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才進,陳 娟,李清紅,夏季平
(廣州軍區(qū)武漢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門診部,武漢 430074)
某軍隊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健康管理效果評價
鐘才進,陳 娟,李清紅,夏季平
(廣州軍區(qū)武漢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門診部,武漢 430074)
目的通過對某院體檢中心受檢者的健康管理和干預,分析健康管理在軍隊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中對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保護及疾病防治作用和效果。方法對2010—2013年3 000名在本體檢中心受檢者的體檢結(jié)果進行信息化管理,監(jiān)測、分析和評估,并對致病危險因素予以健康管理和干預。結(jié)果體檢人群通過健康管理,代謝異常癥狀及亞健康人群均得到明顯控制,體檢異常發(fā)生率逐年下降。結(jié)論應用健康管理系統(tǒng)對受檢者進行健康監(jiān)控和干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亞健康狀態(tài)和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降低患病率。
療養(yǎng)院;健康體檢;健康管理;亞健康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4,21(5):491-492,494.
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體檢中心作為健康體檢的主要醫(yī)療服務部門,對其服務的人群進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1-2]。同時,針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減少而引起的各種亞健康進行的健康管理,也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和發(fā)展[3]。本體檢中心成立后,就將健康管理的模式服務于體檢人員,取得滿意的效果。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隨機選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體檢中心參加體檢的3 000位受檢者納入研究對象。男1 800名,女1 200名,年齡38~58歲,平均48.1±2.1歲;將入選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 500例,觀察組實行健康管理,對照組不實行健康管理,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對體檢者分類進行健康管理
1.2.1 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 亞健康包括心理亞健康、身體亞健康和社會適應性亞健康。心理亞健康是指思維注意力不集中,情緒障礙等;身體亞健康是指抵抗力下降,原因不明的疲勞、失眠等;社會適應性亞健康是指對現(xiàn)有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無法適應,產(chǎn)生各種生理指標的異常。
根據(jù)首次的體檢結(jié)果判斷體檢者的健康狀況,確定是否處于亞健康,并對結(jié)果進行分級,根據(jù)不同分級進行相應的健康管理。進行健康知識的傳播,對觀察組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包括引導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定期舉辦健康知識的講座,提供更多、更權(quán)威的保健知識,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三類亞健康人群年的針對性健康管理包括:
1.2.1.1 心理亞健康的健康管理 心理亞健康在體檢時,一般沒有生理指標異常,主要是對體檢人員進行發(fā)放心理咨詢表進行心理咨詢,如發(fā)現(xiàn)有心理亞健康者,則登記在案,定期通過電話及網(wǎng)絡(luò)等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消除心理負面情緒,降低心理狀況不佳帶來的不良后果。
1.2.1.2 身體亞健康的健康管理 身體亞健康人群在體檢時具有明顯的體征。對這類人群要根據(jù)身體條件和愛好,正確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其利用正確的衛(wèi)生和保健知識解決健康問題,完善健康管理。
1.2.1.3 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健康管理 社會適應性亞健康人群在體檢時,表現(xiàn)各項生理指標可能有異常,但未達到疾病標準,對這類人群需要進行重點干預,定期進行隨訪和心理疏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傳授健康知識。
1.2.2 慢性病體檢者的健康管理 對患有心腦血管、代謝綜合征及各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體檢者,通過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提供治療處方進行健康管理,并采用電話、手機短信及網(wǎng)絡(luò)等方式督促正規(guī)合理用藥,及病情出現(xiàn)反復時的心理支持。
1.2.3 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健康管理 對有心理及精神疾病的體檢人群,主要采取包括定期的電話隨訪,傳授心理疏導及治療的方法,督促其合理用藥,對有精神疾病者要及時與其家屬進行長期交流和溝通,安撫體檢者及家屬情緒,敦促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首次體檢后,詳細記錄每位體檢者的各項體檢結(jié)果,指定固定醫(yī)務人員分片包干自己所管理的體檢者,定期或不定期對體檢者進行電話訪問或上門隨訪。對有明顯異常的體檢者要求定期來體檢中心復查,以觀察健康管理的療效。
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技術(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2.1兩組體檢者首次體檢結(jié)果首次體檢后,兩組體檢者中各種亞健康及慢性疾病的人數(shù)的統(tǒng)計未見顯著性差異(表1)。
表1 兩組體檢者首次體檢結(jié)果
2.2兩組體檢者中有亞健康及慢性病者的隨訪結(jié)果對兩組體檢者中有亞健康及慢性病者每隔半年一次、共兩次隨訪及復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中的亞健康及體檢指標異常者的人數(shù)呈逐漸顯著下降,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表2)。
表2 兩組體檢者隨訪及復檢結(jié)果
3.1體檢中心引入健康管理的要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無法得到專業(yè)的健康教育和管理[4-5]。健康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模式,已經(jīng)在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6-8],仍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體檢中心從2010年就開始引入健康管理的概念服務于體檢者,并組建專門的健康管理機構(gòu),經(jīng)過3年的實踐,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果,在提高體檢質(zhì)量的同時還豐富和擴大體檢的業(yè)務量。因此,體檢中心引入健康管理概念對體檢中心本身及受檢者都具有實際意義。
3.2健康管理應主要針對亞健康人群在體檢工作中,發(fā)現(xiàn)體檢者以亞健康人居多,其中以心理及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為主,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現(xiàn)今社會壓力較大,尤其是社會上的白領(lǐng)階層不良的生活習慣,社會生活不適應,導致心理及承受能力的下降,引起一系列亞健康的狀態(tài)[9-10]。因此,健康管理主要針對亞健康的健康管理,其中心理干預最為關(guān)鍵。
3.3健康管理的效果驗證與深化通過針對性的健康管理,觀察組亞健康人數(shù)明顯下降,體檢指標異常人數(shù)也明顯下降,說明健康管理可以明顯改善體檢人群的亞健康狀態(tài),降低體檢異常率。
由于人力、物力等條件有限,本調(diào)查中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以首次體檢結(jié)果進行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尚沒有進行健康管理模式的優(yōu)化等。健康管理后期的工作主要以健康管理模式的優(yōu)化為主,要根據(jù)不同的人群,分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進行指導和管理,把循證理論作為健康管理的主要依據(jù),提高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健康管理的效果。
[1]張冬梅. 軍隊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建設(shè)模式的探討[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3, 22(8):703-505.
[2]吳巖印, 肖 征, 王 雷, 等. 軍隊療養(yǎng)院體檢滿意度評價系統(tǒng)的實施[J]. 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 2013, 20(2):123-126.
[3]湯月霞. 健康管理在基層官兵療養(yǎng)中的應用[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3, 22(10):894-896.
[4]施 展, 胡鏡清, 彭 錦. 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16):4152-4153.
[5]辛 英, 胡 麗, 朱 琳. 探討營養(yǎng)干預在健康體檢中心中的應用[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2, 21(10):934-936.
[6]李 玲, 董 楠, 韓谷鳴. 醫(yī)院體檢中心健康管理一體化服務模式初步探討[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0, 8(11):1415-1417.
[7]曾 強, 王曉鐘, 馬俐華. 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09, 3(3):132-134.
[8]魏永堂, 王慶濤, 張 瑢. 療養(yǎng)院體檢中心實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討[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0, 19(9):787-788.
[9]鄧樞麗, 陳潤鈿, 卓金璇. 體檢中心對亞健康人群實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討[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4):907-908.
[10]郭冠男. 體檢在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18(3):1607-1608.
[11]鄧樞麗, 陳潤鈿, 卓金璇. 體檢中心對亞健康人群實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討[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4):907-908.
[12]劉 鵬. 亞健康狀態(tài)現(xiàn)狀及干預對策[J]. 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2, 18(3):201-203.
[13]郭冠男. 體檢在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13(3):1607-1608.
[14]施 展, 胡鏡清, 彭 錦. 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初探[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16):4152-4153.
[15]Chou H W, Tzeng W C, Chou Y C, et al.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military personnel[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4, 17(10):329-38.
(2014-01-10收稿 2014-04-12修回)
(本文編輯 張寓景)
EffectsEvaluationofHealthManagementinPhysicalExaminationCenterofCertainMilitarySanatorium
ZHONG Cai-jin,CHEN Juan,LI Qing-hong,XIA Ji-ping
(Clinic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Wuhan Sanatorium,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rea, Wuhan 430074)
Objective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certain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and function of health protec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disease in military physical examination.MethodsExamination results of 3 000 cases from 2010 to 2013 were management by information system, and were also monitored,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s well as risk factors for health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ResultsThe groups through health management,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nd health group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declining incidence of abnormal physical examination. Military populations through health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physical body injury.Conclusion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ilitary and non-military people crowd the subjects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reduce sub-health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duce the prevalence.
sanatorium; physical examination;health management; sub health
鐘才進,男,副主任醫(yī)師,副主任;電話:15102797128
R 197.32
A
1008-9985(2014)05-04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