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曉蒼
(陜西省商洛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陜西商洛 726000)
大棚雙膜冬馬鈴薯—夏黃瓜—秋延番茄高產(chǎn)高效栽培
瞿曉蒼
(陜西省商洛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陜西商洛 726000)
瞿曉蒼,男,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馬鈴薯和設施蔬菜栽培技術研究,電話:0914-8081751,E-mail:quxiaocang@163.com
陜西省商洛市探索出大棚雙膜冬播馬鈴薯—夏栽黃瓜—秋延后種番茄的高產(chǎn)高效栽培模式,年平均每667 m2凈收益32 357.7元,解決了中溫區(qū)不能用塑料大棚進行周年連續(xù)種植蔬菜的難題,且栽培技術簡單,菜農(nóng)容易掌握。
近年來,筆者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通過試驗示范大棚雙膜冬馬鈴薯—夏黃瓜—秋延番茄高產(chǎn)高效栽培模式,探索出在中溫區(qū)塑料大棚周年生產(chǎn)的新途徑,產(chǎn)量和效益十分可觀,且栽培技術簡單,菜農(nóng)易掌握,受到農(nóng)民的普遍歡迎。
馬鈴薯平均每 667 m2產(chǎn)量 1 965.6 kg,以 3.7 元·kg-1計,總產(chǎn)值7 272.7元,扣除種植成本470 元(種子260元、化肥120元、地膜60元、農(nóng)藥 30 元),每 667 m2凈產(chǎn)值 6 802.7 元;黃瓜平均每 667 m2產(chǎn)量 4 900 kg, 以 2.2 元·kg-1計,產(chǎn)值 10 780元,扣除種植成本845元(種子125元、化肥510元、農(nóng)藥150元、地膜60元),每667 m2凈產(chǎn)值 9 935 元;秋延番茄平均每 667 m2產(chǎn)量 6 500 kg,以3.0元·kg-1,產(chǎn)值19 500元,扣除種植成本880元(種子300元、化肥420元、農(nóng)藥100元、地膜 60元),每 667 m2凈產(chǎn)值 18 620元。該栽培模式總產(chǎn)值37 552.7元,扣除種植成本2 195元,每年每 667 m2棚膜 1 500 元〔棚膜 3 000 元,可用2 a (年)〕、大棚折舊費1 500元〔建棚費用15 000元,按使用壽命10 a(年)計〕等5 195元外,該模式每 667 m2凈收益 32 357.7 元。
馬鈴薯于12月上中旬播種,翌年5月上旬收獲;夏黃瓜4月中旬育苗,5月上旬馬鈴薯收獲后及時整地移栽,6月上旬始收,8月上中旬拉秧;番茄7月中旬育苗,8月上中旬黃瓜拉秧后移栽,9月中旬始收,11月中下旬拉秧。
馬鈴薯選用早熟高產(chǎn)菜用型品種早大白,黃瓜選用中研白莎、津優(yōu)35號、津優(yōu)38號等,番茄選用中研958、中研988、金棚1號等。
4.1 地塊選擇 選擇的大棚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結構疏松,地塊平整,棚長50~60 m、寬6~8 m。大棚內(nèi)土壤墑情較好,可直接播種;如墑情差,需灌水造墑后播種。
4.2 選用良種 馬鈴薯盡量使用脫毒種薯,若是當年從外地調(diào)運的,播前進行種薯催芽,即在播前15~20 d(天),將種薯平鋪在室內(nèi)散射光條件下,室溫控制在15~18 ℃,相對濕度60%~70%,每隔一天翻動1次,待種薯發(fā)綠、幼芽萌發(fā)呈紫綠色時切塊。催芽過程中淘汰病、爛、壞薯塊。若是當?shù)匾逊N植一年以上的種薯,可不必催芽,直接切塊播種。
4.3 施足底肥 雙膜馬鈴薯一般不進行培土和追肥,一定要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農(nóng)家肥2 500~ 3 000 kg、磷酸二銨(含 N 16%、P2O544%)15~20 kg、 尿 素( 含 N 46%)10 kg、 硫 酸 鉀( 含 K2O 45%)10~15 kg或金谷牌馬鈴薯專用肥(N 14%、P2O56%、K2O 15%)50~80 kg,于播前結合翻地開溝一次性施入。
4.4 適時早播,合理密植 商洛市低熱區(qū)適宜播期為11月下旬,中溫區(qū)為12月上中旬,此時棚外氣溫約3 ℃,晴天棚內(nèi)溫度可達10~12 ℃,地膜下可達14~15 ℃,陰天棚內(nèi)溫度5~6 ℃,地膜下在8 ℃左右,可保證種薯幼芽的萌發(fā)與生長(馬鈴薯幼芽在10 cm地溫穩(wěn)定在5~7 ℃時即可正常萌發(fā)與生長)。最好選擇晴暖無風、棚內(nèi)溫度較高時播種,選用寬80 cm的地膜,起壟栽培,每壟2行,行 距 40~45 cm, 株 距 26~30 cm, 每 667 m2播 4 000~4 500 穴。
4.5 加強田間管理 播后棚內(nèi)白天溫度應在18~20 ℃,夜間 10~15 ℃,25 d(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時要隨時檢查,及時放苗,避免燒苗。當棚內(nèi)溫度達到25 ℃時應及時揭開棚膜通風、降溫,若生長前期遇到寒流或大風大雪天氣,應在棚外加蓋草簾保溫。播后視土壤墑情澆1次水,保證苗齊、苗全,苗期、現(xiàn)蕾期、花期各澆1次水,生長期如缺肥,可結合澆水每667 m2施尿素5 kg。開春溫度回升較快,若薯苗發(fā)生徒長,可用40%多效唑溶液噴霧,花期結合葉面追肥噴施1次膨大素,葉面肥為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膨大素濃度為0.8~1.0 mg·L-1,以防止馬鈴薯生長后期脫肥,促進塊莖生長。若有晚疫病發(fā)生,可對病株周圍用72%霜脲·錳鋅(百思特)粉劑600~800倍液,或3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天)噴1次,連噴2~3次。
4.6 適時收獲 雙膜栽培的馬鈴薯一般在4月下旬成熟,可根據(jù)市場行情,及時分批收獲,以獲取較好的經(jīng)濟收益。
5.1 播種育苗 4月中旬氣溫較低,黃瓜育苗應在小拱棚中進行,營養(yǎng)土選用未種過黃瓜的田園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體積比2∶1充分混合,同時加入磷酸二銨1 kg、40%多菌靈粉劑40 g,混勻后裝入8 cm×10 cm的營養(yǎng)缽內(nèi),七分滿即可,待播。種子先用清水泡3~4 h(小時),然后撈出,用濕毛巾包住,裝入小塑料袋內(nèi),置于陰涼處催芽,當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播前先將營養(yǎng)缽澆透,然后將種子平放于營養(yǎng)缽內(nèi),最后覆1 cm厚的過篩細土。播后48 h(小時)內(nèi),如遇炎熱天氣,需用遮陽網(wǎng)遮陰,幼苗出土后,澆1次水。定植前10 d(天)進行分級倒苗,將大小一致的幼苗放在一起,同時加大缽間距,當幼苗株高8~10 cm時定植。
5.2 整地施肥 馬鈴薯5月上旬收獲后,去掉棚膜,立即進行深翻整地,結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 2 000~2 500 kg作基肥,深翻后開溝,溝內(nèi)撒施磷酸二銨20~30 kg、過磷酸鈣(P2O516%)25 kg。 然 后 做 壟, 壟 寬 60~70 cm、 高18~20 cm,溝寬 50~60 cm。
5.3 移栽定植 每壟栽2行,株距30~35 cm,每667 m2栽 5 000 株左右。
5.4 田間管理 當幼苗7~8片葉、株高20~25 cm時,及時搭架。全生育期需追肥4~5次,每次每 667 m2追施尿素 8~10 kg,同時可用 0.3% 磷酸二氫鉀、綠旺1號600~800倍液(黃腐酸鉀 50 g·L-1,河北綠旺生態(tài)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等進行葉面噴施。及時摘除下部老葉、黃葉。露地栽培的黃瓜,病蟲害相對較輕,枯萎病可選用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7~8 d(天)噴1次,共噴3次;霜霉病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每隔7 d(天)噴1次,連噴2次;白粉病用30%氟菌唑(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天)噴1次,連噴2~3次。5.5 采收 6月上旬開始采收,一般隔天采收1次,以確保果實鮮嫩和植株旺盛生長。
6.1 培育壯苗 采用小拱棚遮陽避雨育苗。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放入55 ℃溫水中浸泡15 min(分),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放入常溫水中浸泡3~4 h(小時),取出陰干待播。營養(yǎng)土選用未種過番茄的田園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體積比2∶1進行充分混合,同時加入磷酸二銨2 kg,混勻后裝入營養(yǎng)缽內(nèi)。播種前先將營養(yǎng)缽澆透,然后將種子平放于營養(yǎng)缽內(nèi),最后覆0.5 cm厚的過篩細土,4~5 d(天)即可出苗,整個苗期要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2~3次,苗期適當控制肥水,避免徒長。
6.2 整地施肥 夏黃瓜拉秧后及時清除殘枝病葉,并進行深翻整地,同時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 2 000~2 500 kg、磷酸二銨 25 kg 作基肥,并暴曬5~7 d(天)后整地開深溝起壟,壟寬60~70 cm,溝寬 50~60 cm。
6.3 定植 選陰天或晴天傍晚定植,行距70 cm,株距 25~28 cm,雙行移栽,每 667 m2栽 3 400 株左右。栽后及時澆水。
6.4 定植后的管理 緩苗后要及時施提苗肥,每667 m2用尿素5 kg左右。當?shù)?~2穗果膨大、第3~4穗果坐住后每667 m2施磷酸二銨20 kg左右。另外,果實膨大期可用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以促進果實生長發(fā)育,同時要做好?;ū9褪韫ぷ鳌;ㄆ谟脻舛葹?0~15 mg·kg-1的2,4-D蘸花,注意不能漏蘸重蘸。一般每穗留4~5個果即可。
6.5 溫度管理 秋延后栽培番茄在10月中旬根據(jù)氣溫變化及時蓋膜。若棚內(nèi)溫度較高,可加大上下部通風口,使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15~18 ℃。隨外界氣溫下降,逐漸縮小通風口,尤其是下部的通風口。11月中旬,棚內(nèi)白天溫度晴天18 ℃左右,陰天15 ℃左右,基本可滿足膨大果實轉色需求,可保證后幾茬果實的正常成熟,有條件的可在陰天和夜間加蓋保溫被,效果更好。
6.6 病蟲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盡量減少農(nóng)藥用量。番茄晚疫病在發(fā)病初期用72%代森錳鋅·霜脲氰(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每隔7~10 d(天)噴1次,連續(xù)3~4次。發(fā)現(xiàn)番茄青枯病要立即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周圍淋灌77%氫氧化銅(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 掃細)懸浮液800倍液,隔7~10 d(天)1次,連續(xù)2~3次。番茄灰霉病可用40%嘧霉胺(施灰樂)懸浮劑1 000倍液噴施2~3次,隔7~10 d(天)噴1次。注意農(nóng)藥要交替使用,要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
6.7 適時采收 番茄一般在9月中下旬開始采收,為不影響后茬番茄的生長,以防營養(yǎng)過多地消耗在頭茬果上,頭茬果實轉白后即可采收,在室溫下放10 d(天)左右自然轉紅上市。
2014-01-15;接受日期: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