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大概是最著名的食蟲植物了。它們吃蟲大家都知道,但它們居然還吃屎?是的,一點沒錯!慢慢往下看吧。
豬籠草大約有120種。它們主要分布在從馬達(dá)加斯加到澳大利亞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特別是東南亞地區(qū)的種類很多,中國南方地區(qū)也有分布。大多數(shù)豬籠草的葉子形成了特殊的杯狀結(jié)構(gòu),也叫“猴杯”——因一些猴子會飲用里面接收的雨水而得名。這個“杯子”真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是個“捕蟲籠”。為了吸引昆蟲,捕蟲籠和蓋子連接的地方還有蜜腺,可以吸引小昆蟲前來取食。蜜腺分泌的蜜汁帶有麻痹作用,會讓取食的昆蟲中招,落入下面的捕蟲籠中。隨著生長,豬籠草甚至可以形成帶有數(shù)百個捕蟲籠的陷阱網(wǎng):高處有上位籠——主要針對飛蟲;矮處則有針對爬蟲的下位籠,具有適宜攀爬的結(jié)構(gòu),這可是上位籠沒有的;介于兩者之間的還有中位籠。
但豬籠草捕蟲籠上的蓋子可沒有你想的那樣靈敏,一旦獵物掉進去不會立馬關(guān)上。不過,一些豬籠草擁有巨大的捕蟲籠,可以陷住蜥蜴、老鼠等小型脊椎動物,還有記錄顯示一些鳥類也可能深陷其中。菲律賓的阿騰伯勒豬籠草就是其中之一。
阿騰伯勒豬籠草可以長到 1.5米高,擁有30厘米以上的捕蟲籠(已知最大的),能“吞下”老鼠。一旦老鼠貪食蜜露,爬上豬籠草,就會在滑溜溜的葉子上摔倒,落進籠中,再也無法爬出,最終在里面的消化液中溺死并被溶解……
但光靠吃昆蟲甚至老鼠肉還是不能滿足需求,有些豬籠草就兼職收集糞便,演化成了天然的“公共廁所”。到目前為止,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至少有3種豬籠草可以收集樹鼩的糞便,馬來王豬籠草則最為典型。不成熟的馬來王豬籠草生長在地面上,可以誘捕螞蟻和其他昆蟲,而成熟的卻依附在藤蔓和其他植物上,依靠山地樹鼩為其“施肥”。
山地樹鼩總是被豬籠草的蜜汁吸引,然后開始一邊舔蜜汁一邊拉……這是一種領(lǐng)地行為——用糞便標(biāo)記自己的領(lǐng)地。之后,它便會經(jīng)常光顧這個“廁所”。甚至還有其他動物也會來蹲廁所,比如一種大鼠。馬來王豬籠草已和山地樹鼩之間進化出了一種互利共生的關(guān)系:豬籠草提供蜜汁,樹鼩提供氮素(糞便中含有)。為此,馬來王豬籠草也改進了它們的捕蟲籠,例如捕蟲籠的邊緣變得不很光滑,便于施肥者蹲在上面……
這下你知道豬籠草為什么要吃屎了吧。食蟲植物在植物界算得上另類了,但它們可不是真的吃蟲子哦。這些植物大多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夠的養(yǎng)分,所以,它們要把獵物腐爛分解后,利用其中的無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