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彬
在中國歷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懊熳运]”的故事盡人皆知,但是毛遂之死也算得上是一個并非盡人皆知的歷史悲劇。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兵臨城下,趙國的平原君準備出使楚國商議聯(lián)合抗秦的大計。毛遂自告奮勇地請示平原君讓他跟隨出使。
到了楚國后,平原君與楚王議事,從早上到中午仍沒結(jié)果,其他門客想看毛遂的笑話,就慫恿他前去說合。毛遂不卑不亢地走上前去,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鏗鏘地把道理說了一遍,最后把楚王說得連連點頭,兩國歃血為盟。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的由來。
由此毛遂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別賞識。在“毛遂自薦”的第二年,燕軍派大將軍粟腹領(lǐng)兵大舉進犯趙國。由于平原君沒有意識到毛遂只是個外交人才,而非統(tǒng)率千軍的將才,便力舉毛遂統(tǒng)率大軍前去御敵。結(jié)果昌都一戰(zhàn)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憤萬分,自刎身亡。這就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毛遂自刎。從“毛遂自薦”的輝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慘,這不能不讓人嗟嘆和深思!
做人不但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毛遂如果當時能正視自己的才能,力辭統(tǒng)兵之任就不會羞憤自殺了。前車之鑒值得深思。
張志軍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自知之明是做事的大智慧。本文適用于人生成敗方面的作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