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樹利 柯云燕
章鳴聶峰駕鶴去 韋人小龍清曲留
——有關《揚州清曲》光盤與書籍文獻收集雜記
文/商樹利 柯云燕
因專業(yè)教學需要以及個人興趣使然,多年來筆者養(yǎng)成了借外出開會及田野采風等機會購買與收集當地民間音樂音響音像資料與書籍的“不良嗜好”,這種自費購買資料的“燒錢惡習”經常得到諸多同行的嘲諷與批評。
2014年暑假期間,某日,筆者于書齋整理雜亂無章的書柜,順手拿出一套(三盒,六張)《揚州清曲》DVD光盤,打開電腦邊欣賞,邊勞作。當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揚州清曲彌漫整個書齋,筆者漸漸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不知不覺被這細膩委婉的曲調所打動,勾惹起4年前對購買這套珍貴光盤的那段往事的追憶,以及由此之后引發(fā)對購買有關揚州清曲相關書籍資料的段段往事回溯。今草草記錄下來購買這些珍貴資料的經歷。
2010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傳統(tǒng)音樂學會第十六屆年會在南京藝術學院隆重召開。24日,會議組委會安排部分會員用一天的時間到揚州“采風”。那天,當大巴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時候,我便希翼除卻觀光揚州美景,還能夠在傳說中的“廣陵”(古代揚州地名)有所意外的收獲。
那日近中午時分,我們抵達揚州。匆匆忙忙在“瘦西湖”掃描一眼花花草草、亭臺樓榭,我便駐足“瘦西湖”岸邊的書報亭。不出所料,果然天賜良緣獲得了意外的收獲——購買到這套《揚州清曲經典套曲》的光盤。如圖1所示:
圖1.
身居“關東”的我,原本對江南旖旎秀麗的風光伴和委婉纏綿的曲調,只是心懷垂青之情,但因聽不習慣喃喃吳語,加之這套碟片確實價格不菲,所以,那日買這套碟的時候,在“舍——得”之間,我顧慮重重。于是,試圖通過施展“軟磨硬泡”的侃價功夫,經過討價還價,希望能夠以低價購得。但是,那日我的圖謀卻未能得逞。因為,當我意欲開口時,書報亭主人拿出一張2010年10月19日的《揚州晚報》讓我閱讀一則消息,他滿懷惋惜之情地告知我:組織策劃灌錄此套碟片的著名揚州清曲研究與整理專家——聶峰先生,幾天前已經辭世了,此套碟片已然成為絕響……那時那地,我忽然感覺到我與“揚州清曲”有著一種冥冥之中的不解之緣。最終,我花費240元人民幣高價購買了這套碟片。
歸沈之后,當我于網絡上再次查閱2010年10月19日《揚州晚報》時,報紙上的下面這段話更加讓我對這套碟產生愛不釋手的感覺。原文如下:
“聶峰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出版發(fā)行DVD光盤版《揚州清曲經典套曲》。這套一共6張的光盤,收錄了16個清曲曲目,也是內地在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正式出版的清曲音像制品。它匯集了近200年來的多位清曲名家,如周錫侯、王萬青、聶峰等的作品,曲目內容有《黛玉葬花》《水漫金山》《華容道》等經典唱段。這套光碟,也成為聶峰留給揚州清曲的最大財富?!?/p>
時光飛逝,不曾想,這套碟片轉眼間竟然被我束之高閣近4年之久……
對于揚州清曲,在各類教材以及參考書籍中,我僅僅略知一二,沒有精力和能力做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今天想來,我與揚州清曲結緣,應追溯至2008年。事實上,早于2008年7月12日,在山西大學參加中國傳統(tǒng)音樂學會第十五屆年會期間,我與王小龍博士相識于“唱享山西”演唱會的現場。觀看演出之前,我們一起簡單聊起曲藝音樂的相關問題。通過攀談得知,王小龍先生的博士論文就是有關“揚州清曲” 研究的選題。自那日起,我便開始漫長的期待——期盼能夠早日拜讀《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一文。后來,我在中國知網上下載了這篇博士論文,粗略地讀過一遍。直至2013年歲末,通過網絡查詢,得知該書已于2013年6月由光明日報出版集團出版。于是,2014年5月我便在網絡上購買了此書。如圖2所示:
圖2.
之后,耗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地學習了王小龍先生的這本著作。對揚州清曲的喜愛,我卻由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索性順藤摸瓜,又于2014年6月,于“超星”網上,下載了揚州市文聯編、1957年7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揚州清曲選》;并且于網絡上購得了韋人編著、由廣陵書社2006年4月出版的這套“大全式” (曲詞卷、曲調卷、曲論卷,共三本)的《揚州清曲》書籍。如圖3所示:
圖3.
通過對韋人編著的《揚州清曲》“囫圇吞棗”的學習,我還是得到了一些收獲。放下厚厚的三本著作,當我再次查閱2011年12月17日《揚州晚報》時,得知“早在1962年3月25日,中國音樂研究所章鳴就在南京、揚州兩地,采訪調查揚州清曲,錄音600多分鐘,撰寫了《揚州清曲采訪報告》(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藏有油印版)。書中收錄了三張珍貴的清曲藝人照片,有王萬青、尤慶樂、聶峰等?!毙形闹链?,轉引《揚州新聞網》上有關揚州清曲表演的兩張老照片,經筆者鑒別,此兩張照片即為《揚州清曲》DVD包裝盒封底所用圖片。見圖4.
圖4.
揚州清曲唱時座位排列圖
近日來,當我蜷伏桌案旁閱讀以上著作,或者仰臥沙發(fā)上欣賞《揚州清曲》這套高價購買的音像資料碟片的時候,一種莫名其妙的淡淡憂傷不時悄然襲來……時而感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時而暗自慶幸有關揚州清曲研究的后繼者將會大有人在,正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至于文章開篇所言別人批評我自費購買資料的“燒錢惡習”,我看一時半晌,還是難以改正的,恐怕今生也無法改正了。至此,以拙文一篇,謹獻給有關揚州清曲研究,而今駕鶴西去的章鳴、聶峰、韋人等前輩,以及比肩同仁王小龍等人,題名為《章鳴聶峰駕鶴去 韋人小龍清曲留——有關〈揚州清曲〉光盤與書籍文獻收集雜記》,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責任編輯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