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杜牧的政治愛國詩看晚唐士人的濟世補天心態(tài)

      2014-08-15 00:53:48張曉姍
      關鍵詞:補天濟世宦官

      張曉姍

      (河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一、“濟世補天”心態(tài)的出現(xiàn)與現(xiàn)實闡釋

      “濟世補天”的釋義為修補蒼天,挽救世運,可將其看作人們做事的一種宗旨或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的出現(xiàn),往往都與國家的運勢相關。通常是在國家、民族面臨危亡之際,一些知識分子不甘心國家破敗、民族沉淪,積極采取一些挽救措施,以消除危亡,拯救人民于水火。濟世補天的理念,正是儒家學說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延伸和寫照,是深受儒家文化浸淫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所認同和提倡的。探究這種思想產(chǎn)生的根源,是知識分子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和失望,他們總是試圖以個人的努力,力挽狂瀾,能夠干預國家和社會現(xiàn)實,有所作為。

      安史之亂后,唐朝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民生凋敝,社會一片蕭索景象,再不復盛唐時繁榮、昌明的局面。朝廷外,藩鎮(zhèn)割據(jù)與外族——回鶻、吐蕃入侵并存,邊境擾民事件時有發(fā)生;朝廷內(nèi),朋黨互相傾軋,宦官越位擅權,國家的統(tǒng)治處于混亂和無序當中,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時刻有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國情面前,晚唐詩人一改以前慷慨激昂的詩風,整個詩壇彌漫著一股頹廢、抑郁、迷茫的情緒,士子們深感痛心卻又無力回天,從而產(chǎn)生了眾多五味雜陳的情感體驗。在普遍的哀痛聲中,一些士人以濟世補天的心態(tài),不甘心國家步入沉淪之境,想盡辦法試圖力挽狂瀾,拯救國家于危急中,一直在不斷地付諸努力。而在晚唐詩壇,詩人們的心態(tài)由之前的開放、豪邁轉(zhuǎn)向了反省和內(nèi)悟,他們所寫的詩歌或感傷,或反思,更多地在表現(xiàn)大唐帝國的今昔對比和時政諷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當屬杜牧。

      二、“濟世補天”心態(tài)之嬗變與聚焦

      杜牧所做的詩歌均以七言絕句為主,多數(shù)是表現(xiàn)詠史抒懷的內(nèi)容,具有強烈的政治敏感度和家國情懷。杜牧傳世詩歌約480首,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詩歌所描述的內(nèi)容與百姓疾苦及國家安危相關。比如《河湟》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早雁》《題橫江館》《李給事中敏二首》等。這些詩歌關注民生疾苦,或直抒胸懷,或激情慷慨,有著這一時期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作者的肺腑之言,蘊含著他獨特的個人見解,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心系民生、報效國家的美好情感,還能體會到他所流露出的濟世補天的思想抱負,令人讀后不由得油然起敬,心生敬意。從對天下安寧、國家繁榮和百姓的疾苦出發(fā),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看法,充滿了深深的憂患感??梢哉f,在中晚唐一代,這種濟世補天的心態(tài)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一種群體行為,是晚唐士子所聚集的一股強勁的風,撥動了人們的心弦,吹散了人們的思緒。具體來說,這種濟世補天的心態(tài)大致包含以下內(nèi)容。

      1.對國家領土完整與社會繁榮穩(wěn)定的渴望心態(tài)

      中晚唐以來,內(nèi)有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形成,嚴重削弱了中央的集權統(tǒng)治,外有吐蕃、回鶻等部族的侵略騷擾,邊陲告急,唐朝由高峰期的興盛逐漸走向衰落。在內(nèi)憂外患面前,號召削弱藩鎮(zhèn)力量,抵御異族入侵,收復被侵占土地,保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加強中央的絕對領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是他在詩歌中所表露出的重要內(nèi)容。他在《上李中丞書》中這樣寫道:“治亂興亡之跡,財富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從諸多方面對國家的興衰治亂進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杜牧曾經(jīng)兩次向宰相李德裕上書,闡明自己對于國防的意見,并表達了立志從軍、獻身國家邊防事業(yè)的決心。在朝廷組織軍隊征討藩鎮(zhèn)時,他奮筆疾書,用106言的《感懷詩》表達了內(nèi)心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在《早雁》中,他用富于象征意義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懷:“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边@首詩反映了唐武宗時,回鶻入侵所造成的民間亂象,邊陲的百姓因為戰(zhàn)爭而流離失所。詩人通過自己的吟誦表達了對回鶻入侵的憤怒和抗爭,還對邊陲人民表現(xiàn)出深深的同情和關懷,同時也對中央政府不能順利扭轉(zhuǎn)局勢而感到失望和不滿,他盼望朝廷能夠早日改變外族入侵的局面,還百姓以平安和樂業(yè)。透過這些詩句,不止杜牧,還能看到一批有積極人生理想追求的文人,滿懷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改變現(xiàn)狀,實現(xiàn)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但是隨著晚唐政治格局的衰退沒落,這些懷有政治抱負的文人們,想要在亂世中一展宏圖、建功立業(yè),不僅無比艱難,甚至是難以實現(xiàn)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種種美好的理想像一個虛無縹緲的夢,難免淪為空中樓閣的想象,滿腔熱情無處傾訴,自然在無數(shù)錦繡詩篇中表現(xiàn)出來。

      2.對內(nèi)部攻訐與階層矛盾斗爭的厭惡心態(tài)

      反對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抨擊皇室的腐朽生活,諷喻統(tǒng)治階級記住歷朝滅亡的歷史教訓,重整朝綱,也是杜牧愛國詩篇中的重要內(nèi)容。晚唐中央集權的削弱,除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外部因素,還在于中央領導集體的軟弱無力,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存在著很多不和諧、不團結的因素,最突出的表現(xiàn)莫過于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是指唐朝后期,由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派官僚互相傾軋近四十年,這種內(nèi)耗大大地削弱了唐朝統(tǒng)治階級的力量。而宦官專權之禍更是由來已久。安史之亂開始后,宦官們利用混亂的政治局面,逐漸地滲透進入中央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和決策層,掌握了中央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大部分權力。他們不僅擅自發(fā)號施令,殺伐決斷,還曾經(jīng)做出廢立皇帝的瘋狂之舉?;鹿賯兘?jīng)?;煜欠?,不辨忠奸,以自己的喜好排斥異己,迫害忠良,對朝廷重臣濫施酷刑,導致朝廷中人人自危,正常的官僚體系受到極大的破壞,朝堂內(nèi)外難以維持正常的統(tǒng)治秩序,從而導致國家弊政叢生,政治、經(jīng)濟受到影響,社會戰(zhàn)亂頻仍,民生凋敝,一片衰敗的景象。朋黨之爭與當時的宦官專權相攀附,交替執(zhí)政,相互攻訐,朝綱法紀蕩然無存,使搖搖欲墜的唐王朝更加趨向危險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士人們憂心忡忡,擔心不幸哪天降臨到自己頭上,對變幻莫測的政治形勢感到憂慮焦急,沮喪、苦悶、彷徨。面對宦官的囂張氣焰,眾多的士子沒有選擇妥協(xié)和沉默,而是盡自己所能搖旗吶喊,呼喚正義,控訴丑惡的作惡勢力。杜牧所作的《李給事中敏二首》《李甘詩》《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等詩篇都表現(xiàn)了該項內(nèi)容。他在《李給事中敏二首》中,發(fā)出了“紛紜白晝驚千古,鐵锧朱殷幾一空”的怒吼,對于宦官殘酷殺戮朝廷命官的罪惡行徑進行揭露和抨擊;在《李甘詩》中,深深地懷念因不屈從于宦官權貴的淫威而被貶謫的朋友李甘、李中敏,激烈地抨擊官員李訓、鄭注把持朝政、胡作非為的丑惡嘴臉;而在《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中,他則從外在表現(xiàn)出發(fā),深刻反思黑暗吏治給國家?guī)淼臑碾y?;鹿倥鶐淼南麡O影響,除了殘害忠良,使國家痛失良材,還鉗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更加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也使得一些官吏敢怒不敢言,為明哲保身,無奈中只能隨波逐流,這才是最可悲的。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以杜牧為代表的有良知的士人群體對當時吏治的深惡痛絕和絕望的情緒,也能體會到他們回天無力、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在冷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們空有報國之志卻難以施展,只能把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深思熟慮的治國良策、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以及對于治亂興衰的探索寄寓詩中,在詩境中寄托理想和志向,以聊慰平生。

      3.對統(tǒng)治階層的失望和幻想心態(tài)

      國家一日不安寧,詩人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停止。之后,他還先后寫下了《雪中抒懷》《郡齋獨酌》等詩句,對于國家的政局、國防、邊事都給予強烈的關注。如傳統(tǒng)的士人一樣,杜牧希望能夠在英明君主的帶領下,施展才華,實現(xiàn)自己的偉大抱負和心愿。由于自己所處的時代已屬唐朝衰落期,因此,在他的詩歌中,杜牧對所謂的“賢明君主”非??释?,想借助“明君”的力量,實現(xiàn)自己政治上的理想。比如,他在《郡齋獨酌》中說:“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時掃,兇狠皆披攘。”他希望國家能夠改革弊政,消除割據(jù)局面,收復失地,并以“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作為自己濟世補天的政治理想。面對動蕩、混亂的晚唐社會,杜牧的報國之心、凌云壯志都表現(xiàn)在他所作的愛國詩篇中。

      在內(nèi)有分裂、外有侵略的憂患局勢下,唐王朝岌岌可危,但是統(tǒng)治者卻沒有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挽救國家的頹勢,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是繼續(xù)沉浸在大唐帝國的迷夢中,過著奢侈腐朽、窮奢極欲、沉溺享樂的生活。古語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統(tǒng)治者倘若對國家、政局沒有清醒的認識,只知享受因身份尊崇而帶來的特權,必然會反過來影響朝堂的清正局面。杜牧對國家的治亂興衰規(guī)律有著自己清醒的認識,在詩中也有對統(tǒng)治者奢侈腐敗的深刻反思與揭露。他希望朝廷統(tǒng)治者能夠勵精圖治,興利除弊,實現(xiàn)“中興”,以發(fā)揮自己濟世經(jīng)國的才能和抱負。除了上述的“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郡齋獨酌》),在《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以詩贈》一詩中,他還表達了“常思綸群才,一為國家治”的情懷。但是,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甘于現(xiàn)狀,不求革新,他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只能是借助詩來抒發(fā)情懷,希望能夠喚醒統(tǒng)治者,借鑒和吸取詩中的歷史教訓,他點滴的愛國之心,纖毫畢見。縱觀杜牧的政治愛國詩,通篇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他仔細地觀察社情民意,深入思索政治局勢,做出了深刻而又恰如其分的評價。在其中,既有對朝廷“不爭氣”的哀嘆,也有民生疾苦的同情,更有對自己壯志難酬的慨嘆。這種無奈的慨嘆,不僅嘆出了杜牧個人的精神苦悶,也反映了晚唐士人知識群體在動亂的國家政治局勢中,難以擺脫的共同的精神壓抑與痛苦狀態(tài)。

      4.對勞動人民深切的悲憫、同情心態(tài)

      在國家亂世中,普通民眾難逃一劫。對于民生疾苦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杜牧也表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關切和悲憫之情。在藩鎮(zhèn)割據(jù)、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仍、災荒頻發(fā)的年代里,吏治的腐敗、宦官的專權所造成的不良惡果,以及皇室維持驕奢生活,都需要普通百姓來承擔,這就給他們帶來莫大的災難。這些內(nèi)容在杜牧的詩中也時有表現(xiàn)。比如,在《題村舍》一詩中,作者經(jīng)過觀察鄉(xiāng)村的生活,寫出了反映平民生活的詩作:“三樹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饑。潛銷暗鑠歸何處,萬指侯家自不知?!彼麑⒇毟徊罹噍^大的兩種生活狀態(tài)通過對比巧妙地展示出來,并通過質(zhì)問的方式自問自答,指出王侯的剝削和壓榨正是造成百姓貧弱的關鍵因素。對于這樣相差懸殊、不平等的狀況,杜牧感到非常不公平,并在其他詩歌中進行了闡發(fā)。比如, 《送隱者一絕》:“無姑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市朝。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边@首詩充分表現(xiàn)了杜牧對于人們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命運不同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抨擊,為遭受壓迫和剝削的底層民眾鳴不平,對那些高貴的施壓者進行了批判。通過這首詩,表現(xiàn)出杜牧關心民生疾苦的誠摯感情和難能可貴的批判精神,更反映了他期盼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愿望。關注民間疾苦,往往是中國士大夫群體心系天下、國事的重要表現(xiàn),因為他們深深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往往用實際行動或語言去實踐兼濟天下的理想和信念。

      三、“濟世補天”心態(tài)產(chǎn)生的根源及意義

      在一個朝代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期,杜牧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眾多膾炙人口的愛國政治詩篇,是有很多方面原因的。杜牧出身世家大族,從小所接受的是正統(tǒng)的儒家教育,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便是積極入世,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有所作為的人生境界。杜牧能夠達到這樣的思想高度,并不奇怪,可說是他士人階層的代表和縮影。在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中,士人們一方面或由于家境優(yōu)裕,或由于家學淵源,經(jīng)過多年學習的積淀,具有深厚博學的文化修養(yǎng),博學而廣知,培養(yǎng)了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性,對社會問題能提出鮮明的個人見解;另一方面,他們掌握了中華民族最先進的文化,作為知識階層的中堅力量,天然地具有民族先覺性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可以穿透歷史的迷霧,切中肯綮地看到蘊含其中的歷史規(guī)律和發(fā)展脈搏,在禮崩樂壞、世人皆醉的狀態(tài)中保持自身人格的獨立和頭腦的清醒,從而萌生為民請命的使命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在晚唐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像杜牧這樣的知識分子不計其數(shù)。晚唐士人作為知識階層的中間力量,是統(tǒng)治階層的支柱和時代風貌的精神代表。他們一般出身世家大族,具有深厚的學問修養(yǎng),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深重的憂患意識以及兼濟天下的廣闊胸懷。他們對國家的頹勢感到痛心疾首,也充滿了難以改變現(xiàn)實的無力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期盼能有明君加強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領導一支堅強、團結的官僚隊伍,奮發(fā)圖強,結束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共同完成濟世補天的中興大業(yè)。這些文人士子,作為一個不容被忽視的社會階層,正是在大廈將傾,家、國、天下瀕臨滅亡的情形下,試圖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拯救正處于危亡中的國家與民族,表現(xiàn)出晚唐士人有傲骨、敢于擔當、富于民族氣節(jié)、胸懷天下、心系萬民的遼闊胸襟和濟世補天、報效國家的良好愿望。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心態(tài)的嬗變,無不與時代背景的變化相關。無論哪個時代,都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識階層,匡扶起振興天下與社會的重任。他們也分別以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詮釋了每個時代知識群體對“濟世補天”心態(tài)的理解。而正是從晚唐士人的詩句中,我們才得以窺見詩人杜牧及他所代表的一個群體在特定時期的特定心態(tài)。

      [1]張厚余,解評.杜牧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歐陽灼,校注.杜牧集[M].長沙:岳麓出版社,2001.

      [3]繆鉞.杜牧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4]曹中孚.杜牧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5]王景霓.杜牧及其作品[M].北京: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補天濟世宦官
      成宏:妙手不負懸壺志,仁者長懷濟世心
      華人時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0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女媧造人與補天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易醫(yī)戴耘:國內(nèi)海外濟世人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40
      補天謎語
      幽默大師(2019年6期)2019-01-14 10:38:13
      感悟人生 再拍《補天》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26
      袁小樓藝術作品
      藝術評論(2018年8期)2018-12-28 09:10:46
      人生“十不得”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新巴尔虎左旗| 松江区| 宁武县| 靖宇县| 历史| 永胜县| 河北区| 互助| 东台市| 上虞市| 渝中区| 大名县| 盐城市| 百色市| 海原县| 蓬溪县| 道孚县| 汕头市| 巴青县| 申扎县| 南开区| 高唐县| 麻阳| 西贡区| 余庆县| 宁强县| 元氏县| 河南省| 贞丰县| 大新县| 西丰县| 常宁市| 崇左市| 南汇区| 比如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疆| 泾源县| 肃宁县| 车致|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