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佬
在東馬來西亞,也就是北婆羅洲旅行,總是比在西馬來西亞要放松,帶著熱帶的慵懶感——有部分原因是基礎建設造成的,從新加坡到泰國的西馬經(jīng)濟線上,高速公路布滿了整個半島,但是在偌大的婆羅洲(這個世界第三大島的面積幾乎與華東六省相當),從美里到古晉的沙撈越公路干線,如今還只是兩車道,一共260公里的路程,車程卻需要12-14小時,被三個國家劃分。
“一個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政府的宣傳和制定族群和平政策的口號,但往往遭到人們的吐槽——不用說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其他土著在大馬機會上的差異,東馬和西馬基礎建設的懸殊就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同一個馬來西亞。
有意思的是,若是讓馬來亞半島的資金流動到東馬來,北婆羅洲的人民也不會答應。作為對建國時沙巴和沙撈越加入馬來西亞聯(lián)邦的回報,馬來西亞政府賦予這兩個地區(qū)相當高的自治權,西馬的人除非得到批準,是不能隨便到沙巴和沙撈越工作生活的;而即使沙巴和沙撈越的人民也不能彼此隨便居留工作,這便是馬來西亞著名的“一國三制”。對游客來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從西馬飛到東馬,機場會要求看你的護照并再蓋一個本州的入境章。
三年前的夏天,我從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最東邊的美里小城中心漂亮的海邊旅店出來,匆匆趕去汽車站,準備搭長途汽車進入婆羅洲的內(nèi)河地帶。汽車站外頭,是一排排煙火繚繞的大排檔,香氣誘人。豬大腸、大排、豬耳朵在爐火上滋滋作響。
噴香的,帶有赤道迷人香料的烤肉端上來,我才發(fā)現(xiàn),剛才攤主說的是英文。抬眼望過去,烤肉攤上大多是深膚色,只著短衫的少年少女,明顯不是華人。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已經(jīng)跟婆羅洲的森林主人——達雅人相遇了。這真的是他們的地盤了,不然一個穆斯林當政國家的車站,居然能容許被烤豬肉的香氣籠罩,這實在是很奇特的體驗,作為外國人的我心底就有了一種“秘密同盟”的隱約親切感。要知道,在亞庇或者吉隆坡這樣的大城市里,連很多華人開的餐廳,為了吸引更多的食客都聲稱沒有豬肉。
這是馬來西亞或者說馬來-印尼群島的無數(shù)秘密之一——即使說著同屬南島語系的語言,群島上人們的精神領域也是大不相同的。即使越來越多的外來移民擴充著這一地域的穆斯林人口,但伊斯蘭教從來不是這一地域的全部特色。尤其在與馬來半島相比人煙稀少的婆羅洲,在那些秘密叢林里,講伊班語和其他土著語言的人里,皈依基督教的不在少數(shù)。他們在藏身的山水中構造漂亮的船屋,那些“原始”的祭祀仍然在那里進行,只是在今天,砍人頭做祭品的部分已被砍雞頭來替代。
殖民地時期,華人在沿海搭建了大部分的建筑,如今在亞庇的騎樓下。仍有融匯了閩粵氣韻的茶室里,中藥味的肉骨茶和南洋的咖啡同時在出售。
整個馬來群島如何伊斯蘭化的歷史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梢源_定的是,在中國的唐朝時期,阿拉伯商人已經(jīng)在馬六甲海峽兩岸聚集,但生活在海島上的人們轉換信仰仍然需要好幾百年,一直到20世紀。最早關于群島伊斯蘭教的記載,是1292年馬可·波羅返歐時路過的北蘇門答臘小城Perlak,這里聚集著海外和本土的穆斯林,但馬可波羅也說了,Perlak“被非穆斯林的城鎮(zhèn)包圍著”,證明那時的伊斯蘭教并非主流。
婆羅洲全面伊斯蘭化的步伐,遜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或許是因為它實在太龐大了。即使在文萊蘇丹最有權勢的年代,婆羅洲那些中央高山和河流的地帶,原住民仍然信奉萬物有靈。而在婆羅洲,山地里的達雅人入伊斯蘭教的始終相當有限,后來在英國人的影響下皈依了基督教。
沙撈越的伊斯蘭面貌在北婆羅洲三地中本來就相對最淺;而在歷史以來,始終受到棉蘭老島影響的沙巴,城市和鄉(xiāng)村的面貌也都還算得上多元。
而真正的伊斯蘭堡壘是文萊??捎幸馑嫉氖?,或許是因為沒有受到移民沖擊的原因(文萊入籍的政策比起沙巴苛刻得多),文萊的居民比起沙巴,小而富,所謂倉廩足,知禮節(jié)。
這個被古代中國人稱為渤泥的小國,早在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就東傳至此,建立的蘇丹國,僅比蘇門答臘島的亞齊晚上百年。永樂六年(1408年),文萊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來中國訪問,于當年十月病故于南京,葬于安德門外石子崗;后經(jīng)戰(zhàn)亂,國王墓一度渺不可尋。 百年之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先后到來這里,最終在1888年,蘇丹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沙撈越直接落入了一個英國人“拉賈”(王的意思)手中,成為英國東方殖民史的傳奇之一。
獨立以后,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tǒng)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jīng)濟,在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
不足40萬人口的文萊,有原住民,但水上屋已觀光化;也有外勞工人,可在這個找不到煙酒的國家,外來工也如穆斯林一樣規(guī)規(guī)矩矩,每天過著平靜生活。
作為東南亞最嚴格的伊斯蘭國家,文萊嚴格禁煙禁酒,更不要提賭博和卡拉OK這樣的娛樂場所,大規(guī)模的聚會要向國王申請,除了唯一的娛樂場所——一間老舊的電影院,僅剩的夜生活就是一家人圍爐夜話,或讀書看報,或看電視嗑瓜子聊天。市中心最大的雅雅桑購物中心,總是門可羅雀,也沒什么貨品好買。
住在文萊的外國人,可能遇見的唯一夜生活場所,就是市中心JALAN SULTAN(蘇丹路)上匯豐銀行旁邊的兩三間咖啡廳,那里在周末會營業(yè)到凌晨1點,除此之外,夜晚的文萊,再無他人,甚至也沒有車,如果車遇見人,一定禮讓停駛的。
步行在文萊的斯里巴加灣市,半天多就可以參觀完這個并無高樓大廈,清真寺和住宅疏懶地插在河流兩岸的赤道小城。只要背著個包在街上勤于問路,經(jīng)常就會有熱心人主動停下來,開車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如果參觀河對岸的老清真寺晚了,過了公交6點的收班時間,向警察求助,他們一定會很快地把你送回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