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美多麗絲·萊辛研究概述

      2014-08-21 02:57:43馮春園
      文教資料 2014年2期
      關鍵詞:多麗絲萊辛小說

      馮春園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 300401)

      英美多麗絲·萊辛研究概述

      馮春園

      (南開大學,天津 300071;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 300401)

      本文概述了多麗絲·萊辛的國外研究現(xiàn)狀。從作品研究、理論視角和關注側(cè)重等方面考察了英美萊辛研究呈現(xiàn)出的特點、不足和進一步拓展的空間。與之前大多數(shù)萊辛研究綜述性文章不同,本文以一種宏觀的視野放眼國外,對英美萊辛研究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概述,以期更完善、充實萊辛及其作品的研究。

      多麗絲·萊辛 國外研究 概述

      一、研究現(xiàn)狀

      多麗絲·萊辛被譽為“當代最杰出的女作家”。①她的創(chuàng)作思想深邃,不拘泥于傳統(tǒng),獲得了多個世界級文學獎,并于2007年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從20世紀50年代出版第一部小說開始,多麗絲·萊辛就引起了國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和持續(xù)關注。英國的多蘿西·布魯斯特(Dorothy Brewster)是最早對萊辛的小說及代表作《金色筆記》的思想內(nèi)涵與藝術特色進行研究的學者。她的《多麗絲·萊辛》(1965)是關于這位女作家最早的一部評論集,也是早期萊辛研究的代表。1971年,美國學者保羅·施呂特(Paul Schlueter)在現(xiàn)代語言學會年會上把萊辛的作品作為專題,之后,萊辛在美國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并且被拉到了美國女性主義的陣營。1975年和1977年,美國成立了萊辛研究會,并分別創(chuàng)辦了《多麗絲·萊辛??泛汀抖帑惤z·萊辛通訊》,1980年《現(xiàn)代小說研究》出版了萊辛研究???。到70年代末,國外已有35篇有關她作品的博士論文,24本專著出版發(fā)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多蘿西·布魯斯特(Dorothy Brewster)、邁克爾·索普(Michael Thorpe)、保羅·施呂特(Paul Schlueter)和羅伯特·魯賓什坦 (Roberta Rubenstein)。多蘿西·布魯斯特(Dorothy Brewster)側(cè)重于對萊辛整體創(chuàng)作的研究,保羅·施呂特(Paul Schlueter)則從作者本身特質(zhì)和自我認知角度來分析,羅伯特·魯賓什坦(Roberta Rubenstein)對《金色筆記》的形式創(chuàng)新做了精彩的評述。迪·斯力格曼(Dee Seligman)于1981年出版的《多麗絲·萊辛——批評注釋文獻目錄》是一部重要的史料匯編,它收集和整理了60年代到80年代間的萊辛研究資料。隨著1984美國現(xiàn)代語言學對《金色筆記》的高度贊譽及凱里卡普蘭(Carey Kaplan)和E.C羅斯(E.C.Rose)的《〈金色筆記〉教學指南》的出版,萊辛研究更是走進國外大學的課堂,成為主流文學的一部分。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國外關于萊辛及其作品的研究論著和論文有所減少,但這個時期對萊辛作品的觀點都較為成熟和一致。自2000年以來,新一代研究者,如克萊·凱羅爾(Klein,Carole)、戴維德·沃特曼(David Waterman)等,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解讀萊辛及其作品,趨向于與其他作家的比較研究。在2004年美國新奧爾良市,以及2007年,英國倫敦所召開的多麗絲·萊辛國際會議上,來自各個國家的學者們共同探討了萊辛的作品,再次證明了萊辛作品的魅力和時代性。英美學術界對于萊辛的研究幾乎與萊辛的創(chuàng)作同步,萊辛的作品一出版,就很快受到評論界的關注。縱覽以英美為主的萊辛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二、研究特點

      (一)萊辛本人及其作品的整體研究。國外對于萊辛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經(jīng)非常系統(tǒng),介紹多麗絲·萊辛的專著就有不少,除了最早的研究者多蘿西·布魯斯特(Dorothy Brewster)外,還有如邁克爾·索普(Michael Thorpe)的《多麗絲·萊辛》(1973)、洛娜·塞奇 (Lorna Sage)的 《多麗絲·萊辛》(1983)、布魯姆·海瑞德(Bloom,Harold)編輯的《多麗絲·萊辛》(1986)、費施勃·凱瑟琳(Fishburn,Katherine)的《多麗絲·萊辛:生活、工作和評論》(1987)、皮克林·吉恩(Pickering,Jean)的《理解多麗絲·萊辛》(1990)、瑪格麗特·莫恩·羅(Margaret Moan Rowe)的《多麗絲·萊辛》(1994)、蓋爾·格林(Gayle Greene)的《多麗絲·萊辛:變化的詩學》(1994),以及克萊·凱羅爾(Klein,Carole)的《多麗絲·萊辛:傳記》(2000)等。這些著作中,有按照作品發(fā)表時間順序?qū)θR辛的生平進行全面分析和概述的,也有以一個角度為切入點對萊辛作品進行綜合闡釋的。其中,皮克林·吉恩的研究較為全面地覆蓋了萊辛的主要作品,深入探討主題、觀點、結(jié)構和作家創(chuàng)作的思想。蓋爾·格林則對萊辛小說的藝術手法做了專門研究,指出萊辛是一位在小說藝術技巧上不斷創(chuàng)新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實驗性地應用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意識流、拼貼與碎片化等后現(xiàn)代主義技巧和超小說等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小說內(nèi)容。克萊·凱羅爾的《多麗絲·萊辛:傳記》是目前研究者引用最多、最新的萊辛傳記研究專著。國外關于萊辛作品的整體研究多見于博士論文,大概有20多篇。其中,代表性的是:諾埃林·E·奧爾康(Noline E.Alcorn)的《幻影與夢:多麗絲·萊辛小說研究》(1971)和瑪麗·伊麗莎白·德萊恩(Mary Elizabeth Draine)的《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意識階段》(1977)。瑪麗·伊麗莎白·德萊恩指出“宿命”與“自由”的沖突是萊辛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而諾埃林·E·奧爾康則認為,萊辛的文學信條不屬于任何意識形態(tài)體系,是一種相信人性中“幻象”與“噩夢”平衡的信念。這些論文就萊辛已出版的小說為研究對象,對萊辛創(chuàng)作的整體文風和思想做了細致的研究,注重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

      (二)萊辛創(chuàng)作主題研究。國外對萊辛小說的主題研究多為整體性研究,多角度地闡述了萊辛作品的主題,且集中于博士論文。如克萊·阿爾弗萊德·奧古斯丁(Carey,Alfred Augustine)的《多麗絲·萊辛:尋找真相:萊辛小說中的主題研究》(1965)、史密斯·丹尼·E.S(Smith,Diane E.S.)的《多麗絲·萊辛〈暴力的孩子〉中的主題研究》(1971)、西姆·蘇珊K.施沃(Sims,Susan K.Swan)的《重復和進化:多麗絲·萊辛小說主題和結(jié)構研究》(1979)等。其中,主題研究中最多的是萊辛小說的女性主題和非洲主題的研究。在女性主題方面,有代表性的有:阿蓋特·N·克勞斯(Agate N.Krouse)的《多麗絲·萊辛的女性主義》(1973)和康納·喬安娜·沃爾特(Donna Joanne Walter)的 《多麗絲·萊辛早期小說中20世紀女性形象》(1978)。在非洲主題的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邁克爾·索普(Michael Thorpe)的《多麗絲·萊辛的非洲》(1978),他從萊辛在非洲的成長環(huán)境入手,探索了萊辛眼中既“夢幻”又“現(xiàn)實”的非洲。博士論文中有4篇把她的非洲題材小說作為研究對象。還有一些主題研究是圍繞萊辛作品中的一些基本觀念論述的,如羅奇勒·戴安娜·克利里 (Rochelle Diane Cleary)的《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婚姻研究》(1982)、伊麗莎白·羅伯茲·貝爾的《內(nèi)心的朝圣: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多麗絲·萊辛和瓊里斯小說中的追尋主題》(1982)等。

      (三)萊辛作品研究的理論視角。1.蘇菲主義研究。穆格·恩·加林(Müge N.Galin)于1997年發(fā)表的專著《東方與西方之間: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蘇菲主義》就是這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批評家南希·希爾斯·哈丁 ((Nancy Shields Hardin)在70年代先后撰寫了 《多麗絲·萊辛與蘇菲之路》(1973)和《蘇非派教義故事與多麗絲·萊辛》(1977),也是研究萊辛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蘇菲派教義之間關系的重要作品。而沙迪亞·S·法希姆(Shadia S.Fahim)則在《多麗絲·萊辛:蘇菲派的平衡與小說的形式》(1994)中,辨析了榮格心理學、萊恩精神分析學及蘇菲教這三者與萊辛小說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2.空間理論。萊辛的雙重文化身份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她的作品中包含不少空間意象。國外關于萊辛作品中的空間方面的博士論文有近10篇,有從敘事模式入手的,也有從文學文本角度進行分析的,如里得·瑪莎(Reid,Martha)的《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形式和空間》(1980);斯嘉林·喬伊斯.E(Schelling,Joyce.E)的《關于萊辛選擇空間的詩學》(1987)等。3.敘事學角度。博士論文中有6篇是關于這方面的研究的,且多把她的作品放在與其他作家的敘事作品的對比或整體研究中。它們分別是:艾倫·蘇珊·皮爾(Ellen Susan Peel)的《蠟燭的兩端:司丹爾、萊辛和勒吉恩小說中的女性主義敘事結(jié)構》(1983)、羅伯特·麥克·阿勒特(Robert Michael Arlett)的《當代史詩性小說中的敘述聲音》(1984)、卡羅爾·S·弗蘭克(Carol S.Franko)的《矛盾的生產(chǎn)力:威爾斯、赫胥利、萊辛和樂吉恩小說中的烏托邦敘事的對話策略》(1991)、奈萊尼·艾耶(Nalini Iyer)的《戴面具的虛構:英國女作家和她們的帝國敘事》(1994)、多諾爾·斯蓋爾·泰科(Dolores Gail Tayko)的《流放的敘事:多麗絲·萊辛的〈金色筆記〉和伊莎貝爾·艾倫德的〈情緒的房子〉及〈伊娃路納〉》(1995)。4.國外研究者還從文化視角對萊辛的小說進行了關注,如雅克琳·戴安娜·科林斯 (Jacquelyn Dianne Collins)的《多麗絲·萊辛的小說中的建筑意象》(1984)和魯斯·奧爾森·薩克斯頓(Ruth Olsen Saxton)的《思想的外衣: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方式服飾和外表》(1987),派內(nèi)洛普·安·勒菲(Penelope Anne Lefew)的《論喬治·艾略特、奧利弗·施賴那、維基利亞·伍爾夫和多麗絲·萊辛小說中的叔本華的意志和美學》(1993)等。這些研究呈現(xiàn)出明顯的跨學科研究趨勢,突破了單一的研究方式,為今后的萊辛研究帶來了更全面的研究視角。

      (四)相關作家對比研究。近些年,國外已有不少學術論文將萊辛與其他作家做比較。博士論文里有32篇涉及萊辛與其他作家的比較研究,最流行的就是將萊辛和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進行比較。許多評論家都注意到了伍爾夫和萊辛這兩位20世紀最偉大的女作家之間的聯(lián)系。羅伯塔·魯本斯坦把“懷舊”作為她們作品的共同點,而琳達·斯各特(Lynda Scott)則認為這兩位作家都想通過“把‘自我表征’和‘自傳’的文本當做‘自我’發(fā)現(xiàn)的療傷方法,以祛除過去的不快”。維斯康大學的曾慶方(Tseng Ching-Fang)則比較了伍爾夫和萊辛筆下的英國特色和帝國空間,并通過“家園”和“土地”兩個意象分析兩位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②由露絲·薩克斯頓(Ruth Saxton)和簡·托賓(Jean Tobin)編輯的論文集《伍爾夫和萊辛:打破模式》③中就收集了多篇討論二人及其作品的大量論文。此外,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及對非洲的熱愛,使得一些學者把萊辛與她的前輩奧立芙·席瑞奈爾做比較。萊辛深受席瑞奈爾的影響,她的《野草在歌唱》曾被當時的英國評論界贊為繼席瑞奈爾的 《非洲農(nóng)場故事》后最成功的殖民小說。國外評論界常見的還有將萊辛和喬治·艾略特勃朗蒂姐妹和艾瑞斯·默多克的小說與萊辛的小說對比。如莉妮·安德拉·麥基(Magie,Lynne Adel)的博士論文《艾米麗和夏洛特·勃朗蒂,多麗絲·萊辛及艾瑞斯·默多克小說中的恐怖因素》和專著《小說,直覺和創(chuàng)造力:勃朗特,詹姆斯,伍爾夫和萊辛研究》。這些比較豐富了萊辛的研究,對于我們了解萊辛及其作品至關重要。

      從以上對萊辛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和特點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的萊辛萊辛研究呈現(xiàn)出階段性特征:早期的萊辛研究者憑著學術敏銳性,率先選擇了這位在文壇剛剛嶄露頭角的女作家作為研究對象,肯定了《金色筆記》的藝術價值,并對萊辛早期的作品做了細致的梳理,強調(diào)了萊辛的成長經(jīng)歷對她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的影響,同時探討了萊辛作品中的幾個主要題材,但這些研究“尚不能脫離文本表層內(nèi)容的解釋和呈現(xiàn)”④。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是國外萊辛研究蓬勃發(fā)展的階段,出現(xiàn)了相當多的重量級論著。研究者的角度和方法也多樣,不僅應用女性主義理論,還把空間理論、敘事學、文化研究等引入萊辛作品的研究中。在萊辛的祖國英國,萊辛在文壇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盡管萊辛邊緣化的書寫引起了評論界的爭議,但不斷推舊出新的萊辛,一直是學術界的“寵兒”。1969年后,隨著萊辛政治立場的轉(zhuǎn)變,萊辛被允許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公開發(fā)表演講。之后,美國掀起了萊辛研究熱。萊辛作品在美國受歡迎的部分原因是萊辛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順應了美國當時的女性主義運動,而且她作品的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以及題材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和創(chuàng)作形式符合美國人的文學審美。90年代到現(xiàn)在,國外的萊辛研究有所減少,論文和專著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研究熱點多集中在萊辛小說藝術風格的轉(zhuǎn)向及作品中的蘇菲主義。

      三、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國外對萊辛的研究涉及作品的主題、形式和思想,包括:整體研究、觀念闡釋、比較研究、敘事學及哲學思想等研究。可謂全面、到位,并系統(tǒng)化、學術化和理論化。對萊辛作品的研究從最早的作家介紹到使用的各種理論的分析;從單部作品的研究到把萊辛放到整體和比較的視野中剖析;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地進行闡釋。但是,對于一個著作等身、題材變化如“小飛象”般的祖母級作家,萊辛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未涉及或未深入的領域。

      首先,萊辛自傳和自傳體小說是我們了解萊辛最直接和最可靠的途徑,萊辛的多部小說都深受她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而她的傳記又不露痕跡地隱含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國外關于萊辛自傳和自傳體小說的專門研究較少,庫切的《論多麗絲·萊辛和她的自傳》是目前被引用和翻譯最多的關于萊辛自傳的文章。比較厚重的成果只有克勞迪婭·迪伊·塞利格曼的(Claudia Dee Seligman)的博士論文《多麗絲·萊辛的自傳體小說》(1976)??梢?,萊辛自傳和自傳體小說在國外的萊辛研究中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研究廣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強。其次,多麗絲·萊辛的創(chuàng)作跨越半個世紀,體裁很豐富,包括長、短篇小說、詩歌集、劇本、散文集等。目前,國外對她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關注較多,研究也較為深入和成熟。關于她的短篇小說、詩歌、劇本和散文的專門研究相對要薄弱些,對萊辛不同體裁作品的研究能讓我們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萊辛,所以應該重視和強化不同創(chuàng)作文類作品的研究。此外,萊辛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不少科幻小說,雖然學者曾對萊辛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褒貶不一,但是科幻小說是萊辛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萊辛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相比其他題材,國外對萊辛科幻小說的研究成果較少。專著中只有一篇把萊辛和其他作家的科幻小說進行對比研究的,博士論文中這方面題材的研究僅有一篇。這些文章僅局限于萊辛前期的幾部作品上,后期的科幻作品幾乎沒有涉及。從以上對萊辛研究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的萊辛研究呈現(xiàn)出不斷開闊的研究視角,而萊辛研究的空白與涉及較淺的領域,尚待我們鉆研和挖掘。

      注釋:

      ①Gayle Greene.Doris Lessing:The Poetic of Chang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1.

      ②Scott,Lynda.“Similarities Between Virginia Woolf and Doris Lessing.”http://www.ota-go.ac.nz/DeepSouth/vol3no2/ scott.html.

      ③Ruth Saxton and Jean Tobin,Woolf and Lessing:Breaking the Mold.London:Macmillan,1994.

      ④胡勤.審視分裂的文明——多麗絲萊辛小說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13.

      [1]Claire Sprague.In Pursuit of Doris Lessing[M].The Macmillan Press,1990.

      [2]Earl G.Ingersoll.edited.Doris Lessing:Conversations[M]. Ontario Review Press.1994.

      [3]Gayle Greene.Doris Lessing:The Poetic of Change[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4]Jean,Pickering.Understanding Doris Lessing[M]. 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1990.

      [5]Michael Thorpe.Doris Lessing’s Africa[M].Evans Brothers Limited.1978.

      [6]Paul Schlueter.Doris Lessing:A Small Personal Voice[M].New York:Random House,1974.

      [7]Ruth Whittaker.Doris Lessing[M].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Division,1988.

      [8]陳瞡霞.多麗絲·萊辛的殖民模糊性—對萊辛作品中的殖民比喻的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9]李福祥.多麗絲·萊辛筆下的政治與婦女主題.外國文學評論[J],1993(4).

      [10]李福祥.八九十年代多麗絲·萊辛的文學創(chuàng)作.四川外語學院學報[J],2000(1).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多麗絲·萊辛自傳半自傳小說中的身份研究”(項目號:20132235)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多麗絲萊辛小說
      高貴的“偽證”
      高貴的“偽證”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德前總理要求前妻放棄使用他的姓氏
      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的敘事學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2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德州市| 万源市| 上蔡县| 池州市| 天门市| 扶沟县| 神池县| 大渡口区| 上思县| 武义县| 贡山| 沐川县| 桑植县| 盐山县| 墨江| 淮阳县| 固安县| 陆川县| 扎兰屯市| 镇沅| 辉县市| 阿尔山市| 濮阳市| 安溪县| 涞源县| 若羌县| 大方县| 绥江县| 河北区| 资阳市| 合江县| 贵德县| 赤城县| 兴隆县| 北碚区| 阿克苏市| 长岭县| 塔河县| 乐平市| 武宁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