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國際核事故的分級標準(INES),是1990年由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IAEA)起草并頒布的。
INES將核事故分為7級,類似于地震級別,災難影響最低的級別位于最下方,影響最大的級別位于最上方。也就是說,7級核事故的級別最高,而最低級別為1級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級別,核事故等級評定往往缺少精密數(shù)據(jù)作為依據(jù),通常是在發(fā)生之后通過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來評估等級。所有的7個核事故等級又被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階段,最低影響的3個等級被稱為“核事件”,最高的4個等級被稱為“核事故”。具體7級的標準為:
第7級核事故標準:
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廠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環(huán)境影響(這一級別歷史上僅有兩例,為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
第6級核事故標準:
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廠外,需立即采取措施來挽救各種損失。這一級別歷史上僅有一例,為1957年前蘇聯(lián)Kyshtym核事故。
第5級核事故標準:
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廠外,需采取一定措施來挽救損失。目前共計有4起核事故被評為此級別,其中包括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其余3起分別發(fā)生在加拿大、英國和巴西。
第4級核事故標準:
非常有限但明顯高于正常標準的核物質(zhì)被散發(fā)到工廠外,或者反應堆嚴重受損,或者工廠內(nèi)部人員遭受嚴重輻射。
第3級核事件標準:
很小的內(nèi)部事件,外部放射劑量在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或者嚴重的內(nèi)部核污染影響至少1個工作人員。
第2級核事件標準:
這一級別對外部沒有影響,但是內(nèi)部可能有核物質(zhì)污染擴散,或者直接過量輻射了員工或者操作嚴重違反安全規(guī)則。
第1級別核事件標準:
這一級別對外部沒有任何影響,僅為內(nèi)部操作違反安全準則,或出現(xiàn)可能涉及安全運行的微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