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
以色列的埃雷茲口岸,是進入加沙的唯一陸地通道。出境大堂空蕩蕩的,算了一下,加上我和我的同事,七個人,都是記者。
出了出入境大樓,一道鐵門自動打開,然后是一條長長的走廊。正在發(fā)愁,一輛高爾夫球車出現(xiàn)在眼前。幾分鐘后,我們來到了被稱為第45號區(qū)的空地,這里有一輛出租車等候著客人,兩分鐘后,我們來到了第44號區(qū)。從這里開始,正式進入了加沙巴勒斯坦控制區(qū)。
路邊一張桌子,兩名加沙警察登記每一個入境記者的護照,算是完成了入境登記。這是一個奇怪的過程,不管是剛才出境以色列還是此刻入境加沙,我們的護照上都不會留有任何痕跡。一個是避免護照持有人未來去其他中東國家被拒絕入境,因為以色列和這些國家依然處于敵對狀態(tài),一個則還不是國家。
來到一個邊境村莊。之前幾天,這里一戶剛剛遭到轟炸,因為男主人被指是圣戰(zhàn)組織的負責人。和周邊其他住宅不同,這家門口插著黑色的圣戰(zhàn)旗幟。男人女人們拿著大大小小的包裹從屋子里面匆匆忙忙地走出來,一些不愿接受訪問,原來在他們家的屋頂上,發(fā)現(xiàn)了以色列軍方空投的傳單,警告他們離開,稍后會有空襲。另外幾個看到我們的攝影機,停下來講述她們的遭遇:轟炸炸死了五個人,她們當中,有的失去了丈夫,有的失去了孩子,還有五個孩子,失去了父母。
離開這個村莊大約15分鐘,來到另外一棟被炸毀的民居前。兩個身穿黑色T恤的年輕人坐在樓前的樹陰下。這是他們的家,也是被以色列認定的圣戰(zhàn)組織成員的家。和之前一戶一樣,樓房的邊上,圣戰(zhàn)旗幟,還有哈馬斯領導人的大型海報。年輕人堅持,面對鏡頭一定要用帽子蓋著臉。我問他們,是抵抗分子嗎?對方搖頭:“我們都是平民?!?/p>
年輕人告訴我們,就在轟炸前,他的父親接到了以色列的警告電話,就在他們?nèi)宜腥颂拥降讟堑臅r候,炸彈打了進來,爆炸。還好,沒有傷亡。
這一次的沖突,因為三個猶太年輕人的死亡開始。三名居住在西岸猶太定居點的年輕人被巴勒斯坦人綁架殺害,以色列政府認定是西岸哈馬斯所為,于是展開打擊行動。加沙的哈馬斯認為,這是以色列政府借機欺凌巴勒斯坦人,加上之后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到猶太極端分子殺害,于是向以色列發(fā)射火箭彈。
以色列認定,自己的空襲行動是為了保護國民,不想讓自己的國民生活在恐懼當中。從耶路撒冷到特拉維夫,再到靠近加沙的以色列南部城市,也就是幾天時間,我們經(jīng)歷了每天面對來自加沙無定向的火箭彈,警報聲時而響起的日子。雖然以色列的“鐵穹”可以攔截九成以上的火箭彈,但是我們也目睹了在邊境城市被炸穿的房屋,燒毀的油站,被彈片擊中的傷者。
只是,以色列的定點清除哈馬斯軍事設施造成的平民死傷,遠遠超過了哈馬斯刻意射向以色列人口密集地區(qū)的火箭彈造成的損害,這讓以色列自認合法合理的自衛(wèi),在外界眼中變得不合情。盡管以色列政府不斷指責哈馬斯用平民來作為人盾保衛(wèi)軍事設施和武器,但在哈馬斯持續(xù)這樣做的時候,最終變成了以色列要面對的難題:如何既要摧毀哈馬斯發(fā)射火箭彈的能力,又不能傷害無辜?
采訪一個以色列學者,他說,以色列和哈馬斯,其實就是大象和螞蟻之間的較量,既然我們已經(jīng)是大象了,還有必要展現(xiàn)我們的強大給對方看嗎?至于哈馬斯,這位參與起草奧斯陸協(xié)議的老人感嘆:到現(xiàn)在也不懂,為何他們會拿民眾的生命作為武器。
(石良月摘自《外灘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