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傳記為主,兼及其他——實用類文本閱讀答題指要

      2014-08-27 09:25:16唐惠忠
      中學語文 2014年17期
      關鍵詞:陳納德席慕容飛虎隊

      唐惠忠

      實用類文本在《考試大綱》中列舉了五種:傳記、新聞、訪談、調查報告和科普文章。試卷中現有選文以傳記為主;雖然其他四種也不應排除(如2013年廣東卷考查了科普文章《山水畫中的地質學》),但相對而言,傳記是至為重要的。

      一、傳記的閱讀:由“事跡”把握“精神風貌”

      傳記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一種文體,有的重在展現人物事跡,有的重在揭示人物精神風貌,當然,兩者是統一的,人物的精神風貌往往要通過其言行表現出來——閱讀傳記,應密切注意這一特點。還要特別重視高考典范試題的示范、引領作用,不必盲目地多做其他模擬題。

      (一)傳記的文體特點與閱讀要求

      傳記的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相統一。其中,真實性是第一特征,因為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范圍等,寫作時不允許胡亂虛構。但傳記不同于一般枯燥的歷史記錄,它還具有文學性。它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內;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情感;它需要用藝術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如2013年遼寧卷考查《吳良鏞:筑夢人生》,文章第六自然段有一筆描寫——“出院那天,滿頭銀發(fā)的他親筆完成了一幅書法作品。蒼勁有力的字跡,與絢爛的晚霞交相輝映”,揮筆書寫的特寫鏡頭,與本段中的兩個信息點(“86歲的吳良鏞在工地視察時突發(fā)腦?!焙汀皡抢喜粌H給建筑界留下了令人驚嘆的奇跡,也創(chuàng)造了康復醫(yī)學領域中的奇跡”),從不同側面突顯傳主人格魅力,使其形象更加豐滿,同時豐富主題意蘊,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根據傳記的文體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閱讀傳記時,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閱讀的把握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等要求外,還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1)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歷;(2)分析傳主的性格、情懷,把握傳主的性格、情感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3)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4)通過分析作品的選材、表現手法、修辭技巧、語言特色等藝術形式,了解作者這樣處理的意圖;(5)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語文卷上,這一條表現為“探究題”。

      (二)傳記文本的解題方法

      如何解答傳記類文本閱讀題呢?首先,要把握傳記的特點,熟悉傳記的寫法。從創(chuàng)作方法上說,傳記一般采用順序的形式來寫作,即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人物生平,以平實明快的敘述為主,適當穿插精辟的評說,以增加抒情、議論的色彩。其次,要積極關注作者或隱或顯的評述。傳記中的“評”,或分析傳主的思想行為,或評價他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或確定他在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往往是把握傳記精髓和解答試題的要害所在。如2012年遼寧卷選文《克羅齊的求索》第四段中有個評價性的語句——“在長達42年的辦刊過程中,克羅齊漸漸達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論家和實踐者之間協調統一的理想”,這是全文核心句之一。從結構上看,這句話之前的第二、三段,著眼點在克羅齊的“理論成就”,下文重點轉向“實踐活動”;而“在進行社會活動的同時,克羅齊不斷修正完善他的理論學說”等文句,則聯接了“理論家和實踐者”這兩個方面。此外,對于那些時間性比較強的人物傳記,可采用列簡要表格的方式梳理全文思路。

      需要提醒的是,傳記閱讀的探究題以選擇性、深刻性、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特征(如2013年遼寧卷的探究題為“在吳良鏞看來,城市管理者的素養(yǎng)應包括詩人的情懷和史學家的品格與學識。請結合全文和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看法”),然而,“個性”、“創(chuàng)新”都必須根據題干的要求,依據原文內容,作出自己的判斷、探討、評價等,而不是脫離文本任意發(fā)揮??忌鷳貏e留意下列三點:根據題干設定的范圍,選擇回答角度(如遼寧卷試題的“結合全文和社會現實”);根據文章提供的時代背景,確立正確的觀點;結合文章內容,對觀點進行分析(或闡述、證明)。

      二、其他文體的答題要點

      1.應對實用類文本中的“訪談”,重要的是迅速把握訪談的話題、理清訪談的線索、歸納訪談的主要內容、分析訪談的技巧、評價訪談的成效;可重點精讀提問者提出的關鍵問題(包括提問的技巧)和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包括作答的藝術),深入研究其核心內容。

      2.“新聞”屬于記敘文的范疇,包含了記敘文的基本特點,解讀時可借鑒記敘文的閱讀方法,但又不能全套照搬。根據新聞特點,我們在閱讀時可采用下述步驟:(1)看標題信息,揣摩新聞類型(考查較多的是通訊);(2)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容;(3)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4)辨敘述方式,領會布局特點;(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義;(6)析表現手法,以供鑒賞探究。

      3.“調查報告”是在敘述中把觀點表達出來的(即在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得出觀點),因此,閱讀時要充分把握文章中材料與觀點的統一問題;在了解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果的同時,還應審視事件的細微之處,并認真梳理調查者的觀點,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

      4.“科普文章”的語言除準確嚴謹外,還具有不同于一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如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口語表達,通俗易懂。此外,科普文的標題往往富于意蘊,值得玩味(像2012年山東卷就針對選文標題“古怪的重水”,設下了“你認為本文的標題合適嗎?請寫出兩條理由,并結合文本加以分析”的考題)。

      【金題回放】

      (2013年全國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25分)

      “飛虎將軍”陳納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正遭受著日本法西斯的瘋狂蹂躪。戰(zhàn)爭中,從空中給予日本敵機致命打擊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國“飛虎隊”,其隊長則是有著“飛虎將軍”美稱的陳納德。

      1937年,中日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增強中國空軍作戰(zhàn)能力迫在眉睫。當時,陳納德已經從美國空軍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國擔任中央信托局機要顧問的霍勃魯克非常欣賞他精湛的飛行技術和過人的軍事才能,推薦他來華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并給他寄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的親筆邀請信。5月,陳納德來到上海作為期三個月的考察。在上海,陳納德受到民眾的熱情歡迎和宋美齡的接見。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終于在中國了。希望能在這里為正在爭取民族團結和爭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勞?!?/p>

      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陳納德聽到消息,當即決定留在中國,表示愿在任何能盡其所能的崗位上服務。他認為“中國對日之戰(zhàn),是美國也將卷入的太平洋之戰(zhàn)的序幕”,他要為中國,也為自己即將卷入戰(zhàn)爭的祖國盡一份力量。此后,陳納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籌建航校,訓練飛行員,悉心傳授戰(zhàn)斗機飛行技術和作戰(zhàn)技術,他多年前的軍事理論著作《防御性追擊的作用》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時,他著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地面空襲警報系統,以便戰(zhàn)斗機駕駛員及時攔擊敵機。為了增強空軍的戰(zhàn)斗力,1940年10月,陳納德赴美招募志愿者。雖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從未放棄。經過將近一年的艱苦努力,志愿隊組建成功,后被編入美國陸軍航空隊。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太平洋戰(zhàn)爭全面展開。20日,志愿隊在昆明和日軍進行第一次正面交鋒。日軍來犯的10架轟炸機有6架被擊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損于途中。而志愿隊的飛機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駕駛員受輕傷。首戰(zhàn)告捷,給飽受日機轟炸的昆明人民以極大的鼓舞。當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為志愿隊舉行了盛大的慶功會,陳納德深受感動,熱淚不禁涌出……報紙頭版頭條報道戰(zhàn)斗經過,稱美國志愿軍的飛機是“飛虎”,“飛虎隊”從此成為志愿隊的代稱。

      次日清晨,陳納德收到駐扎在緬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隊的報告,說有敵機在附近出沒。陳納德立即復電說:“據過去日本人的慣例,偵察機出現區(qū)域的地面重要軍事目標,將會在次日,最遲不超過三日遭到空襲,務必嚴加戒備?!惫徊怀鏊?,23日開始,日軍連續(xù)空襲仰光,飛虎隊第三中隊和英國皇家空軍迎頭痛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仰光的連續(xù)空戰(zhàn),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陳納德也從一個鮮為人知的、退役的美國陸軍航空隊上尉,成為名揚天下的新聞人物。

      此后,飛虎隊又在怒江阻截戰(zhàn)、桂林保衛(wèi)戰(zhàn)等戰(zhàn)役中,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為中國人民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陳納德1942年晉升為準將后,主動向中國政府提出停發(fā)津貼。1943年晉升為少將,同年12月,成為美國著名的《時代》雜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臨終前又晉升為中將。

      抗戰(zhàn)八年,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和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45年飛虎隊解散時,陳納德受到中國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在中國,陳納德還收獲了愛情,1947年和中國記者陳香梅喜結良緣。陳納德的命運和中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說的,“我雖然是美國人,但我和中國發(fā)生了如此密切的關系,大家共患難,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個中國人”。

      陳納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國阿林頓公墓。墓碑正面鐫刻著他生前獲得的各種獎章和勛章,背面寫著“陳納德將軍之墓”七個中文大字。

      (摘編自趙家業(yè)《陳納德》)

      相關鏈接

      ①抗戰(zhàn)初期,美國政府對日本侵華戰(zhàn)爭持“中立”態(tài)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國顧問在華幫助中國,要求美國下令讓他們離開。美國國務院發(fā)布撤回命令,但陳納德拒不執(zhí)行,他斬釘截鐵地說:“日本人離開中國時,我會高高興興地離開中國?!保ò俣劝倏疲?/p>

      ②中國人的友誼最寶貴的體現,莫過于在日軍占領區(qū)冒著生命危險搭救被追殺的美國飛行員和從那些地區(qū)不斷地送來情報……為了擴建在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萬民工,三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陳納德回憶錄》)

      ③1990年,美國發(fā)行了紀念陳納德將軍的郵票。當年的飛虎隊隊員每年軍人節(jié)都要到華盛頓祭奠他。在中國,重慶要建飛虎隊紀念館,昆明把從城里到機場的一條公路,重新命名為陳納德路。(《北京青年報》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在霍勃魯克的大力推薦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親自給陳納德寫去邀請信,陳納德接信后當即決定來中國支援抗日。

      B.為擴建成都郊外的飛機跑道,三十多萬民工只用三個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陳納德認為,這是中國人民對飛虎隊深厚友誼的最寶貴表現。

      C.陳納德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為中國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自己也從一名退役上尉成為聞名全球的“飛虎將軍”。

      D.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飛虎隊隊長,陳納德曾經登上美國著名的《時代》雜志的封面。

      E.為幫助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飛虎隊在中國浴血奮戰(zhàn),作出杰出的貢獻,因此被國民政府授予最高嘉獎。

      [答案與解析]

      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B(yǎng)給1分;答A、E不給分。 (A項,錯在“當即決定來中國支援抗日”,相關原文為“5月,陳納德來到上海作為期三個月的考察。在上海,陳納德受到民眾的熱情歡迎和宋美齡的接見。他在日記中寫道……”;E項,錯在“飛虎隊……被國民政府授予最高嘉獎”,相關原文為“1945年飛虎隊解散時,陳納德受到中國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B項,更準確的說法是“莫過于在日軍占領區(qū)冒著生命危險搭救被追殺的美國飛行員和從那些地區(qū)不斷地送來情報”。)

      (2)陳納德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 (6分)

      [答案與解析]

      ①“二戰(zhàn)”中立下赫赫軍功:籌建航校訓練飛行員,建立地面空襲警報系統,組建飛虎隊,給日軍以沉重打擊;②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寫有理論著作《防御性追擊的作用》,又準確預測美國會卷入戰(zhàn)爭以及日機襲擊仰光的時間。(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先要理清這篇傳記的基本思路與傳主的主要事跡,再圍繞“出色的軍事家”進行篩選、整合,如陳納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籌建航校,訓練飛行員,悉心傳授戰(zhàn)斗機飛行技術和作戰(zhàn)技術”、“同時,他著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地面空襲警報系統”,又如“他多年前的軍事理論著作《防御性追擊的作用》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認為‘中國對日之戰(zhàn),是美國也將卷入的太平洋之戰(zhàn)的序幕’”、“果然不出所料,23日開始,日軍連續(xù)空襲仰光”等。)

      (3)陳納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懷念的一個重要原因。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①強烈的正義感,過人的勇氣:“七七事變”后立即決定留在中國支援抗戰(zhàn),即使美國國務院發(fā)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克服了重重困難,招募志愿者來華參戰(zhàn);③真誠正直,善良友愛:主動要求國民政府停發(fā)津貼,得到陳香梅的愛情,飛虎隊隊員每年組織悼念活動。(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題目要求分析“陳納德的人格魅力”的具體表現,應特別注意兩點:一是兼顧“相關鏈接”,如其中的“美國國務院發(fā)布撤回命令,但陳納德拒不執(zhí)行……”;二是“人格魅力”也可由側面描寫加以體現,如答案要點中的“得到陳香梅的愛情,飛虎隊隊員每年組織悼念活動”。)

      (4)為什么陳納德說自己是“半個中國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案與解析]

      ①陳納德精湛的飛行技術,過人的軍事才能,在受聘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顧問期間,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機會;②率領飛虎隊在中國境內進行反法西斯戰(zhàn)爭;③在中國抗戰(zhàn)期間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從一個退休上尉晉升為將軍,事業(yè)達到輝煌的頂峰;④率飛虎隊與中國人民協同作戰(zhàn),生死與共,結下深厚的友誼;⑤受到國民政府的最高嘉獎;⑥和中國女子陳香梅產生感情并結為連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給滿8分為止。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本題考查 “探討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F。陳納德說自己是“半個中國人”,給出的理由是“我和中國發(fā)生了如此密切的關系,大家共患難,同生死”,應依據文本,將“如此密切的關系,大家共患難,同生死”具體化,作分點歸納;不要忽視“相關鏈接”中的信息,如“中國人的友誼最寶貴的體現……”。)

      【請你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18分)

      林語堂軼事(節(jié)選)

      郭濟舫

      把講臺變舞臺

      林語堂從小便有登上講臺的愿望。講臺是他熱戀的戰(zhàn)場,陶醉的舞臺,講演貫穿了他的一生,也記下了關于“幽默大師”的無數笑話。在巴西的一個集會上演講,他說了一個轟動世界的玩笑話。他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xiāng)村,屋子里安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有個中國廚子,有個日本太太……”

      林語堂是位杰出的演講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他雖然喜愛演講,但碰到飯后被人拉去作臨時演講,則是深惡痛絕。有一次他真的遇到了這種事,飯是吃了,盛情邀講話,推無可推,只得作一次無可奈何的臨時演講。他說:諸位,我講個小笑話,助助消化——古羅馬時代,皇帝常指派手下將活人投到斗獸場中給野獸吃掉,他就在撕吃活人的撕心裂肺的喊叫中和淋漓的鮮血中觀賞。有一天,皇帝命令將一個人關進斗獸場,讓一頭獅子去吃。這人見了獅子并不害怕。他走近獅子,在它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只見那獅子掉頭就走,不去吃他了?;实垡娏?,十分奇怪。他想,大約是這頭獅子肚中不饑,胃口不好,見了活人都懶得吃。于是,他命令放出一只餓虎來。餓虎兩眼放著兇光撲過來,那人依然不怕。他又走到老虎近旁,向它耳語一番。那只餓虎竟也灰溜溜地逃走了?;实勰慷靡磺?,覺得難以置信,他想,這個人到底有什么法術令獅子、餓虎不吃他呢?他將那人召來盤問:“你究竟向那獅子、老虎說了些什么話,使它們掉頭而去呢?”

      那人不慌不忙地說:“其實很簡單,我只是提醒它們,吃掉我當然很容易,可是吃了以后你得開口說話,演講一番?!绷终Z堂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紹古老的東方文化。在西方人心目中,林語堂是位才華橫溢、舉止乖張、又具有幾分神秘色彩的東方圣賢哲人;他肯定有著一把大胡子,有著一顆碩大無比的智慧的腦袋。林語堂曾說過,他不愿去西方人中間演講,生怕破壞了他們的想象。但他還是去演講了,結果是他的演講更增強了西方人的好奇,使他們傾倒。

      致力于傳播東方文化

      1936年在美國紐約舉辦了第一屆全美書展,主辦者安排了一個作家演講的項目,他也在被請之列。當時,他的《吾國吾民》正高居暢銷書榜首,他的名字正風靡美國讀書界。輪到他演講的時候,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講臺,以風趣幽默、機智俏皮的口吻縱談了他的東方人的人生觀和他的寫作經驗。那天,他一反他在歐美大眾場合著西裝的習慣,打扮得像在國內一樣,穿著一身藍緞長袍,風度瀟灑,慧氣四溢。雖然不像美國讀者預先期望的那樣留一把大胡子、長一顆大腦袋,也足以表現出東方民族自然逍遙、無拘無束的精神。熱心的聽眾被他嫻熟的英語、雄辯的口才以及俏皮的演講所折服,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聽得正入神,他卻賣了個關子,收住語氣說:“中國哲人的作風是:有話就說,說完就走?!?/p>

      說完,他拾起他的煙斗,揮了揮他的長袖,飄然而去。聽眾們被他的這個舉動弄得瞠目結舌,久久反應不過來。好些先生太太女士小姐們早就擬好了腹稿,準備待他演講結束后舉手發(fā)問,這也是西方人一般的禮數和規(guī)矩。可他這個東方人,簡直有點莫名其妙,就這樣,招呼也不打一個,講著講著,人就不見影兒了。

      你能說這不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演講么?

      (選自《周末》)

      1.林語堂講述古羅馬時代的故事,有什么用意?(6分)

      答:

      2.由“致力于傳播東方文化”部分,可以看出林語堂的哪些特點?(6分)

      答:

      3.林先生在美國演講時,為什么“講著講著,人就不見影兒了”?(6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他用獅子和老虎吃人,比喻自己吃飯;②用獅子和老虎寧可不吃人也不演講,暗示自己對飯后被拉去作臨時演講深感不滿(或“深惡痛絕”)。2.①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紹古老的東方文化;②才華橫溢,《吾國吾民》高居美國暢銷書榜首;③風趣幽默,機智俏皮,口才出眾,辦事利落,演講在高潮之際戛然而止。3.①因為林語堂先生具有東方民族自在逍遙、無拘無束的個性;②他的作風是“有話就說,說完就走”。(意思對即可。)

      二、閱讀下面一篇訪談,完成1~4題。 (18分)

      席慕容:追尋我的游牧文化之根

      新京報:1989年你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以后,你的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從那時開始的一次接一次的尋根之旅,對你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席慕容:我是蒙古族人,自小父母都是用蒙古語講話,但我卻沒有出生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因此既不能講正確的蒙古語言,也不認識蒙古文字。自1989年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的土地以來,我?guī)缀趺磕甓家獜呐_灣來到蒙古高原,感受那里的文化和氣息。這次將近兩個月的內地尋根之旅中,北京是我的最后一站。1989年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分水嶺,我自己也是十年之后才發(fā)現。如果說有什么影響的話,我覺得是土地給予了我某種力量。我從前沒有自信心,不善于出頭露面,即使在我的詩歌很暢銷的時候,我也不愿意出來演講。因為我覺得詩歌創(chuàng)作是我個人的事情,要讓我出來說點什么,我說不出來,我只是躲在家里寫詩,如此而已。第一次回到內地的時候,民族大學的教授曾邀請我去演講,我婉言謝絕,因為不知道自己要說什么,但是在1999年當我再次回到這里的時候,我自己主動跟他要求去民族大學演講。

      新京報:你為什么想到要去追尋這種游牧文化的根呢?

      席慕容:我第一次回來雖然是在1989年,但追尋游牧文化之根的這種想法卻是我從小就有的,甚至在我出生之前,那個基因就已經有了。我覺得,土地對于血緣有一種呼喚。

      我到蒙古高原去,那里的人根本沒有這種感覺,他們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因此感覺不到土地的召喚??墒且坏┠汶x開了,你就會感覺到這種呼喚,或者是你正在離散天涯,或者是你感受到這種文化正在消失。這兩種東西都會把你心底的感覺召喚出來,然后去追尋,去珍惜,去探索。每個人的血緣里都會有這種呼喚,有些人可能一輩子很幸福,不用感受這種呼喚,因為他就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我想我之所以要追尋,是因為我曾經46年都離散在外頭,從來都沒有見過真正的蒙古高原,這讓我想要見到蒙古高原的感覺非常強烈。

      新京報:那你是如何理解這種游牧文化的呢?

      席慕容:我是一個漢化很深的蒙古族人,我在蒙古高原的一系列探訪,既是我探尋游牧文化奧妙的過程,也是我解除自己桎梏的過程。在中原農耕文化看來,游牧文化是異己的“反宇宙”;但是,文化應該是多元的,在游牧文化看來,它自身就是“正宇宙”,所以,世界上應該存在很多的“正宇宙”。與中原相比,蒙古高原的土地是貧瘠的,蒙古高原的人民靠一種堅持生存的信念產生了強大的力量,才讓這塊貧瘠的土地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時,他們又對大自然有一種由衷的崇敬,對自然生態(tài)抱以愛惜之情,才使自己得以生存,游牧文化得以代代流傳,這正是游牧文化的本質。這種游牧文化就是我的精神的根。但這種游牧文化,在臺灣并不為人所知,臺灣學界甚至對游牧文化有些輕視。臺灣中研院的一位學者曾經反問我說,游牧文化除了烤肉還有什么?我希望自己能為介紹游牧文化而做一些努力。

      新京報:看得出來,草原情結已成為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出過5本關于蒙古高原題材的散文集了,今后還有這方面的寫作計劃嗎?

      席慕容:今年會有一本新書出來,叫《席慕容和她的蒙古高原》,但是文字部分大概只有兩萬多字,其余部分主要是我這些年到蒙古高原去拍的一些照片,在我看來,那才是真正的蒙古高原。

      (選自《新京報》,有刪改)

      1.根據全文,說說席慕容“尋根”的理由。 (4分)

      答:

      2.席慕容1999年再次回到內地時,為什么自己主動要求去民族大學演講?(4分)

      答:

      3.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席慕容眼里“游牧文化”的本質。(4分)

      答:

      4.席慕容說:“每個人的血緣里都會有這種呼喚,有些人可能一輩子很幸福,不用感受這種呼喚,因為他就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蹦阃馑倪@種說法嗎?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6分)

      答:

      參考答案:

      1.席慕容曾經46年都離散在外頭,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蒙古高原(1分),而土地對于血緣有一種呼喚(1分),使她想感受那里的文化和氣息,找到精神的根(2分)。 2.因為席慕容意識到十年前蒙古高原的“尋根之旅”,使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2分);是故鄉(xiāng)的土地、文化和氣息給予了她自信心(或“敢于出頭露面的力量”)(2分)。3.蒙古高原的土地雖然是貧瘠的,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靠一種堅持生存的信念產生了強大力量(2分);他們對大自然有一種由衷的崇敬和愛惜之情(2分)。4.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中的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只要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意或不同意),可得1分;有理有據地論述自己的觀點,語言簡練、言之成理,即可再得5分。

      猜你喜歡
      陳納德席慕容飛虎隊
      《少數給中國的飛機:飛虎隊的誕生》
      紅巖春秋(2020年4期)2020-08-31 01:35:53
      誰愿意去完成這個必死的任務?
      美國最后一位“飛虎隊”成員去世
      美文潤聲
      蓮的心事
      歌海(2019年6期)2019-02-22 12:23:31
      陳香梅:與陳納德的一千個春天
      席慕容“沒信心”
      文存閱刊(2017年1期)2017-03-11 17:15:12
      飛虎40年
      一秒訂終身
      女士(2014年7期)2014-08-01 11:14:45
      盼望
      博覽群書(2013年8期)2013-07-22 14:20:57
      遵义市| 县级市| 天津市| 洛宁县| 崇礼县| 湟中县| 元阳县| 苏尼特右旗| 弋阳县| 新营市| 三台县| 日土县| 高台县| 当涂县| 临沭县| 五华县| 南平市| 巴彦淖尔市| 江都市| 甘洛县| 专栏| 涞源县| 修文县| 渭源县| 滦平县| 锡林浩特市| 建德市| 奉节县| 信宜市| 剑阁县| 泰宁县| 芜湖县| 临城县| 鹤峰县| 霍山县| 和顺县| 廉江市| 乐昌市| 禹州市| 易门县|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