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最近,筆者參加了一場全國小學生講故事比賽并有幸當評委,很有些感觸。這個比賽的決賽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講故事及各種技巧共100分。選手們盡展其才各顯神通,得到陳醇、劉蘭芳、鞠萍等各方專家的肯定。我負責的第二部分為附加分,共2分,現(xiàn)場抽出問題即興講述。然而,即使我降低要求去鼓勵孩子,但全天52個選手中只有四位滿分,十幾位得了較高分數(shù)。孩子們存在的共同問題是會講別人故事,不會用講故事的方法講自己故事。
這使我想起近年來我的親身經(jīng)歷。這幾年我培訓了不少官員和企事業(yè)領導,發(fā)現(xiàn)他們無一例外不會用形象思維。無論你問什么問題,都習慣用領導重視、采取措施、成果顯著和一是二是三是回答,這怎么行呢?我要說的是,藝術家講故事是極少數(shù)人的事,用形象去思維和表達,會修辭,懂得形象具體地說一件事兒,應該是大多數(shù)人之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從此,講好中國故事就成為這幾年來的主旋律。問題是,有誰曾細想下如何講故事和講故事的效果?就當下從孩子到大人、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普遍不重視講故事、也不會講故事的事實來看,要想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先講好自己故事,講故事的能力必須要從孩子開始培養(yǎng)和提升。
用講故事的思維方式來表達問題不在長篇大論,關鍵要具體、生動,有細節(jié),運用多種修辭手段,有煽情的效果。以那次講故事比賽為例。主持人問:你最喜歡哪門課,如不喜歡說說為什么?小選手的回答是:“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尤其是籃球。每次我們相約在籃球場心情就特別放松,傳球、帶球、投籃,哇噻,太爽了!完全忘記學習壓力和老師嚴肅得有點嚇人的臉。”我給出滿分。
說到講好自己故事,不得不說講故事的倡導者習近平,習總是個講故事的高手。無論是他出訪時的演講,還是會議上的發(fā)言、調研時的談話;無論是報章上的文章,還是臨別時的贈言等等,習近平常喜歡講個故事,有時還不止一個。2012年2月17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美國,為了說明兩國地方交流的源遠流長和重要性,他在洛杉磯出席午宴時舉了自己父親習仲勛的故事:“早在1980年,我的父親作為廣東省的省長就曾來過洛杉磯訪問,還獲贈象征友好的洛杉磯市的鑰匙。第二年洛杉磯市和廣東省的省會廣州市結為了友好城市,這也成為了我父親任內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情?!边@個故事大大拉近了洛杉磯與中國的聯(lián)系,也拉近了習近平與美國民眾的心理距離。
講故事當然不是只有總書記才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也是講故事高手。他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講了五個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
從總書記到莫言再到講故事比賽場上幾位有出色表現(xiàn)的小選手,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首先得益于他們用形象思維的方式思考問題,再有就是具備多樣的講故事的情感和技巧。講故事能力是人類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也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實在在的文化軟實力。故事就是文化王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擁有這顆明珠,無需金銀珠寶,只需要擁有會講的能力,讓我們從小就培養(yǎng)講故事的能力吧!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