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雄 石安斌 楊秋云 方文亮 翟建春 張良金
胰腺囊腺瘤的多層螺旋CT在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的應(yīng)用價值探討
吳繼雄 石安斌 楊秋云 方文亮 翟建春 張良金
目的 探討胰腺囊腺瘤的多層螺旋CT(MSCT)在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的應(yīng)用價值。方法 選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確診的胰腺囊腺瘤患者71例, 經(jīng)病理檢查, 漿液性囊腺瘤共32例分為A組, 黏液性囊性腫瘤共39例分為B組, 回顧性分析其MSCT特點,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瘤體大小、部位和囊壁是否均勻。結(jié)果 A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5.10±1.59)cm, B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9.73±3.29)cm, 兩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在頭頸部15(46.9%)例, 體尾部17(53.1%)例;B組患者在頭頸部5(12.8%)例, 體尾部34(87.2%)例, 兩組患者瘤體部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囊壁均勻24(75.0%)例, 囊壁不均勻8(25.0%)例, B組患者囊壁均勻7(17.9%)例, 囊壁不均勻32(82.1%)例, 兩組患者囊壁是否均勻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胰腺囊腺瘤的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具有較為明顯的影像學特點, MSCT在胰腺囊腺瘤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胰腺囊腺瘤;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腫瘤;MSCT
近年來胰腺囊腺瘤的發(fā)病率不斷提高, 常見的主要包括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兩種類型, 術(shù)前早期診斷對后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本院通過對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探討胰腺囊腺瘤的多層螺旋CT(MSCT)在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的應(yīng)用價值,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確診的胰腺囊腺瘤患者71例, 經(jīng)病理檢查, 漿液性囊腺瘤共32例分為A組, 黏液性囊性腫瘤共39例分為B組, A組患者男性17例, 女性15例, 平均年齡(57.2±12.1)歲, B組患者男性19例, 女性20例, 平均年齡(59.3±11.7)歲,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多層(16層)螺旋CT機(型號為SOMATOM Emotion)進行增強掃描,掃描參數(shù)為電壓120 kV, 管電流200 mA, 層厚5~7 mm, 層距5~7 mm。增強掃描靜脈注射對比劑碘海醇(300 mg/ml)注射流率3~4 ml/s, 掃描范圍為全腹部。掃描前禁食12 h, 掃描前服用溫開水1000 ml。
1.3 療效評價標準 選取本院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影像科醫(yī)生, 在不告知患者病情的情況下讀片, 記錄患者CT片中的瘤體大小、部位和囊壁是否均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組間比用t檢驗, 率之比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比較 A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5.10±1.59) cm, B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9.73±3.29) cm,兩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比較( x-±s, cm)
2.2 兩組患者瘤體部位比較 A組患者在頭頸部15(46.9%)例, 體尾部17(53.1%)例, B組患者在頭頸部5(12.8%)例, 體尾部34(87.2%)例, 兩組患者瘤體部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瘤體部位比較[n (%)]
2.3 兩組患者囊壁結(jié)構(gòu)比較 A組患者囊壁均勻24(75.0%)例, 囊壁不均勻8(25.0%)例, B組患者囊壁均勻7(17.9%)例,囊壁不均勻32(82.1%)例, 兩組患者囊壁是否均勻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胰腺囊腺瘤主要包括漿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性腫瘤,占整個囊性腫瘤的70%。漿液性囊腺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惡變極少, 好發(fā)于中老年女性[2]。形態(tài)主要呈多房型小囊,蜂窩狀, 子囊直徑約0.2~2.0 cm, 內(nèi)襯扁平或立方上皮, 邊界清楚。偶爾可見特征性中心星芒狀瘢痕伴鈣化[3]。黏液性囊性腫瘤是胰腺最常見囊性腫瘤, 分為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形態(tài)方面主要直徑常超過10 cm, 單房或多房, 內(nèi)可見大小不一分隔及壁結(jié)節(jié)[4]。內(nèi)襯高柱狀黏液上皮, CT 平掃腫瘤呈多房水樣低密度, 因內(nèi)含黏液, 其內(nèi)密度不等[5]。壁厚薄不均, 可見壁結(jié)節(jié), 增強后囊壁及分隔不規(guī)則強化[6]。在作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A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5.10±1.59)cm, B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為(9.73±3.29) cm, 兩組患者平均瘤體大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在頭頸部15(46.9%)例, 體尾部17(53.1%)例, B組患者在頭頸部5(12.8%)例, 體尾部34(87.2%)例, 兩組患者瘤體部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囊壁均勻24(75.0%)例, 囊壁不均勻8(25.0%)例, B組患者囊壁均勻7(17.9%)例, 囊壁不均勻32(82.1%)例, 兩組患者囊壁是否均勻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胰腺囊腺瘤的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具有較為明顯的影像學特點, MSCT在胰腺囊腺瘤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1] 劉陽, 程濤.多層螺旋 CT 在胰腺漿液性腺瘤與黏液性囊性腫瘤中的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3, 32(4):514-518.
[2] 鞠志國, 魯宏, 朱暉, 等.胰腺黏液性囊性腫瘤和漿液性囊腺瘤的多層 CT 對比研究,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32):20.
[3] 殷小平, 梁廣路, 田笑, 等.胰腺囊性腫瘤的多層螺旋 CT 表現(xiàn).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1, 27(03):472-475.
[4] 張琳琳.胰腺黏液性囊腫和漿液性囊腺瘤的多層螺旋 CT 診斷.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11):47-47.
[5] 韓志江, 龔向陽.陳文輝.16 層螺旋 CT 在卵巢良性囊性占位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1(1):62-65.
[6] 胥繼承, 陳頡, 劉東.胰腺囊腺瘤的多層螺旋 CT 診斷價值探討.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2, 21(8):1211-1213.
2014-04-04]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中信惠州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