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
(山西省潞城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山西 潞城 047500)
由腦出血引起的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狀,通常會以單側的下肢水腫病情加重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同時患者還有疼痛發(fā)力等伴隨癥狀,這是由于多年臥床或創(chuàng)傷引發(fā)。在神經腦科的臨床治療中,這種疾病的產生很多是由于患者腦部的瘀血剛被吸收卻馬上出現了并發(fā)癥,引起血栓性疾病,在藥物治療方面比較復雜。本研究選取了來我院接受治療的6例腦出血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具體的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來我院接受治療的6例腦出血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齡在35歲~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7歲。這些患者過去都有高血壓的病史,有3例患者還伴有冠心病病史。所有患者在經過腦部CT檢查以后都證實有腦出血情況,當中由于丘腦出血破入腦室的患者有2例,而其余的患者都是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有2例患者是右側偏癱,剩下的4例屬于左側偏癱,我院經過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檢查發(fā)現,患者的深靜脈血栓都在癱瘓的下肢發(fā)生,而所有的集中在整個下肢發(fā)生的患者有4例,另外2例患者是發(fā)生在膝關節(jié)以下位置。這些患者在臨床的表現都是變粗、觸痛以及發(fā)生水腫。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中有2例患者本院給予了手術治療,6例患者都行每日足背靜脈靜點100ml含0.9%的生理鹽水以及5萬u的尿激酶,每天再注入60mg的罌粟堿,靜脈滴注兩周,觀察患者病情和療效。
6例患者在接受了治療之后于住院后的15~26天全部恢復健康,并沒有腦部發(fā)生二次出血的情況,在治療的一周左右時間中內腫脹明顯消退,酸脹和疼痛的情況明顯得到改善,在治療過程中并沒有出現消化道出血或是顱內再出血的情況,治療效果明顯。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纖維蛋白以及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在患者的靜脈中形成了凝塊所產生的疾病,這種病狀會使得患者肺動脈栓塞發(fā)生,并成為主要發(fā)生的原因之一。關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病理形成的原因,目前醫(yī)學界并沒有明確的答案,有專家認為[1],患者出現了血液淤滯以及體內的靜脈內壁受損,還有血液高凝三個方面最終導致這種疾病的引發(fā)。當前醫(yī)學界對這種疾病的普遍觀點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偏癱的情況,很大程度是因為活動量太少,最終導致了患側肌肉出現了松弛的情況,致使血管沒有得到有效的舒縮,而體內的靜脈血流也出現了淤滯的現象。(2)患者身患下肢深靜脈血栓還有一個隱藏的高危因素,是患者患有腦血管疾病,結果導致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在患者進行輸液的過程中,通常會采用從偏癱位置注入,這種做法容易形成血栓,而且在血栓形成之后患者體內的血管壁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情況發(fā)生。(4)患者在發(fā)生了腦血管疾病以后,為了達到降低顱內氣壓,往往會使用脫水劑等措施,讓患者的血液發(fā)生濃縮的反應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但是這也會導致靜脈血栓形成[2]。
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因此長年以來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方式也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實踐,而溶栓的治療目前在臨床上是使用率最高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常采用在患者全身的靜脈途徑給予藥物,這種治療方法會隨著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在體內均勻分布,但下肢的血栓部位通常藥物的濃度會比較低。而使用尿激酶在患者體內的半衰期會很短,不容易在下肢的靜脈血栓位置保持較高的濃度,只靠尿激酶進行藥物治療是一種藥物用量大治療時間長的方法。一些醫(yī)生會嘗試采用經患側肢體的遠端靜脈套管針來為患者做激酶溶栓的藥物治療,但是出現的問題是這種穿刺在具體的操作上比較麻煩,留置針的時間很有可能太長,而且遠端進行藥物治療通常的目的是為了在表淺靜脈以及深靜脈的主干部位治療,因此溶栓的作用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而得不到最大化的發(fā)揮。由于大多數患者從發(fā)病的時間到腦出血發(fā)生之間的時間不會很長,根據這一點臨床醫(yī)生通常采用抬高患肢以及利用硫酸鎂熱敷等多種手段予以治療,是想達到藥物治療中活血化瘀的作用,但經常會在藥物用量的決定以及治療效果的評定上出現誤差,此外還存在了安全用藥的隱患[3]。而在本研究中,我院為患者的治療方式是每日足背靜脈靜點100ml含0.9%的生理鹽水以及5萬u的尿激酶,每天再注入60mg的罌粟堿,靜脈滴注兩周,觀察患者病情以及治療效果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從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可知,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精確的藥物治療用量和濃度,使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進行合理的配置與輔助治療也可以減少對于溶栓藥物用量的依賴性,最大可能地降低了患者溶栓以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不但讓患者經過治療后恢復了健康,藥物治療的應用還能收取良好的社會效益。
對于腦出血偏癱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采用術后靜脈的尿激酶和罌粟堿定量注射,再配合患者術后恢復期中采用的輔助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入院治療時間,減少住院治療費用,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溶栓藥物的使用量,降低出現并發(fā)癥的風險,操作簡便,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上如果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在進行了原發(fā)病和針對患者的病史做了深入的了解以后,運用以上的治療方式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 蔡柏薔.提高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認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0,39(08):509-510
[2] 王雯.雌雄素替代治療與靜脈血栓[J].國外醫(yī)學輸血與血液分冊,2012,25(06):41-43
[3] 朱恒青,林韜.經動脈介入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37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2012,2(08):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