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靜
小學校園里有一個很大的操場。
現在看來,這操場實在不怎么樣,首先,它不“大”。標準的操場一圈是400米,但是它一圈只有300米;其次,它不“高級”?,F在的校園里都是“塑膠操場”,色澤鮮艷,材質耐磨。而我們的操場上種植的卻是真正的草。每到夏季,茂盛的草兒們會長到孩子的腰那么高。這時候,老師就會組織大家一起到操場上拔草。雖然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對小孩子來說,這可是一場熱鬧的“盛會”,因為在這“盛會”里,我們結識了童年里最親密的小伙伴們。
不記得哪位作家曾將蝴蝶合起的翅膀比喻成一封折起來的情書,這句子寫得真是美極了!蝴蝶大大的翅膀上美麗絢爛的斑紋在童話里,在歌謠中早就與孩子們相識,然而真正遇見那種高貴美麗的蝴蝶卻是件很難的事。童年里見得最多的是那種黃色或者白色翅膀的蝴蝶,它們一點都不美,唯一的斑紋就是幾個墨色的小圓點。操場上這種“小丑蝶”永遠大片大片快樂地飛舞著,即使孩子們每天都大呼小叫地追逐在它們身后,不懷好意地要把它們變成標本,“小丑蝶”似乎也從來未見少過。
我們撲蝶的方式很簡單,拿著羽毛球拍隨便瞅準一片蝴蝶照著草叢拍下去便是,即使水平再差,一次也能捕獲三四只。用這種方法撲到的蝴蝶都還是活的,但是可能因為方法過于粗暴,很容易折斷“小丑蝶”的翅膀。如何將“小丑蝶”從羽毛球拍下取出來也是一項技術活,因為蝴蝶們的翅膀上有一層薄薄的“鱗粉”,捏過“小丑蝶”的翅膀后,就會留下一個個透明的“手指印”,這樣,翅膀的顏色和斑紋就被破壞了,為此,我苦惱了很久。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黑貓警長》動畫片中那個螳螂夫人吃了螳螂老公的故事,我對螳螂一直有點害怕。其實能在操場上遇到一只螳螂,是一件很有運氣的事,因為它的顏色翠綠翠綠的,和草色很接近,不容易被發(fā)現。而且,螳螂也總是“低調”地默默在一處,不像“小丑蝶”們那樣,總是不怕死地招搖。
一日,我果真在草叢里發(fā)現了一只螳螂,因為顏色實在漂亮,我忍不住用兩指掐著它細長的腰身將它捏了起來。螳螂的身材真是完美得沒有話說,拖曳著寬闊的如輕紗般的薄翼就如同一個高貴的公主或王子。螳螂的姿態(tài)也是優(yōu)雅的,總是一副虔誠“祈禱”的模樣。
我注視這螳螂出了神,好半會兒才發(fā)現,這美麗的螳螂正在用它前肢的兩個“大砍刀”“砍”我的手指頭。當時那“砍”的動作看起來真是兇猛,像是很快就能把我的手指剁成肉醬,我不由得想起螳螂會吃掉同類的故事,一害怕,手一抖,就放掉螳螂,落荒而逃了。
最受男孩子和我喜歡的要算是螞蚱了。操場上的螞蚱有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褐色,一種是翠綠色。我曾固執(zhí)地認為,翠綠色的螞蚱是年輕的螞蚱,黃褐色的螞蚱是“螞蚱老人”,于是本著“敬老”的傳統美德,我從來不欺負黃褐色的“老螞蚱”,只捉“年輕”的綠色螞蚱玩。
將手心拱起來猛地撲上去,只要“快準狠”,螞蚱還是很容易被抓住的。把它抓起來放在手里看,它像是一位戴著頭盔的大將軍。有力的觸角,鼓鼓的一起一伏的肚皮,顏色明亮的翅膀,是一副很威武的樣子。只是常見它吐出黑色的液體,不曉得是不是螞蚱們受了內傷吐出的“血”?最有趣的是這大將軍常常不屈不撓地奮斗,強烈掙扎,一不留神就會蹦出你的手心。不過那時,你的手上多半留著一條粗壯的大腿。
寫著寫著很想念這些童年的小伙伴們,許久不見,是否別來無恙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