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李銘+陳奇凌+鄭強卿
摘要:以3年生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駿棗產量及果實品質的變化,考察合理的栽植模式?結果表明,在駿棗成熟期,不同栽植模式之間產量差異明顯,模式M3(4 995株/hm2)的產量最高,為7 528.8 kg/hm2;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果實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維生素C含量變化不明顯?綜合各項指標,模式M3處理效果為佳?
關鍵詞: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栽植密度;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5.1;S6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1-2567-02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 Fruit
WANG Jing-jing,LI Ming,CHEN Qi-ling,ZHENG Qiang-qing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Three-year-old Junzao (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changes to find a suitable cropping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had obvious difference at the maturity of Junzao. Mode 3(4 995 plant/hm2) had the highest yield performance, reaching 7 528.8 kg/hm2.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VC cont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M3 (4 995 plant/hm2)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s.
Key words: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planting density;yield;quality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疆計劃項目(2011BAD48B03);兵團創(chuàng)新青年基金項目(2012CB024);國家“973”計劃前期預研專項(2010CB134406)
棗(Ziziphus jujuba Mill.)為鼠李科(Rhamnaeeae)棗屬(Ziziphus Mill.)植物[1],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也是我國當今第一大干果和第七大果樹樹種[2]?南疆地區(qū)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降水少,蒸發(fā)大,空氣極端干燥,晝夜溫差大,具有優(yōu)質棗栽培的條件?近年來,隨著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棗成為目前市場前景看好的經濟林樹種,在廣闊的南疆地區(qū),棗產業(yè)的發(fā)展突飛猛進,面積迅速增加,已經成為南疆地區(qū)又一支柱產業(yè),成為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3]?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多地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但由于缺乏對合理栽植密度的選擇依據,效益不明顯?本研究針對目前南疆地區(qū)常見的幾種栽植模式進行小區(qū)試驗,調查不同栽培模式對駿棗(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棗農在栽植密度選擇方面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在新疆兵團農一師十團進行?試驗材料為3年生駿棗,采用小冠疏層形整形方式?植株生長健壯,正常管理?試驗設4個處理,種植密度分別為M1 17 775株/hm2,M2 13 320株/hm2,M3 4 995 株/hm2,M4 1 665 株/hm2?
1.2方法
在駿棗采收期,每個處理隨機抽取10株進行單采單收,根據單株產量和栽植密度計算產量?果實單果重采用電子秤測量30粒單果,取平均值?采用電子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果實維生素C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4]?
1.3數據處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對各項指標進行(LSD)最小顯著差數法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的果實性狀和產量
表1為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的性狀和產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模式M3的單果重最大,且和模式M1?M2差異顯著?模式M4果實縱徑?橫徑較大,果形指數相對較小,其果實縱徑?橫徑大于模式M3,但單果重小于模式M3?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駿棗的產量先逐漸增加,當栽植密度過大時,產量開始減小,模式M3駿棗的產量在各處理中表現最高,為7 528.8 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2.2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是棗果實品質的主要影響因子?各種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如圖1所示,果實成熟期,模式M3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達到32.4%,顯著高于其他模式?模式M3和模式M4的栽植密度較小,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模式M1和模式M2,模式M1和模式M2之間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
2.3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
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如圖2所示,不同栽植模式下測得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均在133 mg/kg以上,模式M1?M2?M3之間栽植密度相差較大,但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在所設栽植模式中,模式M4栽植密度最小,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最小,與其他模式之間差異顯著?
3小結與討論
目前,新疆棗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矮化密植栽培成為南疆棗種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主要依靠提高單位面積株數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產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模式M3的產量顯著高于模式M4,增加栽植密度能增加棗單位面積產量;模式M1?M2的產量低于模式M3,說明棗樹密植栽培并不是越密越好,密度的增加導致群體之間和個體之間對光照?水分的競爭加劇,單株產量和品質降低?所以,棗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的提高,不能僅靠增加單位面積的植株數,而應在保證一定栽植密度的情況下努力提高單株產量來增加棗樹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僅從栽植密度上進行試驗,模式M3 4 995株/hm2的效果為佳?在實際栽培管理中,應結合整形修剪技術,確保通風透光,提高樹體同化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產量?品質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玉星.果樹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 劉孟軍.國內外棗樹生產和科研的主要進展[A].首屆全國干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究討論文集[C].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
[3] 李林,張文新,蘇柳蕓.南疆地區(qū)紅棗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戰(zhàn)略思考[J].北方果樹,2008(1):35-37.
[4] 鄒琦.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摘要:以3年生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駿棗產量及果實品質的變化,考察合理的栽植模式?結果表明,在駿棗成熟期,不同栽植模式之間產量差異明顯,模式M3(4 995株/hm2)的產量最高,為7 528.8 kg/hm2;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果實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維生素C含量變化不明顯?綜合各項指標,模式M3處理效果為佳?
關鍵詞: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栽植密度;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5.1;S6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1-2567-02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 Fruit
WANG Jing-jing,LI Ming,CHEN Qi-ling,ZHENG Qiang-qing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Three-year-old Junzao (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changes to find a suitable cropping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had obvious difference at the maturity of Junzao. Mode 3(4 995 plant/hm2) had the highest yield performance, reaching 7 528.8 kg/hm2.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VC cont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M3 (4 995 plant/hm2)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s.
Key words: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planting density;yield;quality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疆計劃項目(2011BAD48B03);兵團創(chuàng)新青年基金項目(2012CB024);國家“973”計劃前期預研專項(2010CB134406)
棗(Ziziphus jujuba Mill.)為鼠李科(Rhamnaeeae)棗屬(Ziziphus Mill.)植物[1],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也是我國當今第一大干果和第七大果樹樹種[2]?南疆地區(qū)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降水少,蒸發(fā)大,空氣極端干燥,晝夜溫差大,具有優(yōu)質棗栽培的條件?近年來,隨著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棗成為目前市場前景看好的經濟林樹種,在廣闊的南疆地區(qū),棗產業(yè)的發(fā)展突飛猛進,面積迅速增加,已經成為南疆地區(qū)又一支柱產業(yè),成為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3]?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多地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但由于缺乏對合理栽植密度的選擇依據,效益不明顯?本研究針對目前南疆地區(qū)常見的幾種栽植模式進行小區(qū)試驗,調查不同栽培模式對駿棗(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棗農在栽植密度選擇方面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在新疆兵團農一師十團進行?試驗材料為3年生駿棗,采用小冠疏層形整形方式?植株生長健壯,正常管理?試驗設4個處理,種植密度分別為M1 17 775株/hm2,M2 13 320株/hm2,M3 4 995 株/hm2,M4 1 665 株/hm2?
1.2方法
在駿棗采收期,每個處理隨機抽取10株進行單采單收,根據單株產量和栽植密度計算產量?果實單果重采用電子秤測量30粒單果,取平均值?采用電子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果實維生素C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4]?
1.3數據處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對各項指標進行(LSD)最小顯著差數法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的果實性狀和產量
表1為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的性狀和產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模式M3的單果重最大,且和模式M1?M2差異顯著?模式M4果實縱徑?橫徑較大,果形指數相對較小,其果實縱徑?橫徑大于模式M3,但單果重小于模式M3?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駿棗的產量先逐漸增加,當栽植密度過大時,產量開始減小,模式M3駿棗的產量在各處理中表現最高,為7 528.8 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2.2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是棗果實品質的主要影響因子?各種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如圖1所示,果實成熟期,模式M3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達到32.4%,顯著高于其他模式?模式M3和模式M4的栽植密度較小,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模式M1和模式M2,模式M1和模式M2之間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
2.3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
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如圖2所示,不同栽植模式下測得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均在133 mg/kg以上,模式M1?M2?M3之間栽植密度相差較大,但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在所設栽植模式中,模式M4栽植密度最小,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最小,與其他模式之間差異顯著?
3小結與討論
目前,新疆棗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矮化密植栽培成為南疆棗種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主要依靠提高單位面積株數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產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模式M3的產量顯著高于模式M4,增加栽植密度能增加棗單位面積產量;模式M1?M2的產量低于模式M3,說明棗樹密植栽培并不是越密越好,密度的增加導致群體之間和個體之間對光照?水分的競爭加劇,單株產量和品質降低?所以,棗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的提高,不能僅靠增加單位面積的植株數,而應在保證一定栽植密度的情況下努力提高單株產量來增加棗樹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僅從栽植密度上進行試驗,模式M3 4 995株/hm2的效果為佳?在實際栽培管理中,應結合整形修剪技術,確保通風透光,提高樹體同化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產量?品質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玉星.果樹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 劉孟軍.國內外棗樹生產和科研的主要進展[A].首屆全國干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究討論文集[C].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
[3] 李林,張文新,蘇柳蕓.南疆地區(qū)紅棗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戰(zhàn)略思考[J].北方果樹,2008(1):35-37.
[4] 鄒琦.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摘要:以3年生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下駿棗產量及果實品質的變化,考察合理的栽植模式?結果表明,在駿棗成熟期,不同栽植模式之間產量差異明顯,模式M3(4 995株/hm2)的產量最高,為7 528.8 kg/hm2;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果實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維生素C含量變化不明顯?綜合各項指標,模式M3處理效果為佳?
關鍵詞: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栽植密度;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5.1;S6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1-2567-02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 Fruit
WANG Jing-jing,LI Ming,CHEN Qi-ling,ZHENG Qiang-qing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Three-year-old Junzao (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changes to find a suitable cropping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had obvious difference at the maturity of Junzao. Mode 3(4 995 plant/hm2) had the highest yield performance, reaching 7 528.8 kg/hm2.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VC cont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M3 (4 995 plant/hm2)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s.
Key words: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planting density;yield;quality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疆計劃項目(2011BAD48B03);兵團創(chuàng)新青年基金項目(2012CB024);國家“973”計劃前期預研專項(2010CB134406)
棗(Ziziphus jujuba Mill.)為鼠李科(Rhamnaeeae)棗屬(Ziziphus Mill.)植物[1],是我國最古老的果樹,也是我國當今第一大干果和第七大果樹樹種[2]?南疆地區(qū)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降水少,蒸發(fā)大,空氣極端干燥,晝夜溫差大,具有優(yōu)質棗栽培的條件?近年來,隨著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棗成為目前市場前景看好的經濟林樹種,在廣闊的南疆地區(qū),棗產業(yè)的發(fā)展突飛猛進,面積迅速增加,已經成為南疆地區(qū)又一支柱產業(yè),成為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3]?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多地采用矮化密植栽培,但由于缺乏對合理栽植密度的選擇依據,效益不明顯?本研究針對目前南疆地區(qū)常見的幾種栽植模式進行小區(qū)試驗,調查不同栽培模式對駿棗(Zizyphus jujube cv. Jun zao)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棗農在栽植密度選擇方面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在新疆兵團農一師十團進行?試驗材料為3年生駿棗,采用小冠疏層形整形方式?植株生長健壯,正常管理?試驗設4個處理,種植密度分別為M1 17 775株/hm2,M2 13 320株/hm2,M3 4 995 株/hm2,M4 1 665 株/hm2?
1.2方法
在駿棗采收期,每個處理隨機抽取10株進行單采單收,根據單株產量和栽植密度計算產量?果實單果重采用電子秤測量30粒單果,取平均值?采用電子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果實維生素C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4]?
1.3數據處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對各項指標進行(LSD)最小顯著差數法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的果實性狀和產量
表1為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的性狀和產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模式M3的單果重最大,且和模式M1?M2差異顯著?模式M4果實縱徑?橫徑較大,果形指數相對較小,其果實縱徑?橫徑大于模式M3,但單果重小于模式M3?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駿棗的產量先逐漸增加,當栽植密度過大時,產量開始減小,模式M3駿棗的產量在各處理中表現最高,為7 528.8 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
2.2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是棗果實品質的主要影響因子?各種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如圖1所示,果實成熟期,模式M3駿棗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達到32.4%,顯著高于其他模式?模式M3和模式M4的栽植密度較小,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模式M1和模式M2,模式M1和模式M2之間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顯著?
2.3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維生素C含量的變化
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如圖2所示,不同栽植模式下測得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均在133 mg/kg以上,模式M1?M2?M3之間栽植密度相差較大,但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在所設栽植模式中,模式M4栽植密度最小,駿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最小,與其他模式之間差異顯著?
3小結與討論
目前,新疆棗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矮化密植栽培成為南疆棗種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主要依靠提高單位面積株數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不同栽植模式下駿棗產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模式M3的產量顯著高于模式M4,增加栽植密度能增加棗單位面積產量;模式M1?M2的產量低于模式M3,說明棗樹密植栽培并不是越密越好,密度的增加導致群體之間和個體之間對光照?水分的競爭加劇,單株產量和品質降低?所以,棗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的提高,不能僅靠增加單位面積的植株數,而應在保證一定栽植密度的情況下努力提高單株產量來增加棗樹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僅從栽植密度上進行試驗,模式M3 4 995株/hm2的效果為佳?在實際栽培管理中,應結合整形修剪技術,確保通風透光,提高樹體同化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產量?品質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玉星.果樹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 劉孟軍.國內外棗樹生產和科研的主要進展[A].首屆全國干果生產與科研進展學術研究討論文集[C].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
[3] 李林,張文新,蘇柳蕓.南疆地區(qū)紅棗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戰(zhàn)略思考[J].北方果樹,2008(1):35-37.
[4] 鄒琦.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