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慧敏 王慶江 梁偉玲
摘要:為了研究冀南地區(qū)溫室蝴蝶蘭的栽培技術,主要從苗期管理、花期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其中,苗期管理分小苗、中苗、大苗階段,具體管理措施都包括光、溫、水、肥管理;花期管理主要包括催花管理、花梗伸展和花蕾發(fā)育期管理、開花期的管理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
關鍵詞:冀南地區(qū);溫室;蝴蝶蘭;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2.31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7-0169-03
收稿日期:2013-10-28
基金項目:河北省邯鄲市科學研究與發(fā)展計劃(編號:1122101039-3)。
作者簡介:樊慧敏(1964 —),女,河北沙河人,副教授,從事園藝植物栽培與生理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zhxin2004@126.com。
通信作者:王慶江,男,河北邯鄲人,副教授,從事園藝植物栽培與生理研究。E-mail:qingjiang@163.com。蝴蝶蘭(Phalaenopsis)是世界上栽培最廣泛、最普及的洋蘭品種之一,具有體態(tài)輕盈、花朵碩大、花型秀麗、色澤豐富、觀賞期長等特點,深受各國人們的喜愛,被譽為“洋蘭皇后”[1-2]。蝴蝶蘭原產于亞洲熱帶雨林地區(qū),適宜高溫和多濕的環(huán)境,喜通風而忌悶熱,喜半陰而忌烈日,喜薄肥和勤施。蝴蝶蘭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苛刻,一旦養(yǎng)護不利,將造成產量低、開花少、花期短、病蟲害嚴重等問題[3]。冀南地區(qū)位于113°52′~116°34′E,36°20′~ 38°23′N,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冷暖干濕差異較大。全區(qū)年均氣溫在 13.5 ℃ 左右,年降水量500~550 mm,年日照數2 500 h左右。根據多年栽培蝴蝶蘭的實踐經驗,結合本試驗研究,總結出冀南地區(qū)溫室蝴蝶蘭的栽培技術,以期為冀南地區(qū)蝴蝶蘭周年生產和規(guī)?;a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1冀南地區(qū)溫室蝴蝶蘭不同階段的苗期管理技術
1.1小苗階段
1.1.1準備容器準備:128格方形穴盤(方形較圓形不易產生盤根且有利于排水);45孔或50孔黑色軟盤,用于放置小苗;5.0 cm直徑的白色透明軟盆,用于種植小苗。
基質準備:種植蝴蝶蘭適宜的基質為透氣、舒松、保水、保肥性能較好的優(yōu)質水苔。使用前,先用60~70 ℃水密封浸泡水苔6 h(注意不可泡太久,尤其在夏季以免發(fā)臭),再用甩干機甩干,以手握緊無水滴下為宜。根據蝴蝶蘭小苗數量計算浸泡水草數量,10 kg/包的水草可種6 000~8 000株穴盤苗、4 000~5 000 株5.0 cm小苗。
工具準備:剪刀、長扁頭鑷子(出瓶苗用)、尖頭鑷子(取出培養(yǎng)瓶塞通氣孔中的棉花),網狀小盤或塑料小盤(用于放置從培養(yǎng)瓶中取出的已分級小苗)、抹布、橡膠手套、工作服、雨鞋、清潔球、大塑料盆。
容器和工具消毒:所有容器和工具在使用前須清洗干凈并用10%漂白水浸泡30~60 min,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沖洗2遍),晾干后待用,以防止病蟲害傳染。
1.1.2定植種植5.0 cm軟盆及穴盤苗時,要先取少許水苔置于蝴蝶蘭根的中間,使根呈放射狀(約45°)向外展開,再用水苔將小苗根部及單軸莖包住。操作時要防止折斷根系,并注意不要包住頂心或將根系基部全部露出;選用直徑 5.0 cm 的透明軟塑料盆,將水苔包住后的小苗豎直植于盆的正中央。水苔應低于盆沿約1.0 cm,以用手捏壓軟盆感覺結實有彈性、用手輕提葉片而苗不會脫落為宜。偏小、根系偏短的苗可先假植于128孔育苗盤中,水苔表面與孔沿應相隔 0.5 cm,待根系生長健壯后再取出植于5.0 cm直徑的塑料杯中。注意小苗階段不能種植得太緊,尤其是穴盤苗,當天出的瓶苗應當天種完,并應控制好出苗量。為防治潛葉蠅幼蟲,瓶苗剛換入5.0 cm軟盆時,應用40%滅多威乳油2 000倍液灌根1次。小苗抗病能力較差,瓶苗種完當天立即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以預防病害。
1.1.3光、溫、水、肥管理光照管理:小苗生長期為根系奠基期,光照不可太強,剛出瓶小苗的光照強度應保持在 2 000~3 000 lx 低光度范圍內,尤其是分生苗,其葉子雖大,但根系不良的光度須更暗,應及時進行遮光處理,1周后才可與一般瓶苗實行相同的光照管理體制;待緩苗后可逐步提高光度,最后可達6 000~8 000 lx。
溫度管理:蝴蝶蘭營養(yǎng)生長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0~30 ℃,因此為了保證其生長態(tài)勢,此期間的日溫應保持在 25~29 ℃,夜溫應保持在22~24 ℃。
濕度管理:相對濕度在60%~80%范圍內較佳,過低的濕度不利于蝴蝶蘭的生長,過高的濕度容易造成病害流行。邯鄲地區(qū)氣候干燥,須要在溫室內噴水加濕。
水、肥管理:小苗剛上盆時,因有部分傷根,不能馬上澆水,僅在中午相對濕度低時可向地面噴水或向葉面噴霧。要及時觀察盆內水苔干濕情況,若用手指蘸后水苔發(fā)干、顏色發(fā)白時可澆第1次水,用清水澆半透即可。當在杯內壁與水苔間可見幼嫩的根尖及伸長的根系時,可開始施4 500~5 000倍的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1周后施第2次肥;根尖長出2條或2條以上后施4 000倍平衡肥,每隔 5~6 d 施1次肥,一般施3次肥澆1次水,只要根系不發(fā)紅、發(fā)黑就不用澆水。若澆水或施肥量過多時,根系呈銹紅色,此時需要用清水淋洗。連續(xù)陰天時不要施太多肥,澆水也不要太透,水量要減少,否則會發(fā)病。蝴蝶蘭對鹽類(主要是鈉鹽)敏感,應將肥料水的EC值調至0.8~1.0 mS/cm。每次施肥前都必須先測定自來水的EC值后再溶解肥料,確定肥料水的EC值在適宜范圍后再施用肥料。
1.2中苗階段(8.3 cm軟盆階段)endprint
1.2.1材料準備用直徑為8.3 cm的透明軟盆種植蝴蝶蘭苗;用具有8.3 cm孔徑的15孔植架或寬度為8.3 cm的長條形植槽擺放8.3 cm苗;水苔為特級水苔,使用前用水浸泡 4 h 并脫水至適當濕度,10 kg/包的水草可種600~700株 8.3 cm 苗。
1.2.2換盆時間與方法瓶苗出瓶后直接種植的5.0 cm苗約經過3.5~4.0個月后可移植至8.3 cm軟盆中,而穴盤苗則在經過2.5~3.5個月后,須先移植至5.0 cm軟盆中,再經過2~3個月后才能移植至8.3 cm軟盆中。換盆標準:5.0 cm小苗葉尖距達(12±2) cm(葉角15°),根系已伸至盆底但還未盤至1圈且軟盆上部沒有氣生根露出。
換盆前應先適當控制水分,取苗時,左手拿起小苗,用右手五指輕輕捏壓軟盆四周,使根系與盆邊分開,然后右手食指及拇指捏住小苗單軸莖基部及水苔,左手五指抓住軟盆下部,再水平拉開取出小苗。將所有根系包裹在浸泡過的水苔中,置于8.3 cm軟盆中,盆內水苔應低于盆沿約2 cm,水苔的硬實度要比種5.0 cm軟盆時硬實一些,但不可太緊,以給根留一些生長空間,以利于根的生長。換盆時仍需對苗進行大小分級,將同一大小的放在同一植架上,以便于日后管理。
1.2.3光、溫、水、肥管理換盆后立即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病害,所有盆換完后10 d內噴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以殺死藏于水草中的蚊子蟲卵,防止蚊子幼蟲使水草破碎。
光照管理:此生長期為蝴蝶蘭的形態(tài)奠基期,需要較強光照。剛換盆時的光照與5.0 cm軟盆種植的光照強度相同;緩苗后迅速提高光度,最終應達到8 000~10 000 lx。
溫度管理:此期間的溫度應控制在日溫26~28 ℃,夜溫22~24 ℃。邯鄲地區(qū)一般從10月初開始加溫,冬季須注意保溫。
濕度管理:與小苗期的濕度管理相同。
水、肥管理:換盆后根據干濕程度澆水施肥。換盆后因有傷根,不能立即澆水,僅在中午相對濕度低時向地面噴水或向葉面噴霧。注意觀察水苔干濕情況,當水苔發(fā)白、發(fā)干時可以澆第1次清水。5~6 d后開始澆施4 000倍液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與小苗期最后一次肥料濃度相同),從盆底或四周看到有根尖露出水苔后,澆灌3 500倍液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后期根系長好后再澆施3 000倍液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施肥間隔時間為 7~10 d,施3次肥澆1次水,若澆水或施肥量過多時,根系呈銹紅色,此時需要用清水淋洗。肥料的EC值為10~1.2 mS/cm。
1.3大苗階段(11.7 cm軟盆階段)
1.3.1材料準備用直徑11.7 cm透明軟盆種植蝴蝶蘭苗;植架,用以擺放種好的11.7 cm苗;浸泡甩干至適當濕度的優(yōu)質水苔,10 kg/包水苔可種300~400株。
1.3.2換盆時間與方法當蝴蝶蘭苗在11.7 cm軟盆中生長2.5~3.5個月、葉距達(20±2) cm、盆中根系已達盆底并在盆底盤旋1~2 周時,應將中苗轉移至直徑為11.7 cm軟盆中,換盆時仍需進行大小分級。
將中苗從8.3 cm軟盤中輕輕取出,用已消毒的剪刀剪去腐爛的根系和葉片,在原有水苔外圍再包裹1層水苔,以根系不外露、不損傷為準,放至11.7 cm的軟盆中。此時包水苔一定要包緊,否則出根早,且根系細;水苔中有洞、澆水施肥時,根吸水吸肥性較弱,導致苗子生長弱。相反,如果水苔包的相對較緊,根系將生長粗壯,吸水吸肥性好,使得苗壯、花梗粗、開花質量好。換盆時需對植株進行適當分級,將株體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以利于日后的管理。葉片較長、較嫩的中苗,換盆時應小心輕放,以免葉片受損。
1.3.3光、溫、水、肥管理換盆后應立即噴灑殺菌劑、殺蟲劑,以預防病蟲害。
光照管理:換盆初期,光照度控制在8 000~10 000 lx,正常生長時控制在10 000~13 000 lx,此期間的光照強度過低會造成徒長、花朵數和開花質量降低。
溫度管理:與中苗期溫度值相同,日溫26~28 ℃,夜溫22~24 ℃。
濕度管理:同中苗階段。
水肥管理:換盆后1周內不能澆水施肥,每天只需進行葉面噴水或噴霧,1周之后待水苔較干時,施用4 000倍的速效肥液(氮 ∶磷 ∶鉀=30 ∶10 ∶10)并澆一次半水,根尖長出后施濃度為3 000倍的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換盆20 d左右,大苗已有新根長出,并有部分新根已達盆邊,開始施 2 500倍平衡肥(氮 ∶磷 ∶鉀=20 ∶20 ∶20),間隔時間為8~9 d,施3次肥澆1次水,一直到8月下旬。若澆水或施肥量過多時,根系呈銹紅色,此時需要用清水淋洗。肥料的EC值在1.2~1.5 mS/cm之間。株型不夠健壯的可用 2 000 倍速效肥(氮 ∶磷 ∶鉀=30 ∶10 ∶10)噴施葉面,補充肥分,促進生長。
2冀南地區(qū)蝴蝶蘭花期調控技術
2.1催花管理
在自然條件下,蝴蝶蘭花芽萌發(fā)一般始于11月,盛花期為4月初。為實現蝴蝶蘭在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上市,提高其經濟價值,需通過催花處理調節(jié)花期。當11.7 cm苗葉距達 (30±2) cm、生長健壯且球莖大而飽滿時,可根據需要換至 16.7 cm 盆中或直接在11.7 cm軟盆中進行催花[4]。蝴蝶蘭的花芽分化必須經過低溫春化階段,此期間溫度調控為日溫25~28 ℃、夜溫16~18 ℃、晝夜溫差10 ℃左右;光照強度為15 000~20 000 lx,光照強,對開花有利;濕度可控制在 70%~90%。結合冀南地區(qū)氣候條件,8月底9月初始就可將夜溫調至花芽分化要求的溫度范圍,因此在冀南地區(qū)蝴蝶蘭的催花從8月底9月初開始進行。從8月底開始催花時,為了增加花梗的硬度,避免較弱花梗的出現,澆施2 000倍的高磷肥(氮 ∶磷 ∶鉀=9 ∶45 ∶15),間隔時間為8~9 d,施3次肥澆1次水,一直到抽出花梗。此時肥料的EC值在1.2~1.5 mS/cm之間。endprint
2.2花梗伸展和花蕾發(fā)育期管理
當花梗長到10 cm左右時結束低溫處理。如果低溫時間過長,則會延遲開花期,若低溫時間過短,則會使抽出的花梗長勢細軟、柔弱,花梗過短,品質下降。此時保持日溫為 25~28 ℃,夜溫為18~20 ℃,光照強度為15 000~20 000 lx。在這種溫度環(huán)境下,可使花梗粗壯、花苞發(fā)育快而肥大、花色艷麗質厚、品級高;在花苞抽出時,特別注意溫度變化,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易造成落蕾現象;溫度低于15 ℃時,根部全部壞死,無生命存活力、落花、蕾黃化現象明顯。當花梗長出 10 cm 時,為促進花梗的增長及花苗的生長,澆施肥料為 2 000 倍的高磷、鉀肥(氮 ∶磷 ∶鉀=10 ∶30 ∶20),間隔時間為8~9 d,施3次肥澆1次水,直至第1朵花開放。為使蝴蝶蘭花芽分化與花芽發(fā)育良好,在催花階段,除按上述往基質中澆施肥料外,每隔2~3 d向葉面噴施1次2 000倍的高磷肥(氮 ∶磷 ∶鉀=9 ∶45 ∶15)。
2.3開花期的管理
蝴蝶蘭的開花期在管理上要格外精細,植株須整齊擺放,葉片伸展方向一致。開第1朵花起應施薄肥,當水苔微干時,可用4 000倍的速平衡肥液(氮 ∶磷 ∶鉀=20 ∶20 ∶20)澆灌,保持基質濕潤。光照強度控制在15 000~20 000 lx之間,開花時晝夜溫度可降至25~17 ℃,空氣濕度60%~80%。開花期的病蟲害防治應盡量避免肥液、藥液噴濺到花朵上,以免影響花朵的質量。當花梗芽長至35 cm左右時,用60~70 cm 包塑鐵線豎直插在花枝旁,并用1~2 節(jié)扎線輕輕固定花梗芽較硬部分,使花枝豎直向上生長。待花枝長至50 cm、第1朵花開放時,將鐵線從第1朵花或側枝下約4 cm處向前彎曲,末端微向下伸展,并用2~3 節(jié)扎線將花枝固定在鐵線上,使花朵有較好的向光性。
3冀南地區(qū)蝴蝶蘭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冀南地區(qū)溫室種植蝴蝶蘭易發(fā)生的病害有細菌性軟腐病、真菌性煤煙病、鐮刀菌病和蝴蝶蘭病毒病[5]。細菌性軟腐病發(fā)病率最高,不管成株、幼苗都會受害,一般高溫高濕的夏季危害嚴重,導致組織腐爛產生臭味,常給生產帶來較大的損失;煤煙病在生產中也有發(fā)生,但發(fā)病率低,該病害危害葉片,在葉面上形成煤污狀物,影響植株生長,降低觀賞價值;鐮刀菌病、蝴蝶蘭病毒病在生產上也有少量發(fā)生。
經過5年多的調查發(fā)現,危害溫室蝴蝶蘭的蟲害主要為紅蜘蛛。紅蜘蛛在高溫、通風不良時繁殖快速,除心葉外可布滿整株各葉片。
蝴蝶蘭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在杜絕帶有病蟲的種苗進入溫室的基礎上,加強栽培管理,尤其要注意蝴蝶蘭的水肥管理和溫室的通風透氣管理,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蝴蝶蘭生長發(fā)育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分割植株或剪除葉、花時,切刀每次使用前以5%福爾馬林和5%氫氧化鈉混合液消毒,用市售5%漂白水(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氯化鈣)消毒植床、工作臺及溫室地面。在病蟲害易發(fā)生的季節(jié),每月噴2次藥,1次殺菌劑和1次殺蟲劑交替使用,且殺菌劑和殺蟲劑不能只單獨用1種,要根據易發(fā)生病蟲害的種類來更換,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及時正確地診斷病害發(fā)生的類型,掌握病蟲害繁殖、生長和危害的規(guī)律,對癥下藥。對受害的病蟲株要及早地隔離和治理,同時清除有病蟲害的植株和殘枝落葉,以免病蟲害擴大蔓延。
參考文獻:
[1]李軍,許大熊,張秀珊,等. 蝴蝶蘭種質資源保存技術研究初探[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37(7):69,72.
[2]俞繼英,張陽,鄭錦凱,等. 蝴蝶蘭黃花系品種Phalaenopsis “Taipei Gold”和P.“Sara Gold”雜交及其后代的遺傳表現[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10,27(4):550-553.
[3]胡松華. 蝴蝶蘭[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
[4]王舒藜,吳錦娣,焦雪輝,等. 蝴蝶蘭盆花設施標準化生產[J]. 農業(y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0(8):70-72.
[5]吳金鳳,馮浩,張友強,等. 蝴蝶蘭幾種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 天津農林科技,2012(5):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