展性教學轉變。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的身心健康、知識儲備,還要關注人的潛能的發(fā)展。簡言之,就是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立體的“人”。
教育家贊可夫關于發(fā)展性教學的本質含義和特點有過精辟闡述,他認為,教學應“同時完成雙重任務:既在掌握知識和技巧方法達到高質量,又在學生的發(fā)展上取得重大的進步”。贊可夫關于發(fā)展性教學的觀點代表了當今世界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潮流。它強調人的智能發(fā)展,這就使教學不僅是知識傳授,而且是著眼于人的全面良好的素質發(fā)展。
從語文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挖掘教材的發(fā)展價值,運用教材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的思考。從智力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質。語文教材中的各類文章都是作者彼時彼地的思維結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別人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等,還可以依據(jù)教材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多種思維的綜合培養(yǎng),點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心燈。
下面是唐江澎老師《生命的意義》中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曾經(jīng)讀到過一個故事,我甚至不愿重復講述。1999年10月3日,本該愉快的假日里,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纜車里放飛他們的歡笑,欣賞著被楓葉染紅的峽谷美景。就在這時,纜車突然間離開了纜索,急速地墜落。十幾條鮮活的生命一瞬間就要消失了。就在纜車墜地的那一瞬間,父母用雙手奮力托起了年僅2歲的孩子。父母雙雙遇難了,而他們卻用雙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這個孩子叫潘子浩。
(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屏幕顯示歌詞)
就是那個秋天
再也見不到爸爸的臉
他用他的雙肩
托起我重生的起點
……
(許多人在啜泣)
師:(在音樂聲中)這是個近乎殘酷的換位體驗,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為你托起了這第二次生命后,你對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
生:我、我……(泣不成聲)
師:(示意坐下)你是潘子浩。請你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開頭,說說人生目標與生活方式。
生:(滿含熱淚)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太寶貴了,我不能隨便對待它,要好好活著,做出一番事業(yè)。有朝一日,在我走進天國的時候,父母會對我說:孩子,你是有出息的。
師:(片刻的沉寂后,緩緩地)太感動人了。這時候我們再來讀一讀保爾關于生命思考的那一段,是否會有更深刻的感悟?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沒感情,現(xiàn)在你來讀,好嗎?
生: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師:好多了。同學們,誦讀不是聲音技巧的完善,而是真實情感的表達,要用心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們可以采用寫誦讀腳本的方法(已下發(fā)誦讀腳本格式),記錄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聲音表現(xiàn)方法的設計,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想象一種境界。
(生開始撰寫腳本,教師巡視后展示學生所寫)……
生1:“這樣”,是對未來的設計,用想象的語氣,而不是命令的語氣。
生2:“不會”,不是估計,語氣堅定,一定如此。
生3:“臨死的可候”,不悲觀,終于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生4:“臨死的時候”,問心無愧。
生5:“能夠”,充滿自信。
生6:“能夠”,咱這一輩子沒白活。
生7:“能夠”,問心無愧的老者,回首往事。
生8:“斗爭”,堅定。
師:太好了。下面,我來誦讀這一段。不過,我要說明的是,我是用自己的聲音讀出我的理解、我的感悟。我的聲音較為渾厚蒼涼。如果大家要刻意模仿我,那不一定會有好的效果。朗讀完全是一種個人行為,請大家記?。何铱谡b我心。
(師滿含感情朗讀第6段。眾人沉醉其間,許多學生眼含熱淚。)
師:課上完了,但生活的課遠未結束,大家在課余時請背誦這一段名言,有可能的話,再讀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再次感受一下永遠的保爾精神,構筑我們的生命意義……
唐老師的這節(jié)課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一般知識的講授上,而是將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達到“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僅學到了一般的語文知識,而且更多的是領悟到了關于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由此看來,教師對教材挖掘和教學設計能力是多么重要!
教材鉆研和教學設計的語用價值、審美價值、發(fā)展價值是三維一體的,相互融合的,它們同時構成語文教育的價值體系。教師在鉆研教材和設計教學時,對一篇教材可以側重某一方面的價值來考量,如能從這三個方面的價值來全面考慮,那么,教材的教學功能必將會大大增強,教學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