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注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們全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準備學習資源這一過程,這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共同享受課堂建設的魅力。
【關鍵詞】共同準備;課堂;學習資源
在以往的課堂中,尤其是準備充分的公開課上,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老師像變魔術似的拿出一樣又一樣的教學用具,出示一段又一段與數(shù)學相關的生活信息,提出一個又一個由淺入深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一步朝著知識的殿堂邁進。這樣的課堂,我們不禁感嘆:老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真是充分呀,那是需要花上多少的精力,真是個認真敬業(yè)的好老師!可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沉下心來想一想,這樣的課堂是不是都讓老師主宰著,教師的“教”很是到位,可教學過程不應該只存在課堂的四十分鐘,課前的準備也應屬于教學范圍中,那么在課前,學生有沒有參與進來呢?是充滿懸念的揭題過程更扣人心弦,還是充足的課前準備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呢?仔細想來,確實,我們不需要在每次教學前都給學生留有懸念,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資源的準備過程中。
一、師生共同準備,構建以生為本的數(shù)學課堂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注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們全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準備學習資源這一過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讓他們覺得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也有他們出的一份力,尤其當學生提供的素材被老師采納,那對學生是莫大的鼓勵和肯定。
在學生參與準備學習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更有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堕L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簡單的內容,我們往往越難把握,通過學生在課前的準備,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學情,根據(jù)學生實際的水平,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學素材,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合理安排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模糊的知識經(jīng)驗重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另外,課前讓學生參與學習資源的準備,能提高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知道,后進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會比一般學生慢,四十分鐘的課堂對他們來說是不夠的,那么課前的準備就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在課堂上,他們才會有更強的自信心,才能更積極地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中來。這樣的先準備、先學習,要比課后補習來得更有效。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構建和諧的數(shù)學課堂。
二、師生共同準備,增加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是指在教學系統(tǒng)和學習系統(tǒng)所創(chuàng)建得到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顯現(xiàn)的或潛隱的條件。俗話說“一人技短,眾人技長”,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資源的準備過程,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資源。作為我們數(shù)學課的學習資源有很多:
1.實物資源,如生活中的數(shù)、生活中的圖形等等。我們可以通過記錄、圖片甚至是一些實物的展示,充分運用這些資源。比如在認識百分數(shù)中,老師和學生可以一起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通過學習后一起分析這個百分數(shù)所包含的意義。在認識千克和克的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從生活中帶來一些1千克的物品,在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課堂上的學習,提升對千克和克的認識。
2.經(jīng)驗資源,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對新知還存在的疑惑和問題,都是一種學習資源。學生對知識已有的認識能幫助老師“以學定教”,而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也能將課堂有效地延伸與挖掘。在五上的《找規(guī)律》一課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前進行了學習資源的準備,學生想到了這樣的例子:花盆的擺放是一盆紅、一盆黃、一盆紅、兩盆黃、一盆紅、三盆黃……這種也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但它跟這節(jié)課的周期規(guī)律卻又有區(qū)別。這樣的問題呈現(xiàn),完善了教師的想法,也豐富了課堂的教學。
3.錯誤資源,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有一位老師將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看成是課堂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確實,真理是在不斷犯錯的基礎上得來的,沒有錯誤何來真理。所以,我們應該要正視錯誤,善用錯誤,讓錯誤這一學習資源為我們的課堂畫出美麗的弧線。
現(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堂,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例題和練習,我們應該要同時發(fā)揮老師和學生的作用,豐富學習資源,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師生共同準備,拓展最大限度的學習能力
在《能力的內涵》一文中,我們將“能力”區(qū)分為“學習能力”、“執(zhí)行能力”與“專業(yè)知識”三類,其中,尤以學習能力為其他能力之基礎。所謂學習能力是指個體所具有的能夠引起行為或思維方面比較持久變化的內在素質,并且,還必須通過一定的學習實踐才能形成和發(fā)展。
對于學生來說,我覺得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會學”。學生只有懂得“會學”,才能實現(xiàn)“學會”,才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上課,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聽,那么只可能是“學會”知識。要想“會學”,就必須要進行一些準備和思考,再帶著一些問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尋求解答的線索,然后再思考深一層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和老師一起參與到學習資源的準備過程,讓他們有經(jīng)歷,一次兩次三次,長久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力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
作為教師,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要做好學生的指導者,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內容,更有效地開展學習資源的準備工作。
有人說,在信息時代,世界是平的。教師再也不是知識的霸權者,學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識擁有量,可能會超過教師,因此,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建設,是一種必然趨勢。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師生共同建構課堂”的教學境界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