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姣
摘要:當代教育就是指通過一定切實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和勞動技能等素質的基礎教育。成功的素質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傳授知識、交流情感、發(fā)展能力的過程。
關鍵詞:理念;師德;能力;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039-02
當代教育就是指通過一定切實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和勞動技能等素質的基礎教育。它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為目的,通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保證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當代素質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教師要勝任素質教育需要,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因此,教師要適應當代教育必須首先提高自身素質。1997年,國家教委在《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具有良好的師德;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因材施教,面向每個學生,平等、公正,要逐步掌握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估的方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那么,當代教育對我們教師素質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第一,教師要從思想上樹立素質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理念,這是教師的當務之急。我們教師要把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與理解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能只把素質教育落實在口上,而實際做的仍是應試教育的那一套。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要具備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要深知“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變成了路”的道理。第二,教師要注重師德,樹立楷模形象,打造人格魅力。我們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點是“用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始終是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為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我們教師必須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師德。我們教師應當具有堅定明確的政治方向,要始終如一熱愛教育事業(yè),關愛學生,無私奉獻,在工作中盡職盡責,永遠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師應當做到言行一致。教師要培育學生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須先具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的高尚人格。另外,我們教師還應當用先進的思想、優(yōu)秀的品德、淵博的學識、良好的作風來教育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去追求高尚人格。第三,教師要練就基本功,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如果說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那么,我們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必須堅持不懈地練就基本功,不斷地探索研究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育人能力。
一、要練就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要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必須以語言作為主要載體,因此,教師首先必須掌握語言藝術,把握說話技巧。我們教師的語言要做到“準確、簡明、形象、親切、鮮明、生動、詼諧、風趣”。教師的語言如果是狀物,就要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是抒情,就應該給學生以溫暖春風的感受;如果要言志,就要使學生滿懷豪情;如果是說理,就要使學生由衷信服……
二、要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述能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備課、寫教案、講課板書,還是制定教改方案、表述教研成果,總結教學經(jīng)驗等,都需要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所悟”用筆表達出來,因此,當代教師又必須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三、要鍛造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每個教師必須具備能夠組織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這是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
四、要學會掌控自身感情的能力
教師教書育人,這種職業(yè)需要我們時常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是一個情感非常豐富的角色。而實際上,我們教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富有各種情感的人,我們也難免有自己的苦惱和憂愁,因此,教師就必須學會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長期修養(yǎng),保持情感的積極性、穩(wěn)定性、深刻性、自制性,決不把消極情緒帶進課堂,應該始終在學生面前總保持一個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奮斗者的形象,通過這種形象來教育感染每一個學生,使它們成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發(fā)展的人。
五、要掌握利用多媒體教學的能力
有人說:進入21世紀,一個人如果不懂得一門外語、不會電腦,你就是新時代的文盲。而實際上,一個教師如果不會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就不是一名稱職的教師。
六、要提升自己汲取新知的能力
歷史進入21世紀,科學知識在飛速地更新發(fā)展,邊緣學科也越來越多,各種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知識內(nèi)涵會越來越深刻。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我們必須更新知識結構、補充學術營養(yǎng)、拓展教育視野,使自己的頭腦具有更嶄新的科學內(nèi)涵和創(chuàng)新思維,做到通曉多學科知識,一專多能會。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教師這一職業(yè),擔當起素質教育的重任。
七、要具備創(chuàng)新教育科研的能力
如今,教育價值觀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它要求每個教師不再當教書匠,要做教育家、做學者型教師。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探索積累、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把已有的經(jīng)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收獲豐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從而增強教育教學工作的自覺性,按照教育規(guī)律教書育人。
總之,成功的素質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傳授知識、交流情感、發(fā)展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彰顯教師的高尚師德,展現(xiàn)教師的人格風采和淵博知識。教師在知識的海洋里揮灑自如,盡情演繹。學生在教師獨特師德、學識風范、人格力量的感召影響下,不知不覺中得到熏陶和教育,頓悟人生哲理、掌握科學知識,練就發(fā)展能力,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偉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