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麗萍
師麗萍,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武漢。責任編校:蔡三林
關(guān)于《老王》的導學,我確定了這樣幾個目標:1.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認識到在平凡人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格,感受他們樸實的外表下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2.領(lǐng)會文章濃厚的人文關(guān)懷,培養(yǎng)善良的人性和對人們不幸遭遇的深切的同情心。3.體會文章樸實自然、充滿感情的語言特色。導學的重點:準確地概括故事情節(jié)。導學的難點:理解作者在對老王的回憶中所蘊含的情感。課時安排為兩節(jié)課。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 《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錢鐘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著有小說《圍城》和學術(shù)著作《談藝錄》 《管錐編》等。曾為《毛澤東選集》英文版翻譯小組成員。晚年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鐘書于一九九四年夏住進醫(yī)院。我每天去看他,為他送飯,送菜,送湯湯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進醫(yī)院,在西山腳下。我每晚和她通電話,每星期去看她。但醫(yī)院相見,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處,我還能做一個聯(lián)絡員,經(jīng)常傳遞消息。
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鐘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失散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楊絳《我們仨》
(一) 在課本上圈點勾畫重點字詞,要求掌握以下詞語:惶恐、荒僻、取締、湊合、鑲嵌、骷髏、包裹、攥著、滯笨、愧怍等。
(二) 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說一說作者一家人是怎樣善待老王的?
明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回答。
1.作者總是照顧他的生意,坐他的車;2.作者的女兒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3.老王再客氣,作者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4.關(guān)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guān)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5.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作者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
(三) 想一想,文中哪一句是揭示主旨的文眼?
明確:“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結(jié)合全文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能讓學生更好地領(lǐng)會文章濃厚的人文關(guān)懷,培養(yǎng)善良的人性和對人們不幸遭遇的深切的同情心。
一.檢查學生對課前導學中所涉及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教師作適當評價。
二.初讀文章,了解內(nèi)容
(一) 學生讀1—4段,說一說對老王有哪些基本認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回答。
1.職業(yè):靠蹬一輛破舊三輪維持生活,是單干戶。2.生活: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3.身體:有一只眼睛是瞎的。4.居所:一個荒僻的小胡同里,幾間塌敗的小屋。
(二) 課文第3自然段除了寫老王的生理殘疾,還介紹了人們對老王的態(tài)度。別人怎么對待老王呢?
明確:別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三) 別人是這樣對待老王,我們一家怎么對待老王呢?老王怎么對待我們一家呢?
明確:我們一家善待老王,這一問題的具體分析見課前導學;老王更是關(guān)心我們一家,具體見以下分析。設置這一問題可自然引導學生來關(guān)注文中圍繞老王所寫的幾件事情,從這些事中來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對老王的情感。
三.再讀課文,討論探究
(一) 課文寫了老王的哪幾件事?
1.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2.展示在對第五段的概括上學生出現(xiàn)的幾種答案,學生評價,指出在概括故事情節(jié)上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送冰。②夏天,老王送冰。③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④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guī)停囐M減半,冰又大一倍。
明確:①②③三種概括要點不全,不能完整地概括第五段的主要內(nèi)容。④要點全面,概括準確。
3.其他段落中還寫了老王的哪幾件事?以對第五段的概括為示例來概括。
方法指導:先分析示例,再找到每一件事所對應的段落及要點,并進行概括。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作適當指導,以下回答可為參考。
①“文革”期間,老王送錢先生去醫(yī)院,不肯收錢。(第六段)
②載客三輪取締后,老王欣然在三輪平板的周圍裝上半寸高的邊緣保護乘客安全。(第七段)
③重病時,老王送香油和雞蛋到我家。(第八至十六段)
4.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老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老王是一個孤苦伶仃、老實厚道、淳樸善良、關(guān)心他人、重感情、講仁義、知恩必報的人。
(二) 如何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含義?
引導學生分析:“愧怍”的含義是慚愧,“幸運的人”在這里是指“我”,“不幸者”在這里是指老王。我為什么對老王慚愧呢?以下回答可為參考。
1.我關(guān)心、擔心老王的生活,同情老王的不幸生活,感謝老王對我家的照顧,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心懷愧疚。
2.對老王的死,我深表同情,并為自己對老王的關(guān)愛不夠和自己無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慚愧,呼吁關(guān)愛不幸人。
3.與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從這個世界上獲得的要比老王多得多,這是作者從自我反省的層面表達對老王的慚愧、歉疚之情。這句話是我對人性、對命運的深度思考,也是一個善良的知識分子復雜、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
教師小結(jié):在這篇散文里,楊絳先生回憶老王、懷念老王、感激老王、并對老王心存愧怍。文章感情真摯、深沉,語言樸實、自然。
四.品析語言,體會情感
1.后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
明確:老王為什么沒有說那里是他的家,而是回答“住那兒多年了”?老王的這個回答暗含著豐富的潛臺詞:家是一家人在一起,是溫暖,是親情,而那只是我的住處,落腳點。仔細揣摩,看似平淡的語言,細細品讀之下,讓人心酸。
2.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明確:“鑲嵌”一詞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進門框里,突出老王病入膏肓時瘦弱無力,行動不靈活,僵直的狀態(tài),沒有一絲活氣,也寫出“我”見到老王時的詫異和同情?!爸苯┙痹谌闹谐霈F(xiàn)3次,他的動作是僵直、艱難的,兩手卻拿著珍貴、易碎的香油和雞蛋!他這一路該是如何走來?在作者的描寫中,讀者仿佛親眼看到一個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軀和僵直的動作,從而產(chǎn)生對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憐憫。
除了以上兩句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朗讀、品析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
教師小結(jié):文學藝術(shù)的感染力,它的審美價值是一種情感價值,這種價值直接講出來,不如留在字面之下。本文正是如此,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繁瑣的形容,把感情放在語言以下,文字以下,自然、感人。
五.學生總結(jié)學習收獲
《干校六記》 收《下放記別》《鑿井記勞》 《學圃記閑》 《“小趨”記情》 《冒險記幸》 《誤傳記妄》 六篇。從衣食住行、同志之誼、夫妻之情等瑣事中反映知識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勞動生活。錢鐘書在書前小引說:“‘記勞’,‘記閑’,記這,記那,那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敝档米⒁獾氖?,該書如何以小點綴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說出大故事,這也是閱讀該書的趣味所在。文革是該書的大背景,在文革這場運動中,人性的尊嚴不但盡失,也受到了極大的扭曲。但我們讀《干校六記》,卻讀不到對這種不合理現(xiàn)象的強烈控訴和譴責,字里行間只是平和的語調(diào),或頂多是一點點淡淡的無奈和婉轉(zhuǎn)的諷刺,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格調(diào)。
默存(錢鐘書) 走到車門口,叫我們回去吧,別等了。彼此遙遙相望,也無話可說。我想,讓他看我們回去還有三人,可以放心釋念,免得火車馳走時,他看到我們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離去。我們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車開,先自走了。幾次回頭望望,車還不動,車下還擠滿了人。我們默默回家,阿圓(女兒) 和得一(女婿) 也各回工廠。他們同在一校而不同系,不在同一工廠勞動。
明確:這一段寫文革期間,作者送錢鐘書到外省的干校去。“臨別時的感情,老夫妻分離的感情,都沒有寫。走了以后,‘回頭望望,車還不動,車下還擠滿了人。’他們有多少話都說不出來,都在敘述以下?;厝ヒ院螅透拍?,女兒不能跟她一起回家,要去工廠勞動,她的女兒和女婿又不在同一個工廠,整個家四個人分在四個地方,不能互相安慰。” (見孫紹振《文學性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頁。) 語言簡潔,沒有形容和渲染,但細細品讀,卻能在字里行間品讀到隱含的深沉的情感。
給學生一周的時間,課外閱讀楊絳作品,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課堂上進行背誦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