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向東
在社會轉型和矛盾凸顯期,“調解”尊重歷史傳統(tǒng),符合社情民意和社會管理的客觀規(guī)律。它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方式;是維護穩(wěn)定的積極探索;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我國有重視調解的歷史傳統(tǒng)?!奥犜A,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的話至今為人樂道。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厭訟的傳統(tǒng),民間糾紛,居間調解,無傷和氣;對簿公堂,打官司,一向被認為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榜R錫五審判方式”具有當代價值,強調走群眾路線,注重調查研究;調判結合,注重調解;巡回辦案,方便群眾??梢哉f,“馬錫五審判方式”是我國司法調解史上一面永遠的旗幟。西方人曾把中國的調解手段稱為“東方經(jīng)驗”、“東方之花”,贊譽有加。
一、新時期調解的價值和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重新認識調解的價值和意義。司法裁判、調解都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方式。在建設法治國家過程中,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符合國情的矛盾解決方式和法治模式。司法實踐中,過分強調司法裁判,堅持機械法條主義,往往導致案結事不了,致使涉法涉訴上訪居高不下,社會不理解,群眾不滿意。當前我們面臨的民事糾紛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用調解方式來解決是上乘之策。調解不但從情感上容易為人民群眾所接受,還能降低群眾維權成本。通過調解,社會對抗因素少了,社會對立情緒小了,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調解,是法治基礎上和法治框架下的調解。調解與司法裁判不一樣,但調解不是和稀泥,不是回避矛盾。在法治社會中,法律是我們衡量是非的準繩。不能以變通法律、損害法律權威,來實現(xiàn)調解目的。相反,要通過調解使法治精神得到彰顯,法律尊嚴得到維護。如果離開法治的標準和尺度,調解工作就會顧此失彼,化解矛盾難免按下葫蘆升起瓢。依法調解,公開公平公正,才能定紛止爭,案結事了,起到調解一件事,教育一大片的作用。
調解,最終是為了解決矛盾糾紛,是為了服務群眾。構建和諧社會,對老百姓而言,最基本的就是人人有飯吃,人人可講話。調解,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在和諧的氛圍中講話講理。調解,要尊重老百姓意愿,尊重百姓表達自由,不能為了提高調解率而調解。僵化的調解,調而不服,沒有解決實際矛盾糾紛,反而堵塞社情民意。有了為民服務的意識,調解才能贏得群眾信任,才能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
二、調解工作的一些做法
基層人民法院處于預防和化解糾紛的第一線、最前沿,調處好矛盾糾紛是其本職。我院結合實際,堅定不移地把調解原則貫穿審判全過程,充分發(fā)揮調解功能,不斷整合調解資源,協(xié)同各方共同化解矛盾糾紛,有效發(fā)揮調解在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強化理念,突出調解主動性。一直以來,我院將調解優(yōu)先、調判結合的辦案理念根植于法官內心,反映在辦案執(zhí)法過程當中,切實轉化為法官自覺、自愿開展調解工作的實際行動。一方面,不斷提高認識,始終樹立調解是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審判,是徹底化解矛盾糾紛,實現(xiàn)和諧司法、高效司法、公正司法的必然選擇的理念,積極推行全員、全程、全面調解工作舉措,將調解理念滲入立案、審判、執(zhí)行各個階段;另一方面,在轉變工作方式上求突破,堅決杜絕“衙門作風”,力戒“坐堂辦案”、“就案辦案”,發(fā)動干警俯下身子、走出院子,廣泛開展巡回辦案,深入基層一線主持調解工作,將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再一方面,始終把化解糾紛、平息干戈、消除矛盾作為準則,用心調解,不辭辛苦。調解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選擇堅持,迎難而上,深刻了解當事人的訴求,找準案件的癥結,做到積極調解。我院大力開展了“法官進農村、進社區(qū)”活動,通過法官同人民調解員和治安員的協(xié)調聯(lián)動,旨在突出調解的主動性,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維護社會穩(wěn)定。
——提高能力,增強調解實效性。高質量的調解建立在對社情民意、社會矛盾的準確認知和把握的基礎之上,是司法工作經(jīng)驗、群眾工作方法的綜合運用和外在體現(xiàn)。我院在實踐中從多方面入手提高辦案人員的調解能力。一是大力提倡辦案法官運用群眾語言做調解工作,用通俗易懂、當事人易于接受的言語表述法律術語,破除“溝通障礙”;二是通過輪流掛職立案信訪部門的方式,讓一線法官近距離接觸訴訟群體,準確把握社情民意,體諒民生訴求,消除在調解工作中容易產(chǎn)生的“抵觸情緒”,增強做調解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三是注重“新老搭配”和“幫、傳、帶”,每一個民事審判庭至少安排一名資深法官,由其負責對年輕法官進行幫帶,傳授辦案方法特別是調解工作經(jīng)驗。
——健全機制,激發(fā)調解積極性。我院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崗位目標綜合考核暫行規(guī)定》,把提高案件調撤率作為抓好審判執(zhí)行工作的核心,作為評判審判人員工作業(yè)績的一項重要指標,納入全院目標管理綜合考核體系,切實增強了審判人員做好調解工作的責任心和主動性;設立調解指標通報制度,審管辦對調解率、撤訴率等關鍵指標進行定期通報,對不達標的審判庭提出督促指導意見,確保各項指標“齊頭并進”;著力完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機制,注重典型引路,掀起調解辦案競賽、調解能手評比活動高潮,以一人帶動多人、一批帶動全院,發(fā)揮模范的帶頭作用。2011年我院民商事案件結案3999件,其中調解結案3640件,調解率達到91.02%。我院有一名年輕的民事法官實現(xiàn)了全年零判決結案,全部調解結案,在全市民商事調解工作中首屈一指。我院一方面強調審判過程中的司法調解,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
三、調解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調解出和諧,調解促穩(wěn)定。在加強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工作中,調解的確帶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但是,我們也理應看到調解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應正確把握調解的適用條件。由于調解手段和其它法律行為在性質和效力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適用調解手段的條件來確定能否適用調解,不能為了簡化辦案程序,減少與當事人之間的矛盾,而不管適用調解手段的條件是否具備,錯用、濫用調解手段來辦理案件。
——應正確適用調解的程序。對可以適用調解的案件,應采用與一般案件大致相同的調查程序,即也要全面掌握案情。這樣做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有利于正確認定事實,從而分清是非,正確區(qū)分責任,增加調解的成功率;二是一旦調解不能成功,則可以迅速轉入訴訟程序,從而避免案件的久拖不決,造成信訪上訪。
——應正確掌握調解所需時間。法院的調解和判決都是追求公正與高效。但對一些有影響的,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要因案而異,不能都主張高效快捷。因一時不能調解又不宜判決的,可以多方想辦法,多做思想工作,可以在庭審前、庭審中、庭審后進行調解,既要考慮審限,又適當留出調解時間,最終達到理想的社會效果。
——應正確對待調解的靈活性。審判流程管理對規(guī)范審判,改變庭審方式有積極意義,防止了法官開庭的隨意性。因此我們不能只重視由法官自主決定調解時間和開庭時間,而忽視流程管理。除特別情況下,所有案件也應當在流程管理之下進行,由法官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時機提出調解或開庭時間、地點的建議,再由立案庭統(tǒng)一登記、安排,做到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應正確把握調解中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溝通,避免法官與當事人的交往無約束。為使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交談正常化,防止法官私自會見當事人,要嚴格規(guī)定法官應當在什么時間,什么場所,采取什么方式與當事人交談。到基層和當事人家中做工作時必須是二人以上,應記錄交流和做工作的情況。防止另一方當事人懷疑法官與對方有不正當交往。保證法官與當事人的交流公正、合法,促進雙方化解矛盾。
調解工作經(jīng)驗的提煉總結,將成功經(jīng)驗轉化為指導工作的硬性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調解工作機制,是我們工作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結合法院工作實際,通過充分發(fā)揮調解作用,不但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而且使法治精神得到彰顯,法律尊嚴得到維護,從而不斷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工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