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超(黑龍江省訥河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161300)
羊生長發(fā)育最旺盛的時期是羔羊時期,加強對羔羊培育,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既是提高羊群生產性能,培育高產羊群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羊肉產量,提高羊肉品質的重要措施。
出生后至8周齡的羔羊主要依靠母乳生長,所以母羊的補飼與羔羊的生長好壞有很大關系。補飼主要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時間約4個月左右。補飼要選擇品質好的干草或精料,每天可補喂干草2千克,青貯飼料1.5千克,精料0.5千克。產羔后1~2天內,如果母羊膘情好,可不喂精料,只喂優(yōu)質干草,以防消化不良或發(fā)生乳房炎。隨著日齡的增長,羔羊胃容積的擴大,僅靠母奶已滿足不了羔羊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必須及時補喂草料。羔羊出生后15日齡補喂草料,以優(yōu)質新鮮牧草為主,將新鮮干青草吊在空中或讓其自由采食。從20日齡起調教吃料,將炒熟的豆類磨碎。加入數(shù)滴羊奶,用溫水拌成糊狀,放入飼槽內,讓羔羊自由嗅食,每天20克左右,如此2~4天就可學會吃食,以后便可逐步將開口食料換成配合飼料。
初生羔羊調節(jié)體溫能力差,對外界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必須做好冬羔和早春羔的保溫防寒工作。羔羊出生后,立即用干凈布將口、鼻、眼及耳內粘液掏凈擦干,并要盡快讓母羊舔凈羔羊身上的粘液,以防羔羊受凍。如果母羊不愿舔時,要采取措施,可在羔羊身上撒些麩皮,或將羔羊身上的粘液涂在母羊嘴上,誘其舔羔,并生火取暖,迅速將羔羊的毛烘干保暖。產冬羔時,羊舍要準備取暖設備,地面鋪墊柔軟干草、麥秸,以御寒保溫,產房溫度保持在5℃以上。
遇到羔羊假死時,要立即用清潔白布擦去其口腔及鼻孔污物,如羔羊吸入粘液出現(xiàn)呼吸困難,可握住其后肢吊掛并拍打其胸部,使其吐出粘液。如無效,可將橡皮導管放入其喉部,吸出粘液。羔羊出生后,臍部創(chuàng)口用3%雙氧水清洗后,用消過毒的剪刀斷臍,離臍帶5厘米處用消過毒的線扎緊,臍端涂上3%碘酊,殺滅病菌。亦可給羔羊皮下注射1 500單位破傷風抗毒素,使羊體自動免疫。
初乳是母羊產后5天內分泌的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羔羊出生后30~60分鐘內必須吃到初乳,這樣對羔羊增強體質,抵抗疾病,排出胎糞具有重要作用。初乳吃得越早、越多,羔羊增重越快,體質越強,成活率越高。對一胎多羔或產羊母羊死亡或母羊無奶等原因引起羔羊缺奶,應采取人工補乳。人工補乳時,應定時、定量、定次數(shù)。一般7日齡內喂6~8次,8~12日齡喂5~4次,以后每天喂3次。當母羊乳少或者母羊死亡后,可將羔羊寄養(yǎng)給乳母。母羊是用嗅覺來認識羔羊的,所以在寄養(yǎng)時應在夜間將乳母的乳汁抹在羔羊身上,或將羔羊的尿液抹在母羊的鼻端,使氣味混淆,無法區(qū)別,然后將羔羊放入乳母欄內,如此2~3天,即可寄養(yǎng)成功。
羔羊的斷奶時間一般在3個月左右,實際生產中要根據羔羊能否獨立采食確定斷奶時間。斷奶方法分為一次性斷奶和分批斷奶兩種。一般多采用一次性斷奶,即將母子一次性分開,這種方法對羔羊是一個較大的刺激。為減少斷奶應激,采取將母羊趕走,羔羊留在原圈,保持原來的環(huán)境和飼料,斷奶后要加強補飼,使羔羊安全渡過斷奶關。如果同窩羔羊發(fā)育不整齊,也可以采取分批斷奶。
羔羊白肌病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疾病。為防羔羊白肌病的發(fā)生,應在羔羊出生后13天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復合制劑12毫升,15天后再注射一次。病羔羊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維生素E復合制劑2毫升,3天后再注射1次。
初生羔羊主要依靠母乳生活,因此,根據羔羊日齡大小進行必要的分欄,可以方便護理和觀察,并可保證羔羊吃到足夠的母奶。對分欄管理的母羊放牧安排必須實施7天內不分,8~15天小分,15天后大分,定時喂奶的飼養(yǎng)方式。羔羊性情活潑,生后7天,若天氣溫和,可讓羔羊在舍外曬太陽,最初為30~60分鐘,1天1次,以后逐漸增加,1個月后即可隨母羊外出放牧。羔羊放牧地應該選擇平坦、牧草旺盛、距羊舍不太遠的草場。南方各省的本地山羊在生后3~5天即可隨母羊一起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