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本
考查測試是了解、掌握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情況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要使教育教學從根本上向素質教育轉軌,就要加大評估檢測改革的力度,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優(yōu)化過程評價。多元化、全面綜合、注重過程的評價,也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之一。
生活的無限廣闊,語文的豐富多彩,決定了評價語文教學的全面性、多樣性、綜合性和過程化。語文學科的考查測試、評估評價應注重其本身的特點,注重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礎性。應通過評估檢測、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激勵、促使學生樂學、善學,讓學生積極靈活運用知識,自覺培養(yǎng)習慣、能力,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下是筆者對于評價的一些看法。
一、加強聽說能力的測試
培養(yǎng)語文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在眾多應用中,口語交際的運用在日常生活、未來社會中有突出地位。因此,不僅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加強聽說訓練、達標過關類測評,還應在階段性、終結性考試中加強這部分內容的測試,以此強化語言的交際功用,促使學生能聽會說,積極學,靈活用。
聽讀是吸收,說寫是表達。只有充分地吸收、儲備,才能更好地輸出,達到舉三反一、厚積薄發(fā)的目的。在初中語文測試中,加強聽說能力的考查,不失為提高語文運用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1.平時測試
平時測試要課內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在日常生活中去學習、交流、鍛煉,激勵他們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提高運用能力。可將學生評定為有進步、進步較大、進步大等幾個層次。對進步不大的同學要分別對待,,鼓勵他們去努力。
2.階段性測試
在平時檢測的基礎上,可將每學期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分級分類評定。在評定中應降低難度,盡量減輕壓力,鼓勵人人成功,使每個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可將學生評定為優(yōu)、良、中、合格四級。
3.學期終結性評價
平時、階段性測評可分散進行,終結性測評應以集中為主。教師要給不同學生指出不足及努力辦法、方向,讓他們在假期生活中彌補,在社會課堂中運用。同時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采訪、調查等,引導學生不斷增強社會、時代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和推銷自己的能力,提高社交水平。終結性測評應將口試與筆試相結合,注重考查學生“聽”的準確率和“說”的表現(xiàn)力。
二、增加書寫題的考查
在教學中加強識字教學的同時,評價測試也應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較強的導向性,促使學生提高書寫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平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在生活中按收集廣告、招牌等生活角落的錯字并改正的數(shù)量、程度來核定。書面測試中以抄寫、改錯、填充等形式檢測,把答案寫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以考查字形結構、布局等。另外,可單項設立卷面書寫成績。
三、加大語文積累運用的測評
學習語文跟學理科不同,學習語文“舉一”未必能“反三”,而是“舉三反一”。因此,教師要在平時指導學生積累書本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深入實際,到生活中去,收集群眾的語言和新詞、成語、諺語、俗語、妙語警句,掌握其化用、套用等方法,并實際運用。在這一過程中,根據(jù)收集、整理、運用的情況進行量化評定。在書面測卷中,也應努力向這方面發(fā)展,使試題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增強實用性,使考試真正達到激勵、充實學生學習的目的。
四、增加朗讀、閱讀的過關考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讀得多了,感悟才深,語感、文感才得到培養(yǎng)發(fā)展,交際功用才得以充分發(fā)揮?!隘偪裼⒄Z”正是在一種高效快捷方法中提高了運用能力。因此,語文教學檢測中加大朗讀的過關、達標考核,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途徑。
五、加強測卷的全面性、綜合性
綜合終結性測卷應全面、靈活、多樣,一般可分為四大板塊,即:聽力與書寫,積累與運用,閱讀與理解,實踐與寫作。測卷的題目要小,涵蓋面要廣,同時試題中要融入思想教育和創(chuàng)新意識。除必要的基礎知識、默寫等以外,應以主觀題為主,重點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盡可能地不以選擇題的方式考查學生,避免學生靠猜測完成答卷。
六、綜合核分
每一學期每一學年結束后,對學生成績的核定,應是全面的、綜合的、多項的。應把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單項按要求、等級標準逐項核算,再加上書面綜合測試的成績,綜合核定,避免僅憑試卷考試成績“評定終身?!?。
總之,要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加大考試改革的力度,使其向多樣、靈活、全面、綜合方向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體現(xiàn)語文教育教學的本質特點,使語文的教與學回歸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