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輝 王瑞連 焦靜
利奈唑胺治療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療效分析
馮輝 王瑞連 焦靜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療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效果。方法 選取MRSA肺炎患者共50例, 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 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萬古霉素進行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18例痊愈, 2例顯效, 3例有效, 2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患者10例痊愈, 3例顯效, 4例有效, 8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52%。兩組患者在總有效率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治療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時, 使用利奈唑胺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萬古霉素, 患者治愈率較高且不良反應少, 在臨床上值得廣泛使用。
利奈唑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療效;觀察
MRSA的高發(fā)人群通常為重癥患者, 且MRSA感染死亡率高[1]。由于重癥患者通常會伴有肝、腎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 因此醫(yī)生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 需要一種毒副反應小、效果肯定的抗菌藥物[2]。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間, 本院收治的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共50例, 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 其中觀察組患者男18例, 女7例, 年齡30~86歲, 平均年齡(55.3±12.3)歲;對照組患者男19例, 女6例, 年齡33~85歲, 平均年齡
(54.3±10.8)歲。50例患者均接受兩次以上痰培養(yǎng), 確認存在MRSA, 且培養(yǎng)結(jié)果僅對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靜脈滴注利奈唑胺600 mg, 12 h給藥1次, 療程為10~15 d;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萬古霉素1.0 g, 12 h給藥1次, 療程為10~15 d。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均進行痰培養(yǎng)以及藥物過敏試驗, 治療開始前、治療1周、療程結(jié)束后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和胸部CT。隔日復查痰培養(yǎng), 直至連續(xù)3次痰培養(yǎng)陰性。兩組其他治療均相同,包括對癥支持治療及霧化吸入等。根據(jù)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標準》, 按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級評定, 痊愈:感染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細菌學檢查4 項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zhuǎn), 但上述4項中1項未完全恢復正常。有效: 病情好轉(zhuǎn), 但上述4項中有l(wèi)項以上未恢復正常; 無效:用藥后病情無好轉(zhuǎn)或有加重, 需使用其他抗生素。痊愈和顯效的病例合計為總有效。細菌學評定標準: 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替換、再感染標準評定并計算痰菌清除率??傆行?(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jīng)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對比(n, %)
2. 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中, 在使用利奈唑胺后, 有4例患者出現(xiàn)了腹瀉現(xiàn)象。
白細胞:25例使用利奈唑胺治療的患者例白細胞正常;8例1 d白細胞降至正常;9例3 d白細胞將至正常;6例7 d白細胞降至正常;2例9 d白細胞降至正常。
血小板:5例出現(xiàn)血小板降低;2例停藥后11 d PLT為70×109/L, 2例停藥6 d后恢復至135×109/L, 1例停藥后5 d出現(xiàn)PLT降低。
肝腎功能:25例患者中, 15例用藥前肝功能出現(xiàn)異常, 8例患者用藥前腎功能異常, 所有患者用藥后肝腎功能均未出現(xiàn)異常。
2. 3 細菌清除率比較 詳見表2。兩組患者治療后, 細菌清除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細菌清除率比較(n, %)
在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中, 患者的發(fā)病率正在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 引起感染的患者病情都相對嚴重, 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界共同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當前,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中對萬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用性最低?,F(xiàn)如今在治療MRSA時, 其首選藥物依然是萬古霉素, 萬古霉素會直接與細菌細胞壁肽聚糖前體結(jié)合, 對細菌細胞壁肽聚糖前體的交叉鏈接進行干擾,讓患者體內(nèi)的細菌無法形成三維空間, 達到殺菌的目的。
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有文獻證明, 萬古霉素在肺組織中的濃度低于血清中的濃度, 1 h內(nèi)分別為9.6 mg/kg以及40.6 mg/L, 在12 h內(nèi)分別為2.8 mg/kg以及6.7 mg/L, 并不推薦用于MRSA引起的肺部感染。利奈唑胺具有強大的組織穿透力以及體液穿透性, 它在肺上皮細胞襯液穿透力為100%。有學者對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治療MRSA的療效進行了對比, 發(fā)現(xiàn)利奈唑胺的臨床治愈率為61.3%, 萬古霉素治愈率為35.1%, 利奈唑胺細菌清除率為62.3%, 萬古霉素細菌清除率為23.1%, 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 使用利奈唑胺治療的患者18例痊愈, 2例顯效, 3例有效, 2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80%;使用萬古霉素治療的患者10例痊愈, 3例顯效, 4例有效, 8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52%。兩種治療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文獻報道相似。
在治療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時,使用利奈唑胺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萬古霉素, 患者治愈率較高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在臨床上值得廣泛使用。
[1] 鄭崇偉, 葉珩, 陳純波, 等.利奈唑胺治療醫(yī)院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廣東醫(yī)學, 2012, 33(20):3155.
[2] 曲連悅, 張偉, 蔡爽, 等.利奈唑胺與萬古霉素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13, 32(07):578.
2014-03-28]
276800山東省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呼吸科(馮輝 焦靜), 重癥醫(yī)學科(王瑞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