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RA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也是一種骨關節(jié)炎癥, 其發(fā)病特點有慢性、對稱性、多關節(jié)炎, 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持續(xù)性的腫脹和疼痛關節(jié)受累的情況, 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畸形, 功能受損等不可逆的骨關節(jié)損傷。類風濕因子(RF)自身抗體是最早應用于RA的臨床診斷方法,其陽性率高達50%~90%, 但在早期患者中較低, 且敏感性和特異性差。近年來, 對RA檢測比較有效的抗體項目逐年增多, 有抗核周因子抗體、抗角蛋白抗體、抗聚角蛋白微粒蛋白抗體等, 這幾種抗體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相似性, 它們的表位都含有瓜氨酸。2000年國外學者在患者體內(nèi)檢測到了抗CCP抗體[1], 其檢測的方法簡便、準確, 對于RA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對早期RA是一種前景的診斷指標。血清抗CCP抗體可以較RF先出現(xiàn), 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對防止運動功能喪失和改善RA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分析血清中抗CCP抗體水平和RF水平在RA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以探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臨床檢驗診斷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臨床確診的RA患者120例, 其中男69例, 女5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國的RA診斷標準;年齡20~87歲, 平均年齡(44.6±4.1)歲, 這些患者都無高血壓、糖尿病、急性感染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 非RA患者87例, 包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9例, 干燥綜合征21例, 其他27例, 年齡19~79歲,平均年齡(43.7±3.9)歲;健康對照組為體檢健康合格者270例, 其中男179例, 女91例, 平均年齡(43.3±3.9)歲, 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與RA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用含有分離膠的采血管采集RA組、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的靜脈血4 ml , 分離出血清, 采用羅氏cobas 電化學發(fā)光儀測定抗CCP抗體, 以抗CCP抗體>17 U/ml定為陽性;貝克曼庫爾特IMMAGE特定蛋白分析儀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RF, 以RF>30 U/ml定為陽性。對抗CCP抗體陽性而RF陰性的患者進行0.5~1年的追蹤測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RA組血清RF含量為(498.6±200.5)U/ml, 顯著高于非RA組(123.1±67.6)U/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A血清抗CCP抗體含量(199.4±187.9)U/ml 顯著高于非RA組(78.6±20.5)U/ml和健康對照組(8.06±0.5)U/ml。抗CCP抗體在診斷RA時敏感性為69.7%, 特異性為99.1 %;RF 對RA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53.7%、86.5%, 抗CCP抗體在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顯著高于非RA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個指標的符合率為81%。對23例抗CCP抗體陽性而RF陰性的患者進行1~2年的追蹤測定, 其中10例抗 CCP 抗體含量較高患者的RF由陰性轉(zhuǎn)為陽性, 且抗CCP抗體的含量較前次均有明顯增高;5例患者的抗CPP抗體含量雖較前次明顯增高, RF含量仍為正常;其余7例患者的抗CCP 抗體和RF含量均未見明顯變化, 抗CCP抗體較RF更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的腫脹和疼痛等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受累的情況, 這不僅可造成患者機體舒適度下降和運動功能較差, 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關節(jié)周圍的多個系統(tǒng)器官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及早診斷治療, 對防止運動功能喪失和改善RA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F是針對lgG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 其中l(wèi)gM被用于各種類風濕疾病的檢查, 在RA患者中陽性率較高, 但在早期患者中陽性率較低。近年來, 與RA抗體檢測的幾種抗體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相似性, 它們的表位都含有瓜氨酸。瓜氨酸殘基是一種RA特異的識別表位的必需成分, 是 RA血清抗中間絲蛋白相關抗體識別的主要抗原決定簇。血清抗CCP抗體可以較RF先出現(xiàn), 抗CCP抗體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 兩者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靈敏度和特異性, 尤其是在兩者均為陽性的情況下, 其檢測的特異性可達100%, 這在臨床上給醫(yī)生診斷RA提供了極大的幫助[2]。
[1]蔡輝, 姚茹冰, 郭郡潔.新編風濕病學.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65-289.
[2]Bizzaro N, Mazzanti G, Tonutti E, 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anticitrulline antibody assa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 Chem,2001(47):1089-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