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龍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睂W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謂語文能力主要是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中潛滋暗長的。語文試卷應(yīng)突出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若語文試卷考點過多,就自然淡化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降低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區(qū)分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fā),適度組織一些專門的訓練。例如,我們可以找出一些常見的錯字、病句和層次不合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修改。然而,要讓學生減少這些錯誤的最好辦法是,讓學生認真讀書,讓學生認真作文并認真修改作文,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靠的是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而不是大量的零零碎碎的練習。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人們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一定是有個體差異的?!耙磺€觀眾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語),因此,為閱讀理解制定標準的解讀答案是不科學的。另外,我們還應(yīng)當明白,讀者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隨著讀者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和語文能力的不斷提高而不斷加深的。這就是語文學習的反芻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就完全是一句空話,尤其在初中階段更突出。因為在初中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弄懂閱讀材料寫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突出對學生整體認知能力的考查。同時,質(zhì)疑能力、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自主遷移的能力都是不能忽略的。
以初中升學考試為例。語文試卷需考查語言積累、文言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和寫作四大塊。分值大致可以按照1∶1∶3∶5的比例安排。把現(xiàn)代文閱讀的問答題改為讀書筆記題。讀書筆記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概括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寫出主旨;二是自主質(zhì)疑和釋疑,理清脈絡(luò);三是展開想象或聯(lián)想,進行仿寫;四是寫出一、二個可供自己學習借鑒的地方。這四塊的分值的比例是4:3:1:1(總分36分,即16分、12分、4分、4分)。60分的作文,關(guān)鍵是評分細則的制定。其中拿出15分來考查學生的寫字、書寫格式、標點、正字、語言通順和層次清楚等方面的內(nèi)容。
也許有人要問,這種完全開放的題型怎么評卷呢?我的文章只是引玉之磚,提出的也只是粗略的構(gòu)想。只要大家群策群力,沿著這個方向去研究,就完全可以制定出比較客觀而且容易操作的評分細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