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學院民族本科預科學生大部分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民族成分主要是苗族、侗族、土家族較多。2013年凱里學院共錄取民族本科預科專業(yè)學生178人,其中預科文108人,預科理70人,高考成績上有的只差二本線一兩分,有的差幾十分,參差不齊。為了提高民族預科語文教學質量,筆者針對預科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目的在于了解預科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對預科語文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的需求。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預科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問卷調查反映出的各種問題來調整教學內容或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一年的學習中,真正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為順利進入本科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次調查對象為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013級民族本科預科專業(yè)(含文、理)全體學生,發(fā)放問卷178份,其中13預文108份,13預理70份,回收調查問卷160份,有效問卷160份,有效率為90%。這份調查問卷共設有22個問題,其中1個為開放性題。問題涉及語文學習的興趣、動機、內容、學習方式、閱讀對自身的影響,對語文學習的期望等多個方面。在此調查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于語文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又稱“學習的動力”。其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需要,對學習的必要性的認識及信念;學習興趣、愛好或習慣等。語文一直是預科學生學習的主干課程之一,那么預科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及動機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
從表1可以看出,預文有37%、預理有49%的學生回答最喜歡的課程是語文。但是當問花時間和精力最多的課程是什么時,從表2可以看出,數(shù)學和英語是花時間最多的課程,預文有高達50%的學生回答在英語的學習上投入時間最多,預理則有49%的學生回答在數(shù)學的學習上投入時間最多,即便是預文也有30%的學生選擇數(shù)學,遠比14%高許多。為什么最感興趣的課程卻在學習時間、精力上花費最少,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qū),認為語文學不學水平都差不多;另一方面是中高考對學生學習語文帶有功利性目的,雖然興趣值很高,但是學習動機不高。這點在后面的問題中得到印證,在問及對學習語文有沒有興趣中,預理有95%的學生表示有興趣,預文有91%的學生表示有興趣。但是在問及語文難度怎么樣時,預理有61%的學生表示比較好學及最好學,預文則只有41%的學生表示好學,有59%的學生表示難學,這是預文和預理班的不同之處。為什么一半以上的文科學生會覺得語文難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些都值得思考。在問及學習語文的動力時,預理有80%、預文有87%的學生認為學習語文的動力是因為“語文內容豐富精彩”和能“提高素質陶冶情操”,預理有8%、預文有5%的學生認為是“教師的教學水平高”,預理有12%、預文有8%的學生認為是“能取得良好成績”。從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語文本身內容的豐富和人文性,教師和考試的因素較小。這點和中小學的語文學習動機不一樣,這說明:一方面是當我們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重點是在“教”還是在“引導學生學”;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應大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此外還有教材的因素,因為超過一般的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是因為“語文內容豐富多彩”,所以后面問及對現(xiàn)在使用的預科語文教材滿意度時,預文有82%的學生表示一般、4%表示不好、4%表示要求換,只有10%的學生表示滿意。預理有88%的學生表示一般、2%表示不好,10%表示滿意。可以看出,學生對現(xiàn)行教材滿意度較低。
(二)關于語文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閱讀、自主表達等等,這些理念在預科語文的學習中依然值得繼承。關注預科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是提高預科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問及學習語文通常采用的方法時,預理有54%、預文有47%的學生認為是“識記、理解、應用”,預理有12%、預文有15%的學生選擇的是“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鞏固”,預理有22%、預文有16%的學生選擇的是“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多問”,預理有12%、預文有22%的學生選擇的是“想學就學”。從這一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文、理科學生在語文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沒有多大的差異,大部分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是“識記、理解、應用”,而不是“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多問”,或多或少受到中學應試教育的影響。預科的學習雖然受到直升本科考試的影響,但是學生在選擇語文學習的方法時開始有意識地擺脫中學語文教育的影響,所以在問及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什么是,調查結果見表3。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文、理科學生在語文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的選擇上大致相同,選擇最多的都是“查找資料”,這一結果說明,我們的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語文,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當然,在“默寫背誦”上,文、理科學生有著明顯的差異,包括前面的一些調查結果顯示,文科學生反而沒有理科學生更加重視具有“語文味道”的學習方式,具體原因值得我們去細究。同時,在問及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方式你最喜歡哪一種時,預理有75%、預文有72%的學生選擇“在老師的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從這里可以看出,一方面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提高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語文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師生對話的過程。在問及學習的過程中與語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程度時,無論是文科學生還是理科學生,大部分選擇的是“偶爾”和“很少”,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少得可憐,任何學習都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和對話的過程,古人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睘槭裁磿霈F(xiàn)這一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一言堂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預科語文教學受到大學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只有在上課時才能見到,一下課就不見蹤影。
(三)關于文學閱讀對自身的影響
閱讀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的學習基本上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無論中小學學生,還是預科學生,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是至關重要的。近幾年由于信息技術以及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影響到我們閱讀的方式,因此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平常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什么,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方式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一變化——科技在影響著我們的閱讀方式和質量。這一現(xiàn)象從“你是否經(jīng)常閱讀文學作品”的調查中得到反映,預理生經(jīng)常閱讀的只占14%,而偶爾閱讀、甚至很少閱讀的比例高達86%。預文生經(jīng)常閱讀的僅有13%,偶爾、很少、從不閱讀的比例有87%。這一現(xiàn)象表明學生的閱讀面窄、閱讀量明顯不足,所以當問及“到目前為止,你讀過的小說大概有多少部”時,預理有66%、預文有62%以上的學生回答讀過的小說在10部以下。預文班學生喜歡閱讀詩歌只占7%,喜歡戲劇只有2%;預理班學生喜歡閱讀詩歌占9%,喜歡戲劇的低至5%。對于小說的類型,預理則有76%、預文74%的學生表示最喜歡的是偵探、武俠及言情小說,回答喜歡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才9%左右。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預科學生的閱讀還處在低層次的閱讀上,且閱讀量少,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學生的閱讀方式及內容受手機閱讀及網(wǎng)絡文學的影響,另一方面提倡和推廣閱讀經(jīng)典的方式過于單一、陳舊,以致引不起學生對經(jīng)典的閱讀興趣。
同時,我們還對預科學生進行寫作興趣調查,預理有60%的學生表示喜歡寫作文,40%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寫或不得不寫。預文則有46%的學生表示喜歡寫作文,54%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寫或不得不寫。文理科學生在對待寫作興趣上有差異,且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動機是因為“這是語文課程的一部分,不得不寫”。最后的問題是問及預科學生對今后語文學習的期望,就是希望語文課怎么上,講些什么內容。對于這個問題,無論是文科學生,還是理科學生,答案基本上差不多。有86%以上的學生希望多聯(lián)系課外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擴大學生的視野,采取活動的方式教學,加強引導、自主學習和經(jīng)常討論名著及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及如何查找資料等等。上述調查是預科學生語文學習狀況的大致反映,調查顯示預科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度高,但是缺乏方法、缺乏學習的動力、缺乏行動。
二、思考與對策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預科學生對語文學習抱有很高的期望,自主學習的意識明顯增強,但是總體來看,預科學生語文學習狀況不令人滿意,一方面預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增強,渴望語文教師教授學習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語文教師沒有充分發(fā)揮主導性、引導性的作用,導致預科學生對語文學習呈現(xiàn)明顯的被動性。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模式
要真正提高預科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得結合預科學生的特點和預科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在學生原有漢語知識基礎之上,通過“補”“預”結合,大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雖然是對高中語文知識的“補”,同時也是對預科學生升入本科做一個準備,因此,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查找資料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探究和研究意識。比如曹植的《洛神賦》,關于《洛神賦》的主題眾說紛紜,這樣就可以在課前布置一個問題,“歷史上對《洛神賦》主題的解讀有很多,請去圖書館及網(wǎng)絡中查找資料,并結合對課文的學習,談談你對哪一種解讀比較贊同或者你自己的觀點是什么,到時課堂內互相交流?!边@樣就可以打破原有“教師講、學生不一定聽”的尷尬局面,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靈活地使用語文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是按照文體和歷史順序來編排的,如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詞,一共24篇,且有的篇目是高中學過的。如果按照教材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打折扣,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對語文教材進行梳理,把高中學過的拿掉,充實豐富一些學生沒有接觸過且是經(jīng)典的詩詞,教學的順序也不一定是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重新編訂。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預科學生在中學時,學習語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考試,帶有功利化目的。進入預科學習,主要是為能順利進入本科階段而學習,而大學的學習綜合性強,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預科語文教學,一方面繼續(xù)夯實預科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如多讀、多聽、多說、多寫;開展多種語文教學活動,如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等。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式的引導。
(四)引領經(jīng)典閱讀與重視寫作
針對預科學生閱讀量少及閱讀層次低的情況,我們可以在開學初就列符合預科學生特點的經(jīng)典閱讀書目且豐富多樣,并且定期召開經(jīng)典閱讀讀書會,或者辦一個班級刊物,把學生的讀后感編成一本集子,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外,還應重視對預科學生寫作的指導,比如小論文的寫作以及應用文的寫作??偠灾?,重點還在于夯實預科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這是他們能否順利地進入本科學習的重要基礎。
(本文為貴州省凱里學院201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課題《民族預科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凱里學院為例》階段成果,立項號:S1346)
(謝平 凱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55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