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貴
清朝光緒年間,李鴻章在天津做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聽說天津地方有個張明山捏泥人像,十分逼真,覺得很有意思。一天,派人叫張明山到總督衙門,給中堂的老太太捏個泥像。張明山心里很不高興,可是又不能不去。
張明山被捉弄了一陣兒,學會參見貴人的禮儀之后,才被領去見李鴻章老娘。張明山很快在衣袖里捏好草樣,拿出來,李鴻章一看大喜,連連夸贊,說捏的手藝真好,很像。張明山說:這是中堂老太太的像,拿回去要加工細作,準保滿意。三日送來。
過了三天,張明山將人像送了去,果然栩栩如生,李鴻章十分高興,當時傳話,賞五兩銀子。張明山說:“謝中堂賞。五兩可不行,得二十兩!”
李鴻章問:“為什么呢?”張明山說:“回中堂話,我加工細作,特別費力。再說這是給中堂老太太捏像,不好、不像不行,這和給百姓捏像不同啊!”
李鴻章心里有些不快說:“就憑這么一塊泥疙瘩,哪里值二十兩銀子呢!”
張明山說:“憑中堂的身份,二十兩可不算多,你和老百姓不同,少二十兩不成!”
李鴻章很不高興,不愿意給那么多的銀子。張明山說:“中堂不愿意,我也不勉強,買賣不成仁義在,我將原物帶回去好了。”說完,張明山將泥像帶回去了。
張明山到家,照樣子又捏了四個。他拿到北城根去賣,并且吆喝著:“買呀,買呀,二兩銀子一個。中堂老娘的泥像??!”登時,圍上許多人來看中堂老太太的像。
北城根離總督衙門不遠,這事很快就傳到李鴻章的耳朵里。聽說張明山滿街叫賣自己老娘像,他十分憤怒,但又無可奈何,因為自己嫌價錢貴,不要嘛,沒辦法,于是叫當差的再去把張明山叫來。
李鴻章問他:“為什么叫賣我老娘的像?”
張明山說:“回中堂話,我是捏泥人的,做完就得賣。我這個泥人本是給中堂做的,做完賣給中堂的,中堂不買,我不能壓著本賠錢,只好賣給別人!”
李鴻章又問:“你怎么在街上賣二兩銀子一個,賣給我就二十兩呢?”張明山說:“中堂明鑒,賣給老百姓要二兩銀子,因為那是老百姓,賣給中堂就得二十兩,是憑大人的身份——中堂要是不買,我還是拿到街上去賣吧?!闭f著就要拿走。李鴻章一想,這是自己的老娘像,讓他拿走不妥,讓他滿街叫賣,更不妥,不買不行,要買又實在太貴!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滿街賣自己的老娘?。⌒南脒€是忍著疼花二十兩銀子買下吧。于是吩咐當差的給他二十兩銀子,把泥人留下。但是張明山說:“回中堂的話,二十兩銀子不行,我這里一共捏了五個。每個二十兩,一共一百兩!”李鴻章氣得渾身哆嗦,當時都說不出話來了。張明山一看李鴻章生了氣,心里想,讓他多氣氣吧。說:“要不然,大人您買一個,剩下的我還是拿到街上去賣吧!”
李鴻章又氣又惱,沒有一點辦法,只好乖乖地給張明山一百兩銀子,留下了老娘的五個泥像。
(李恒克摘自《幽默與笑話》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