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濤
但凡讀過中學地理課本的人,都會對一句話印象深刻,即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這個印象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在從事了多年的環(huán)境和能源經濟學研究之后,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能源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的國家。直到3年前為一個低碳能源培訓班準備學習資料,我才錯愕地發(fā)現,中國的能源儲量是如此的匱乏。
根據世界能源署提供的數據,我國石油人均探明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天然氣人均探明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3%,一般認為儲量非常豐富的煤炭,人均占有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9%。
您或許會說,平均水平低是因為我們的人口眾多,那么我們再刨去人口眾多的因素來看看總量。2011年,我國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只有20億噸,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只有3.1萬億立方米,分別占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的0.89%和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的1.5%。就連儲量最為豐富的煤炭,總儲量也只排在世界第三位,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總儲量不到美國的一半。由此看來,在能源資源方面,我們實在算不上什么大國。
能源資源雖然匱乏,但我國的能源消費在過去的30多年里,卻突飛猛進。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200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為14.6億噸標準煤,到2012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2億噸標準煤。這說明在出臺多項舉措控制能源消費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在過去的12年里,仍然強勢增長了150%,達到了和世界頭號能源消費大國美國相當的水平。
能源消費的飛速增長,放在能源資源匱乏的現實中,便產生了令人頭疼的能源安全問題。雖然我國的能源生產從2000年的13.5億噸標準煤,到2012年的33.2億噸標準煤,迅速增長了146%,但仍然不能滿足強勢增長的能源需求。在2012年,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缺口大約有3億噸標準煤,占全部能源消費的10%左右。
現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趨勢,如果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不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政府保持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目標和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xù)推動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長。但能源生產受到能源資源的限制,最大的可能是跟不上能源消費的增長,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我國本土能源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缺口不斷擴大,只能依賴國際市場。
在各個能源品種中,最關切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要數石油,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引發(fā)的石油危機,直接導致了西方世界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嚴重經濟衰退。為此,美國制定了《能源政策和保護法》,日本也制定了《石油儲備法》。海灣戰(zhàn)爭和當前的中東困局,也與石油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以我們來特別的看看石油。根據國家統(tǒng)計年鑒,2011年我國的石油消費總量為4.54億噸,石油的產量只有2.03億噸,其中的缺口,要仰賴從國際市場上的進口,而該年的進口量達到了3.16億噸。這說明我國石油的國際依存度,目前達到了55%左右。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的國際依存度將會達到77%。
我國當前面臨的很多領土問題和國際戰(zhàn)略問題,都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有著密切的關系。清楚的事實是,能源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血液,也是國防安全的保障。能源供給沒有保障,不但經濟發(fā)展會受到嚴重影響,國防安全也會受到威脅。因此,處理好能源資源匱乏與能源消費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問題,是我國國家戰(zhàn)略中非常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能源安全只是能源消費快速增長帶來的挑戰(zhàn)之一。另外一個挑戰(zhàn),也是我個人集中研究的問題,是能源使用帶來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能源消費,主要仰賴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的燃燒,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的主要來源。在隨后的專欄文章中,我會更詳細地討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