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喬+包錦淵+溫馨+沈寧東+韋梅琴+李寧+白世俊
摘要:用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化學常規(guī)方法測定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不同形狀塊根中的有效成分。結果表明,蕨麻各不同形狀的塊根中營養(yǎng)成分均豐富、齊全,其中粗蛋白質含量為11.80%,總糖26.64%,粗脂肪1.17%,主要含VK、VC、VE等維生素和18種氨基酸;球狀塊根中淀粉、多糖等含量較高,分別為22.50%、9.82%,適口性好,可用于開發(fā)食用產(chǎn)品;棒狀塊根中活性成分含量明顯較高,其中總黃酮、鞣質含量分別為4.67%、2.75%,可用于開發(fā)藥用及保健品。
關鍵詞: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不同形狀塊根;有效成分;測定分析
中圖分類號: R28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1-2591-03
Active Ingredien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uberous Root of Tibetan Medicine Potentilla
LI Jun-qiao1,2,BAO Jin-yuan1,2,WEN Xin3,SHEN Ning-dong4,WEI Mei-qin4,LI Ning4, BAI Shi-jun1,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ing 810007, China; 2. Qinghai Provincial Biotechnology and Analytical Test Key Laboratory, Xining 810007, China; 3.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270, China; 4.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different form tuberous root of Potentilla anserine L.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chemical conventional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nutrients in the different shapes of P. anserine L. roots were rich and complete, with 11.80% protein, 26.64% total sugar, 1.17% fat mainly containing VK,VC,VE and other vitamins and 18 kinds of amino acids. In globular and rod roots of P. anserine L., the content of starch and polysaccharide were 22.50% and 9.82%, respectively. Rod-shaped tuberous root of Potentilla anserine L. had higher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Contents of flavonoids, tannins were 4.67% and 2.75%, respectively. It could be used in developing medicinal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Key words: Juema(Potentilla anserine L.); tuberous root of different form; active ingredient
基金項目:科技部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2010GB2G005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607026,30660019);青海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2-Z-907);青海省重點攻關項目(2005-N-158)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又稱蕨麻委陵菜、曲尖委陵菜、人參果、延壽草,是鵝絨委陵菜的變種,屬薔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屬(Potentilla)[1],多分布于中國青海、西藏等高寒地區(qū),是一種具有匍匐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利用根系及匍匐莖進行無性繁殖[2]。蕨麻塊根膨大,富含各種營養(yǎng)成分,藏族歷來作為藥食兼用的保健品使用。在我國一些古代藏族藥典及地方書籍中曾多次提及,蕨麻的全草及塊根均可入藥,具有內臟止血、健脾胃、止熱瀉的功效[3-12]。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它的營養(yǎng)及活性成分做了初步的研究[13-21],證實蕨麻塊根不僅營養(yǎng)成分齊全,而且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抗應激能力,具有抗疲勞、抗缺氧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22-27]。
蕨麻塊根的形態(tài)主要有球狀及棒狀兩種。根皮色澤為淺褐色、紅褐色及黑褐色,含有較為豐富的鞣質,黑褐色的鞣質含量高。肉質白色,多數(shù)塊根的橫切面為年輪狀,是異常維管束的形成及淀粉的充實造成的。球狀塊根呈圓球形、葫蘆形,褐色,直徑一般1~3 cm,由于其形態(tài)、口感好,商品率高;棒狀蕨麻呈長棒狀、紡錘狀,深褐色,長4~6 cm,粗0.5~1.5 cm,形態(tài)、口感較差,商品率較低。研究人員對蕨麻生長萌發(fā)狀況的觀測以及對個別成分的檢測分析結果表明,球狀及棒狀蕨麻塊根成分存在一定差異。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形狀蕨麻塊根有效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棒狀蕨麻是否具有進一步開發(fā)藏藥的前景,對球狀及棒狀蕨麻塊根的有效成分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蕨麻保健品及藏藥的開發(fā)以及人工栽培等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及儀器
新鮮的球狀及棒狀蕨麻塊根樣本,于2013年4月采自青海省門源縣境內,研磨粉碎后,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學分析測試部進行相關指標的測定。
515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AAA型氨基酸分析儀(美國Waters)、220-FS型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Varian)、Care-300型紫外分光光譜儀(美國Varian)等。
1.2測定方法
粗蛋白質含量采用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粗纖維含量采用索氏脂肪法測定,總糖含量采用蘭-埃農法測定,多糖含量采用酒精提取法測定,鞣質含量采用高錳酸鉀氧化法測定,維生素含量采用GB 7628-1996測定,氨基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礦質元素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測定,鋅采用GB-5009.14-1996中的方法測定,硒采用GB 12399-1996中的方法測定,其他項目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
2結果與分析
對球狀和棒狀蕨麻塊根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淀粉、VC、VE、泛酸、總黃酮、鞣質、18種氨基酸以及各種礦質元素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見表1至表3。
用SPSS 17.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VK、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組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以及Zn、Ca、K、Fe、Mn、Sr、Mg、Se等的樣本均值進行t檢驗,其P均大于0.05,說明各成分均值與其總體均值之間無系統(tǒng)誤差,僅存在隨機誤差,上述檢測結果是可信的。
球狀蕨麻淀粉及多糖含量分別高出棒狀蕨麻1.65和0.76個百分點,棒狀蕨麻塊根總黃酮、鞣質及粗纖維含量分別較球狀的高出0.27、0.15和0.18個百分點,除淀粉、多糖含量外,其他成分如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等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均是棒狀明顯高于球狀,其他一些組分如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等則是球狀高于棒狀。
綜合試驗結果及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蕨麻各形狀塊根中營養(yǎng)成分豐富、齊全;球狀蕨麻中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
3小結
我國古代藥典《四部醫(yī)典》、《月王藥診》、《珍寶圖鑒》等中均有關于蕨麻全草入藥的記載。蕨麻具有收斂止血、補血益氣、生津利痰、保肝護肝的功效,可治腹瀉、貧血及營養(yǎng)不良等癥[28]。對藏藥蕨麻不同形狀塊根有效成分分析的結果表明,蕨麻不僅營養(yǎng)及活性成分豐富,而且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4,5,28],黃酮類化合物的藥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腫瘤、性激素調節(jié)、抗氧化作用、抗心腦血管、改善肝功能、抗抑郁、抗缺氧等作用;鞣質具有收斂、止血、止瀉、抑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降低血糖、抗?jié)?、抗衰老、抗輻射、增強免疫能力等功?VK具有止血的功效;硒能夠抗衰老、預防心血管病,是部分有毒的重金屬元素如鎘、鉛的天然解毒劑,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抗化學致癌功能等功能。其他營養(yǎng)成分如纖維素、VC、VE等同樣具有不同的藥用及保健功效。
球狀蕨麻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食用品質好,市場價位高,故應以食品開發(fā)為主;而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等含量較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食用品質較差,市場價位低,但由于其中有效成分如總黃酮、鞣質等的含量較高,故作為藥用材料加工開發(fā)更有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彥芬,吳學明,高輝,等.青藏高原東北部鵝絨委陵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前景的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6,15(3):193-196.
[2] 張瑞賢,邵麗蘋,王敏,等.藏藥蕨麻經(jīng)濟價值和民俗意義[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0,7(6):53-54.
[3] 陳惠清,張瑞賢,黃璐琦,等.藏藥蕨麻的文獻考察[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5):311-312.
[4] 吳征麟.新華本草綱要(第三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0.
[5] 楊永昌.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6] 倪志誠.西藏經(jīng)濟植物[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7] 郭鵬舉.青海地道地產(chǎn)藥材[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8]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所.中國藏藥(第一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
[9] 胡本祥,王西芳.蕨麻的生藥鑒定[J].中藥材,1989,12(8):17-18.
[10] 郭文場,李訓德.人參果與鵝絨委陵菜[J].植物雜志,1997(5):18.
[11] 王晉,張堅,康勝利,等.青海產(chǎn)蕨麻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J].青海醫(yī)藥雜志,1998,28(2):52-53.
[12] 田義杰.藏藥蕨麻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4(7):537-538.
[13] 周勁松.利用X-射線能譜微區(qū)分析法對鵝絨委陵菜塊根組織的化學元素分析研究[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 21(1):7-8.
[14] 汪寶琪,江敏.用三元絡合熒光法測定蕨麻中鍺的含量[J].西北藥學雜志,1994(3):101-102.
[15] 李宗仁,李軍喬,馬本雙.收獲時間對鵝絨委陵菜塊根鞣質含量的影響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3(4):11-13.
[16] 馬國良,李軍喬,李炳發(fā).干旱脅迫對克隆植物蕨麻游離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6-77.
[17] 李軍喬.采收季節(jié)對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塊根總黃酮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73-78.
[18] 韓志萍.青海蕨麻中類黃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1):35-37.
[19] 楊樺,賈旭,易紅.藏藥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測定研究[J].中草藥,2001,32(1):29-31.
[20] 袁海龍,劉峰群,趙艷玲,等.蕨麻藥材中刺梨苷含量的HPLC測定[J].中藥材,2003,26(4):261-262.
[21] 陳炅然,王琴.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 中國獸醫(yī)科技,2004,34(4):59-62.
[22] 陳炅然,胡庭俊,程富勝,等.蕨麻多糖的免疫藥理實驗研究[J]. 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5,10(5):1-2.
[23] 陳炅然,胡庭俊,張瑞孝.蕨麻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5(2):14-16.
[24] 胡庭俊,陳炅然,程富勝.蕨麻多糖對小鼠血清中三種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5,35(8):653-656.
[25] 賈守寧,楊卉.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1999,5(1):37.
[26] 林娜,李建榮,楊濱,等.蕨麻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9,6(2):35-36.
[27] 陶元清,王忠東,蔡進芬,等.蕨麻對小鼠抗應激能力的影響[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2(32):19-20.
[28] 蔡美琴.醫(yī)學營養(yǎng)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用SPSS 17.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VK、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組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以及Zn、Ca、K、Fe、Mn、Sr、Mg、Se等的樣本均值進行t檢驗,其P均大于0.05,說明各成分均值與其總體均值之間無系統(tǒng)誤差,僅存在隨機誤差,上述檢測結果是可信的。
球狀蕨麻淀粉及多糖含量分別高出棒狀蕨麻1.65和0.76個百分點,棒狀蕨麻塊根總黃酮、鞣質及粗纖維含量分別較球狀的高出0.27、0.15和0.18個百分點,除淀粉、多糖含量外,其他成分如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等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均是棒狀明顯高于球狀,其他一些組分如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等則是球狀高于棒狀。
綜合試驗結果及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蕨麻各形狀塊根中營養(yǎng)成分豐富、齊全;球狀蕨麻中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
3小結
我國古代藥典《四部醫(yī)典》、《月王藥診》、《珍寶圖鑒》等中均有關于蕨麻全草入藥的記載。蕨麻具有收斂止血、補血益氣、生津利痰、保肝護肝的功效,可治腹瀉、貧血及營養(yǎng)不良等癥[28]。對藏藥蕨麻不同形狀塊根有效成分分析的結果表明,蕨麻不僅營養(yǎng)及活性成分豐富,而且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4,5,28],黃酮類化合物的藥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腫瘤、性激素調節(jié)、抗氧化作用、抗心腦血管、改善肝功能、抗抑郁、抗缺氧等作用;鞣質具有收斂、止血、止瀉、抑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降低血糖、抗?jié)?、抗衰老、抗輻射、增強免疫能力等功?VK具有止血的功效;硒能夠抗衰老、預防心血管病,是部分有毒的重金屬元素如鎘、鉛的天然解毒劑,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抗化學致癌功能等功能。其他營養(yǎng)成分如纖維素、VC、VE等同樣具有不同的藥用及保健功效。
球狀蕨麻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食用品質好,市場價位高,故應以食品開發(fā)為主;而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等含量較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食用品質較差,市場價位低,但由于其中有效成分如總黃酮、鞣質等的含量較高,故作為藥用材料加工開發(fā)更有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彥芬,吳學明,高輝,等.青藏高原東北部鵝絨委陵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前景的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6,15(3):193-196.
[2] 張瑞賢,邵麗蘋,王敏,等.藏藥蕨麻經(jīng)濟價值和民俗意義[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0,7(6):53-54.
[3] 陳惠清,張瑞賢,黃璐琦,等.藏藥蕨麻的文獻考察[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5):311-312.
[4] 吳征麟.新華本草綱要(第三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5] 楊永昌.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6] 倪志誠.西藏經(jīng)濟植物[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7] 郭鵬舉.青海地道地產(chǎn)藥材[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8]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所.中國藏藥(第一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
[9] 胡本祥,王西芳.蕨麻的生藥鑒定[J].中藥材,1989,12(8):17-18.
[10] 郭文場,李訓德.人參果與鵝絨委陵菜[J].植物雜志,1997(5):18.
[11] 王晉,張堅,康勝利,等.青海產(chǎn)蕨麻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J].青海醫(yī)藥雜志,1998,28(2):52-53.
[12] 田義杰.藏藥蕨麻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4(7):537-538.
[13] 周勁松.利用X-射線能譜微區(qū)分析法對鵝絨委陵菜塊根組織的化學元素分析研究[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 21(1):7-8.
[14] 汪寶琪,江敏.用三元絡合熒光法測定蕨麻中鍺的含量[J].西北藥學雜志,1994(3):101-102.
[15] 李宗仁,李軍喬,馬本雙.收獲時間對鵝絨委陵菜塊根鞣質含量的影響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3(4):11-13.
[16] 馬國良,李軍喬,李炳發(fā).干旱脅迫對克隆植物蕨麻游離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6-77.
[17] 李軍喬.采收季節(jié)對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塊根總黃酮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73-78.
[18] 韓志萍.青海蕨麻中類黃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1):35-37.
[19] 楊樺,賈旭,易紅.藏藥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測定研究[J].中草藥,2001,32(1):29-31.
[20] 袁海龍,劉峰群,趙艷玲,等.蕨麻藥材中刺梨苷含量的HPLC測定[J].中藥材,2003,26(4):261-262.
[21] 陳炅然,王琴.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 中國獸醫(yī)科技,2004,34(4):59-62.
[22] 陳炅然,胡庭俊,程富勝,等.蕨麻多糖的免疫藥理實驗研究[J]. 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5,10(5):1-2.
[23] 陳炅然,胡庭俊,張瑞孝.蕨麻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5(2):14-16.
[24] 胡庭俊,陳炅然,程富勝.蕨麻多糖對小鼠血清中三種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5,35(8):653-656.
[25] 賈守寧,楊卉.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1999,5(1):37.
[26] 林娜,李建榮,楊濱,等.蕨麻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9,6(2):35-36.
[27] 陶元清,王忠東,蔡進芬,等.蕨麻對小鼠抗應激能力的影響[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2(32):19-20.
[28] 蔡美琴.醫(yī)學營養(yǎng)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
用SPSS 17.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VK、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組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以及Zn、Ca、K、Fe、Mn、Sr、Mg、Se等的樣本均值進行t檢驗,其P均大于0.05,說明各成分均值與其總體均值之間無系統(tǒng)誤差,僅存在隨機誤差,上述檢測結果是可信的。
球狀蕨麻淀粉及多糖含量分別高出棒狀蕨麻1.65和0.76個百分點,棒狀蕨麻塊根總黃酮、鞣質及粗纖維含量分別較球狀的高出0.27、0.15和0.18個百分點,除淀粉、多糖含量外,其他成分如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總糖、VC、VE、泛酸、鞣質、總黃酮、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等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均是棒狀明顯高于球狀,其他一些組分如甘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等則是球狀高于棒狀。
綜合試驗結果及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蕨麻各形狀塊根中營養(yǎng)成分豐富、齊全;球狀蕨麻中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
3小結
我國古代藥典《四部醫(yī)典》、《月王藥診》、《珍寶圖鑒》等中均有關于蕨麻全草入藥的記載。蕨麻具有收斂止血、補血益氣、生津利痰、保肝護肝的功效,可治腹瀉、貧血及營養(yǎng)不良等癥[28]。對藏藥蕨麻不同形狀塊根有效成分分析的結果表明,蕨麻不僅營養(yǎng)及活性成分豐富,而且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4,5,28],黃酮類化合物的藥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腫瘤、性激素調節(jié)、抗氧化作用、抗心腦血管、改善肝功能、抗抑郁、抗缺氧等作用;鞣質具有收斂、止血、止瀉、抑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毒、降低血糖、抗?jié)?、抗衰老、抗輻射、增強免疫能力等功?VK具有止血的功效;硒能夠抗衰老、預防心血管病,是部分有毒的重金屬元素如鎘、鉛的天然解毒劑,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抗化學致癌功能等功能。其他營養(yǎng)成分如纖維素、VC、VE等同樣具有不同的藥用及保健功效。
球狀蕨麻多糖、淀粉含量較高,適口性好,口感較甜,食用品質好,市場價位高,故應以食品開發(fā)為主;而棒狀蕨麻中鞣質、粗纖維等含量較高,適口性較差,口感發(fā)澀,食用品質較差,市場價位低,但由于其中有效成分如總黃酮、鞣質等的含量較高,故作為藥用材料加工開發(fā)更有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彥芬,吳學明,高輝,等.青藏高原東北部鵝絨委陵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前景的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6,15(3):193-196.
[2] 張瑞賢,邵麗蘋,王敏,等.藏藥蕨麻經(jīng)濟價值和民俗意義[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0,7(6):53-54.
[3] 陳惠清,張瑞賢,黃璐琦,等.藏藥蕨麻的文獻考察[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5):311-312.
[4] 吳征麟.新華本草綱要(第三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0.
[5] 楊永昌.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6] 倪志誠.西藏經(jīng)濟植物[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7] 郭鵬舉.青海地道地產(chǎn)藥材[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8]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所.中國藏藥(第一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9] 胡本祥,王西芳.蕨麻的生藥鑒定[J].中藥材,1989,12(8):17-18.
[10] 郭文場,李訓德.人參果與鵝絨委陵菜[J].植物雜志,1997(5):18.
[11] 王晉,張堅,康勝利,等.青海產(chǎn)蕨麻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J].青海醫(yī)藥雜志,1998,28(2):52-53.
[12] 田義杰.藏藥蕨麻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4(7):537-538.
[13] 周勁松.利用X-射線能譜微區(qū)分析法對鵝絨委陵菜塊根組織的化學元素分析研究[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 21(1):7-8.
[14] 汪寶琪,江敏.用三元絡合熒光法測定蕨麻中鍺的含量[J].西北藥學雜志,1994(3):101-102.
[15] 李宗仁,李軍喬,馬本雙.收獲時間對鵝絨委陵菜塊根鞣質含量的影響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03(4):11-13.
[16] 馬國良,李軍喬,李炳發(fā).干旱脅迫對克隆植物蕨麻游離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6-77.
[17] 李軍喬.采收季節(jié)對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塊根總黃酮含量的影響[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73-78.
[18] 韓志萍.青海蕨麻中類黃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1):35-37.
[19] 楊樺,賈旭,易紅.藏藥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測定研究[J].中草藥,2001,32(1):29-31.
[20] 袁海龍,劉峰群,趙艷玲,等.蕨麻藥材中刺梨苷含量的HPLC測定[J].中藥材,2003,26(4):261-262.
[21] 陳炅然,王琴.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 中國獸醫(yī)科技,2004,34(4):59-62.
[22] 陳炅然,胡庭俊,程富勝,等.蕨麻多糖的免疫藥理實驗研究[J]. 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5,10(5):1-2.
[23] 陳炅然,胡庭俊,張瑞孝.蕨麻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05(2):14-16.
[24] 胡庭俊,陳炅然,程富勝.蕨麻多糖對小鼠血清中三種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5,35(8):653-656.
[25] 賈守寧,楊卉.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1999,5(1):37.
[26] 林娜,李建榮,楊濱,等.蕨麻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9,6(2):35-36.
[27] 陶元清,王忠東,蔡進芬,等.蕨麻對小鼠抗應激能力的影響[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2(32):19-20.
[28] 蔡美琴.醫(yī)學營養(yǎng)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