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美國特約記者 董 銘 王 海圖片說明:《小時代3》在影院的排片率相當“醒目”。隨著中國影院建設規(guī)模的幾何數(shù)遞進,國內影廳和銀幕總量已超過法國,與美國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中國的人均觀影量依然不高,但巨大的基數(shù)和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超高”排片量,助推了一個個票房傳奇。今年暑期以來,進口片《變形金剛4》、本土制作《小時代3》和《后會無期》前后腳成為院線寵兒。這些影片無不例外享受著高排片率的待遇,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再度引發(fā)“排片誰說了算”的爭議?!把簩毷健迸牌芍袊厣徊侩娪暗目诒推狈坎⒎呛唵蔚恼驅@其中,放映環(huán)節(jié)起到微妙作用。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變形金剛4》在中國勢不可擋,除了前期宣傳給力外,院線首日排片率高達55%同樣起到關鍵作用。其實,“押寶式”的排片情況早在《小時代1》上映時就有發(fā)生?!缎r代》首日曾創(chuàng)下53%的排片率,有些影院甚至把所有場次都讓給它,這在世界范圍內比較少見,其他電影即便上座率全滿也無法與之競爭?!按笃辈⒉坏扔凇凹哑保┤缈诒诲e的內地影片《鋼的琴》和臺灣“零差評”勵志電影《逆光飛翔》就因缺少排片支持與觀眾擦肩而過。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對此質疑說:“是觀眾選擇電影,還是影院選擇電影?”對于優(yōu)秀新人和藝術片來說,純粹市場導向的排片規(guī)則更容易讓他們成為被忽視的犧牲品。反倒是《富春山居圖》這樣爭議頗大的影片,因為發(fā)行方強勢和明星扎堆宣傳,上映首周就獲得超常排片率,輕松賺到“一桶金”。當然,觀眾“隨大流”觀看高排片影片的習慣,也是造成此類影片輸口碑不輸票房的原因。用香港導演陳可辛的話說,“有多少院線排你,你就贏了”。這也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號召影院“理性排片”的原因之一。好萊塢不容“一片獨大”排片權如此重要,使得做出決策的影院方面不得不兼顧各種需求。決定一部電影排片率的因素包括宣傳熱度、明星陣容、提前點映的反饋及發(fā)行方實力等。各家影院對這些因素重視度并不相同,大投入固然重要,業(yè)內口碑也不能完全忽視。影院方甚至會動用“大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此外,有的影院本身就參與投資或發(fā)行,或者屬于出品方旗下的院線,排片時會更傾向于商業(yè)操盤。也有影院會接受影片發(fā)行方為提高排片率而提出的收益“返點”。這些觀眾無從知曉的因素便造成某些“大片”排片率超過30%,而“小片”只能在尷尬時段“三日游”。 好在越來越多的群眾口碑推動評論的趨勢,能起到一些校正作用。在美國這種完全成熟的電影市場,票房不可避免受到排片規(guī)模的影響。獨立電影通常無法與六大公司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相比,但他們會通過漸進式排片策略,在目標觀眾群里建立口碑票房。而在商業(yè)影片的競爭中,無論是哪個檔期,幾大好萊塢公司都會拿出同一量級的作品較量。譬如今年的美國暑期檔,《猩球崛起2》《露西》《銀河護衛(wèi)隊》《忍者神龜》等片此起彼伏,不會出現(xiàn)某部電影排片量超高的情況。法國鐵腕管理影院排片在法國,影院排片的比例有政府進行干預,無論商業(yè)還是藝術院線,會盡量避免“一片獨大”。法國電影的發(fā)行和放映屬文化部主管,該部要求“單部影片在同一影院的排片率不得超過30%”。雖然這種硬性規(guī)定有時顯得僵硬,卻給了中小制片商機會。在這種導向下,無論西方商業(yè)大片,還是來自非洲法語區(qū)的動畫片,都有發(fā)聲機會。法國前文化部長奧萊麗·費利佩蒂認為此舉是“保護文化多樣性”,因為電影放映不是純市場行為,而更屬于文化領域的事,只有加以約束才能敦促經營者產生“責任感”。法國影院不缺少好萊塢大片,但即便《變形金剛》也很難在最大的商業(yè)院線享受到超過兩個廳的排片量?!蹲冃谓饎偂贰朵撹F俠》這類影片在法國的高票房靠的是上座率,而非擠占排片空間。這種良性循環(huán)既避免了觀眾“被選擇”,也保證了創(chuàng)作者享受平等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