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浙江省溫嶺市城北中心衛(wèi)生院 浙江 溫嶺 317519)
胎兒娩出后,產婦突發(fā)大出血,出血量達數千毫升的現象稱之為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導致孕婦死亡的“第一殺手”,往往發(fā)病突然,來勢兇猛,如搶救不及時,可直接導致孕婦死亡。現選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53例自然分娩出現產后出血現象的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及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期能夠通過分析總結患者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的特征及原因,找到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減少產后出血現象的發(fā)生,提高產婦康復率。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53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患者,年齡在22-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1.3)歲,初產婦44人,經產婦9人,與同期的932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患者相比,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53例產婦自然分娩產后出血原因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2.1 宮縮力弱:孕婦宮縮的極性、對稱性和節(jié)律性正常,但是宮縮弱而無力,持續(xù)時間短,間歇時間長或不規(guī)則,使胎先露對子宮下段及宮頸口壓迫無力,造成產程延長或停滯,而導致母子會產生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現象最為普遍。宮縮無力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導致:身體原因、產程過長、子宮原因及使用藥物原因。身體原因主要是孕婦身體虛弱,伴有容易產生并發(fā)癥的慢性疾病等,加上產婦對手術懷有緊張擔憂、恐懼不安的心理,精神狀況高度緊張,容易導致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產生。同時,產婦由于自然分娩,產程時間延長,體力下降,免疫力也相對較弱,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官腔感染等情況都容易造成子宮肌層出現水腫,甚至出現滲血現象,使宮縮變得乏力。子宮受損也是造成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由于產婦多胎或者胎兒巨大,容易使子宮肌壁不斷膨脹,肌纖維伸張過度,不易恢復?;蛘弋a婦子宮出現病變,產生畸形或子宮肌瘤,有過剖宮產史、急產或多次生產的產婦也容易使子宮肌壁受到損傷,難以修復,再生產時容易導致大出血。另外,在產前使用過量的麻醉劑、鎮(zhèn)靜劑、子宮收縮抑制劑等藥物,也容易發(fā)生產后出血等不良現象。
1.2.2 軟產道出現裂傷:產婦急產、巨大兒、產力過強、助產、軟產道缺乏彈性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軟產道出現撕裂傷,造成產后出血。
1.2.3 胎盤因素影響:胎盤在產后未及時排出,出現滯留現象,會影響宮縮,胎盤未完全剝離醫(yī)生就進行臍帶牽拉或對子宮實行按壓,也會導致血流不止。胎盤粘結或胎盤植入也會出現嚴重的產后出血。
1.2.4 產婦具有凝血功能障礙性疾?。涸偕系K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癥等病癥都可能導致產婦的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出現流血不凝現象。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研究顯示,53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的患者,與同期的932例患者進行比較,出血率為1.89%,其中,對49例產后出血患者實施了靜脈通道下行診刮術治療,4例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及子宮次全切術治療,53例患者均恢復效果良好,沒有大出血死亡情況發(fā)生。
自然分娩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現象,應注意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如產婦陰道內出現大量流血,且顏色暗紅,應注意考慮是否是胎盤因素;如血流不凝,則考慮是凝血功能出現障礙等。如果經過治療血流沒有發(fā)生變化,則要果斷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如子宮動脈栓賽術,必要時切除子宮。在本次53例患者中,對患者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運用恰當的治療手段,使得53例患者臨床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因此,主動分析造成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現象的原因,針對性的進行有效地預防措施,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增加患者生存幾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李雪梅.50例自然分娩產后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23(13):102-103
[2] 林佳.118例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08(10):117-118
[3] 蘇文.自然分娩產后出血36例臨床觀察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9,11(10):63-64
[4] 付鳳菊.自然分娩產后出血69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29(23):76-77
[5] 吳寶玉.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與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0,54(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