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寶宙
(南方衛(wèi)視粵語頻道,廣東 廣州 510095)
緬懷大師·凝聚粵劇
——“永恒的藝術”廣東粵劇界紀念一代宗師紅線女專題晚會的編導感悟
廖寶宙
(南方衛(wèi)視粵語頻道,廣東 廣州 510095)
紅線女,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紅派表演藝術創(chuàng)始人。紅線女是粵劇繁榮的標桿和象征,她的逝世是粵劇界乃至全國戲曲界的一大損失。所幸的是紅線女注重培養(yǎng)新秀。早在40年前,她走遍廣東各地,招募了一群十一、二歲的少年,在廣州辦起粵劇訓練班,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和中青年表演藝術家。
紅線女;粵?。淮髱?;藝術
2013年12月8日,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于廣州逝世。紅線女用了一輩子的時間,為中國戲曲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永恒的藝術”廣東粵劇界紀念一代宗師紅線女晚會,用《永恒的舞臺》專題片敘事并穿插了紅線女多部經典作品這一手法,深切緬懷一代粵劇宗師紅線女。
晚會第一篇章“回歸祖國”,通過專題片描述了紅線女從出生到登上粵劇舞臺再到事業(yè)如日中天時毅然回歸祖國,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接見的這一段歷史,并穿插了紅線女經典名曲《昭君出塞》和著名劇目《搜書院》之“初遇訴請”。1957年,《昭君出塞》這首作品榮獲莫斯科青年聯(lián)歡節(jié)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粵劇紅腔從此唱響了中國戲曲舞臺,傳遍海內外。
第二篇章“她與領袖們”中演出了紅線女的經典粵劇《關漢卿》之決寫竇娥冤,并插播了1958年12月,《關漢卿》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獻演,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的專題片,并出現(xiàn)了毛主席為紅線女寫的“活著、活著、再活著,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題詞。
第三篇章“她的老師”,表現(xiàn)了紅線女作為一代粵劇大師能有如此巨大成就,與她謙虛好學,兼容吸引藝術成分密不可分。長期以來,她堅持觀看各種劇種和學習各種藝術,她拜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前輩為老師,而且不辭辛勞,深入生活。1956年創(chuàng)作《山鄉(xiāng)風云》,她就下連隊當兵,將部隊戰(zhàn)士們當老師,后成功演出《山鄉(xiāng)風云》并受到國家領導人贊賞,被譽為“紅色經典”劇目。而到了90年代,她主演《白燕迎春》時虛心向醫(yī)生學習、深入生活、反映時代,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成為后輩們學習的榜樣。
在第四篇章“紅腔唱響世界”、第五篇章“紅線女精神”里,通過改自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用粵劇形式演繹西方故事、大膽探索的《天之驕女》;向昆劇等劇種學習,使紅腔劇目成為歷演不衰的《思凡》;歷經半個世紀,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依然活躍在粵劇舞臺上的《刁蠻公主憨駙馬》等,展現(xiàn)了紅線女的敢于挑戰(zhàn)自我,創(chuàng)造粵劇藝術奇跡。
在晚會的后期剪輯中,以紅線女生前和兒子馬鼎盛錄制的大型訪談專題片《永恒的舞臺》為主線,穿插了晚會現(xiàn)場演出的多部紅派藝術經典作品,使專題片和晚會現(xiàn)場無縫銜接,充分發(fā)揮了電視藝術的特性,讓觀眾們再一次看到了紅線女生前的音容笑貌,再一次被她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所打動,再一次領悟到粵劇的永恒藝術。
粵劇,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嶺南地區(qū)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寶,更是連接世界各地華人情感的重要橋梁。紅線女一生,對粵劇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許,如今斯人已逝,但是精神永存。為了緬懷一代粵劇宗師,繼承紅派藝術精品,無數(shù)文化藝術工作者傾盡全力,多方合作,向人們奉獻出一臺感人至深、影響廣泛的紀念晚會。
這臺“永恒的藝術”——廣東粵劇界紀念一代宗師紅線女專題晚會,可以說是近年來廣東粵劇界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陣容最為鼎盛的一次演出。晚會中,有幾個內容是紅線女的遺愿,例如她希望能夠有一次全省粵劇工作者聯(lián)合演出《六國大封相》,用蘇秦說和六國的形式,來體現(xiàn)全粵劇界同行團結奮進的精神,這個晚會做到了,而且非常成功。晚會除了紅線女的得意門生、入室弟子之外,演員隊伍中還包括了13位粵劇梅花獎得主及很多粵劇界的后起之秀,共100多位演員聯(lián)手合作,上演了十多個紅派作品,以及陣容強大的《六國大封相》。大家同心協(xié)力、毫不計較個人得失,拋棄私人恩怨地投入到這臺晚會的演出,為著粵劇的不斷發(fā)展,共同出謀劃策著眼于對粵劇的傳承、創(chuàng)新、弘揚和發(fā)展,體現(xiàn)出廣東粵劇界強大的凝聚力。
為了能讓節(jié)目在最短的時間內播出,在晚會結束當晚,節(jié)目組加班加點通宵完成了晚會播出節(jié)目的剪輯合成工作。第二天12月31日,全球的華人觀眾已經收看到了這場在南方衛(wèi)視《粵唱粵好戲》播出的紀念紅線女的專題晚會,非常及時。節(jié)目播出后,獲得了極大的反響,除了廣東省內的本土觀眾外,許多海外觀眾都打電話到欄目組,表達了他們對紅線女的懷念之情。有不少觀眾說著說著聲音哽咽,真情流露紅線女對他們的人生影響,紅線女和粵劇把海內外華人凝聚在一起。由此感悟到,對于這種有時效性的晚會,節(jié)目的播出必須爭分奪秒,對紅線女充滿感情,也使編導團隊在工作時處于忘我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最佳效益。
[1]紅船粵劇網絡.粵劇界紀念一代宗師紅線女.廣電視聽,2013-6.
J811
A
1005-5312(2014)17-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