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川
【經(jīng)典示例】
《采桑子 重陽》最早作為《毛澤東詞六首》之一正式發(fā)表于1962年5月號《人民文學》,當時標題為《采桑子》。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收入此詞,標題改為《采桑子 重陽》。
據(jù)有些資料披露,這首詞正式發(fā)表前有一稿。兩稿對照如下:
【修改稿】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原稿】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人生易老天無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但看黃花不用傷。
(見龔國基著《毛澤東與詩》210頁)
【妙處可言】
《采桑子 重陽》的定稿與未定稿相比,除了上下闋顛倒以外,還有兩處較大的修改:一是“人生易老天無老”改為“人生易老天難老”;二是“但看黃花不用傷”改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從這幾處的修改,可以看出煉字的功夫。
1.上下闋顛倒后,意境和結(jié)構(gòu)大不相同。開頭用一個深刻的哲理句奇峰突起:“人生易老天難老”;緊接著扣題,雖然“歲歲重陽”,但是今天的重陽可不同了,是在戰(zhàn)地,感受分外深切。這樣思緒由黃花到秋風,最后飛到萬里寥廓江天。全詞由無邊到眼前,再由春光到無邊,結(jié)構(gòu)上曲折起伏,又完整綿密。
2.“人生易老天無老”改為“人生易老天難老”,改動一字,但是思考頓深?!疤鞜o老”是膚淺的直覺,“天難老”反映了對宇宙空間無邊無際、時間無始無終的深刻認識?!叭松桌稀迸c“天難老”之間,又包含了對有限與無限的辯證認識(若干個有限組成無限,而又永遠到不了無限)。
3.“但看黃花不用傷”改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安挥脗笔怯袀粋淖晕医饷?,“分外香”是用心去感受從未有人感受過的境界。很多分析都去聯(lián)系毛澤東當時的處境和心情,其實用不著;這兩個句子一比較,高下立現(xiàn)。
其實,詩詞中的“煉字”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煉意”,也就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詩詞的意境。“煉字”必須以“煉意”為前提才有價值?!白帧笔浅鰤t杏,“意”是滿園春色。因此無句無篇也就說不上煉字。只有篇中煉句,句中煉字,切合題旨,切合情景,做到語意兩工,這樣煉出來的字才能真正靈光四射。《采桑子 重陽》在未定稿的基礎(chǔ)上作了幾處改動后,單獨看改動之處,可能覺不出有多好,可是如果把改動之處放到整首詞中來看,再聯(lián)系當時的寫作背景仔細品味,詞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感人至深了。
【牛刀小試】
遇 見
□孔屹檜
風屏息在天邊
樹葉卻嘩啦啦地
跌落一片
如綠衣蝴蝶
繾綣纏綿
你低眸
我仰望
脫口而出的訝異
如蜻蜓點水般的
漣漪蕩漾
須臾
淡然的笑意
綻放在你眉間
伸出手
清風將你掌心的溫度
綿延至我心尖
勝過許多的諾言
【指導教師:張興武】
點評
本詩說的是“遇見”,第一節(jié)描寫遇見的場景,第二節(jié)描寫遇見時的情景,第三節(jié)抒發(fā)因遇見而獲得的欣喜的情感,表達對這次遇見的贊嘆。結(jié)尾處原詩為“清風將你掌心的溫度/綿延至我身邊/勝過許多的諾言”,后經(jīng)過推敲才改為“綿延至我心尖”,這樣一改便傳神地表述出了那種一見鐘情,營造出互相欣賞、倍感欣喜的意境,讀來有震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