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建,馮 賽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洛陽471009)
隨著我國城市地鐵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地鐵線網逐年擴大,線路越來越密集,新建地鐵車站日益受周邊管線改移困難、交通導改難以實施等因素的影響,車站常需采用整體暗挖或局部暗挖施工[1-2]。為盡量減小車站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需通過設置豎井橫通道,作為暗挖車站施工作業(yè)面,滿足施工要求。目前,國內有關地鐵豎井橫通道設計與施工技術文獻中:文獻[3]介紹了豎井橫通道轉正洞的一些關鍵技術,重點闡述了橫通道轉正洞采用“大包”施工工法;文獻[4]介紹了1個豎井上開辟多個工作面的設計思路,在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加快了整體施工進度。在暗挖地鐵車站施工過程中,豎井橫通道轉正洞的技術研究較多,但對橫通道不同結構斷面形式及其適用條件研究較少。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區(qū)以往暗挖車站設計為例,通過對橫通道不同斷面結構形式的設計方案進行比選,總結其特點及適用條件。
暗挖車站豎井橫通道的設計主要受周邊環(huán)境、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價等因素限制,其設置的位置、數量及結構斷面形式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豎井橫通道一般結合風井、風道設置,位于車站兩端,如因工期等原因,需增設施工工作面,可在車站中部選址設置臨時施工豎井橫通道,此豎井橫通道可考慮結合出入口、消防疏散口等附屬結構設置。
根據橫通道結構斷面形式不同,可分為全高施工橫通道和上下分離式施工橫通道。全高橫通道又可分為全寬和半寬施工橫通道。
1.1.1 案例一
北京某地鐵車站為暗挖雙層三跨結構,采用洞樁法施工。該站兩端風道均位于綠化用地范圍,施工過程中不需交通疏解及管線改移。橫通道采用全高全寬斷面結構形式,風道結構橫斷面全包于橫通道結構內,橫通道支護結構后期作為風道初期支護結構。風道結構斷面尺寸為9.7 m×13.05 m,豎井橫通道斷面尺寸為10.4 m×20.28 m,均采用CRD法施工。受車站軌面埋深影響,橫通道處拱頂埋深僅為6.3 m。豎井橫通道結構平、剖面如圖1、圖2所示。
圖1 豎井橫通道平、剖面(一)
圖2 豎井橫通道平、剖面(二)
該豎井橫通道設計要點及難點如下:
(1)受車站軌面埋深、風道結構斷面尺寸等影響,橫通道開挖寬度大、埋深淺,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土體進行多次擾動,導致地表變形大,施工風險大。
(2)為降低施工風險,保證施工安全,防止地面坍塌,橫通道初期支護施工前,需采用φ108大管棚對橫通道上方土體進行超前支護,從而增加了部分工程造價。
(3)車站主體施工步序如下:豎井橫通道車站主體導洞車站主體結構。為保證橫通道轉正洞施工安全,橫通道二襯必須施做完成后,才能進行車站主體小導洞施工。工序轉化次數多,導致整體施工進度慢。
1.1.2 案例二
北京某地鐵車站為暗挖雙層三跨結構,采用洞樁法施工。結合該站施工工期及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車站主體范圍內共設置3座施工豎井橫通道,具體位置如圖3所示。
圖3 車站總平面
該站3#豎井橫通道位于車站東端,與2#風道結合設置。風道結構寬9.7 m,豎井橫通道采用全高半寬斷面結構形式,結構開挖尺寸為5.2 m×18.862 m,風道結構橫斷面后期全包于橫通道內。橫通道分為上下5個導洞,采用臺階法施工,其結構設計見圖4、圖5。
圖5 3#豎井橫通道結構剖面
該豎井橫通道設計要點及難點如下:
(1)為加快施工進度,該豎井橫通道分兩次開挖,其主要施工步序如下:豎井→橫通道→車站主體導洞→車站主體結構→風道擴挖。
(2)橫通道第一次開挖過程中,需預留好后期風道擴挖條件,如圖6所示。
圖6 風道后期擴挖結構
(3)橫通道第一開挖完成后,便能快速進行車站主體導洞的施工,車站整體施工進度較快。
(4)橫通道分步施工過程中,結構能夠較快地封閉成環(huán),有效地控制地表變形,施工風險相對較小。
北京某地鐵車站采用明暗挖法結合施工。兩端明挖三層結構接暗挖雙層結構,暗挖雙層段采用洞樁法施工;中間跨路段為暗挖單層結構,左線采用洞樁法施工,右線采用CRD法施工。車站原工籌安排如下:明挖主體結構→暗挖雙層主體結構→暗挖單層主體結構→附屬結構。明挖主體結構受交通導改困難,管線改移周期長,施工場地狹小等因素的影響,工期嚴重滯后,影響了整個車站施工工期。為加快施工進度,車站主體范圍內增設了2座施工豎井橫通道,其設置位置詳見圖7。
圖7 車站總平面
1#豎井設置在車站西北側綠化地范圍內,豎井橫通道施工前,車站北端明挖基坑已開挖至地下二層位置。該豎井橫通道采用上下分離式結構斷面形式,分為上下兩個導洞施工。上導洞結構開挖尺寸為5.2 m×7.1 m,下導洞結構開挖尺寸為5.2 m×7.85 m,其結構平、剖面見圖8、圖9。
圖8 1#豎井橫通道結構平面
圖9 1#豎井橫通道結構剖面
該豎井橫通道設計要點及難點如下:
(1)橫通道上下導洞間夾有4 m厚土體,后期主體開挖過程中土體難以向外運輸,因此上下分離式橫通道若需用于車站主體開挖,需與全高施工橫通道結合設置,但本站北端明挖主體結構在北端暗挖雙層段主體開挖前已施工完成,能夠為其后期土體運輸提供通道,保證暗挖段施工順利進行。
(2)該站暗挖雙層段鋼管柱柱距為6.5 m,1#橫通道開挖寬度為5.2 m,為保證后續(xù)工序順利進行,鋼管柱設置在豎井橫通道內,靠橫通道側壁設置。
(3)豎井施工完成后,應先施工下層橫通道,再施工上層橫通道,最后再進行主體小導洞施工。
(4)橫通道開挖斷面相對小,自身施工速度快,能夠快速進行主體小導洞施工,且施工作業(yè)面多,整體施工進度快。
(5)橫通道開挖過程中,對周邊土體擾動小,結構能夠快速封閉成環(huán),地表變形小。
(6)該站暗挖雙層段采用洞樁法施工,上下共計8個主體小導洞,橫通道轉正洞施工次數多,受力轉換較為復雜,為控制地表變形,保證施工安全,主體小導洞施工前應做好加固及加強措施。
2#豎井設置在車站西南側綠化用地范圍內,與F出入口結合設置。豎井橫通道施工前,車站南端明挖基坑受電力、燃氣等管線改移困難的因素的影響,尚未施工,無法為南端暗挖雙層段提供工作面。橫通道設置在暗挖雙層結構與暗挖單層結構分界處,采用全高斷面結構形式,結構開挖尺寸為5.2 m×18.11 m,其結構平剖面見圖10、圖11。
圖10 2#豎井橫通道結構平面
圖11 2#豎井橫通道結構剖面
該豎井橫通道設計要點及難點如下:
(1)橫通道分為5個導洞,采用臺階法施工,分塊開挖跨度小,結構能夠快速封閉成環(huán),有效地控制地表變形。
(2)橫通道能較快地進行車站主體小導洞施工,施工工作面多,整體施工進度快。
(3)該設計方案中,橫通道能用于整個南端暗挖雙層段主體結構施工,不受主體開挖影響。
(4)橫通道轉正洞施工次數多,受力轉換較為復雜,主體小導洞施工前應做好加固及加強措施。
對于一般的暗挖車站:
(1)橫通道與風道結構結合設置時,建議采用全高半寬結構斷面形式進行施工。該方案施工風險相對較小,能夠較快的進行車站主體施工,整體施工進度較快。
(2)如橫通道主要用于主體小導洞施工,建議采用上下分離式橫通道進行施工。充分利用其施工快,施工風險小等優(yōu)點,保證施工安全,滿足工期要求。
(1)豎井橫通道的斷面形式取決于車站周邊環(huán)境、施工工期、工程造價等因素,合理的選擇能有效地降低施工風險和工程造價,加快車站施工進度。
(2)本文通過北京地區(qū)相關工程的實踐經驗,總結出橫通道不同結構斷面形式的特點及適用條件,為國內其它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并不斷地進行細部的探討和優(yōu)化,使其在經后地鐵暗挖車站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 王夢恕.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賀長俊,蔣中庸,劉昌用,等.淺埋暗挖法施工技術的發(fā)展[J].市政技術,2009,(3):73-78
[3] 李靜.豎井橫通道轉正洞施工方案比選[J].隧道建設,2008,28(4):83-85
[4] 張金偉,張美琴,董長明,等.地鐵車站施工豎井開辟多個工作面工序設計[J].隧道建設,2011,31(5):59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