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
在去年公布的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中,河南濮陽縣的古十字街成功入選,這是名單中唯一位于長江以北的古街區(qū)。
濮陽縣城已有1000余年歷史。這里原是黃河古渡,五代前期,后梁、后唐展開了黃河爭奪戰(zhàn),后唐莊宗李存勖下令在此筑起城池,作為進攻開封的橋頭堡。到了北宋,這座為攻打開封而筑的城,變?yōu)殚_封重要的北方屏障。漫漫千年,濮陽先后被稱為德勝城、澶州、開州等,作為州郡所在地,是區(qū)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千年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事件,是發(fā)生在1004年的澶淵之戰(zhàn)、澶淵之盟。
如今,濮陽老城遺跡大多無存,但其核心區(qū)域——十字街,仍保留著古街區(qū)的各項要素,青磚灰瓦的店鋪,飛檐翹角,古韻悠然。
四牌樓蘊含地域“密碼”
假若在濮陽縣城打聽十字街,幾乎沒有人知道。雖然縣里以“古十字街”之名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但這并不是約定俗成的地名,當?shù)乩习傩樟晳T稱十字街為“四牌樓”。
四牌樓是一座古建筑,坐落在十字街中心,由4根方柱架起,綠色琉璃瓦頂蓋,其上四角翼然,其下四面敞開,整體像個亭子,而如果從四面分別看,都是一個牌樓,所以,稱為“四牌樓”。在中國古代城市里,這樣地處要道的建筑不算少見,北京的東四、西四牌樓,即是此類。
以這座牌樓為中心,濮陽老城的東西南北4條大街,分別留存有200~400米不等的長度,基本是“前店后坊”的格局,臨街都是店鋪,多為單層硬山頂,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店鋪門外,一拃多寬的木門板靠墻整齊碼放,這是中國古代商鋪特有的板搭門,晚上一塊塊安裝成一面墻,白天一塊塊摘下來,門面全部敞開,既有利于展示商品,又方便顧客進出。
在這兒逛街,南來北往、東奔西走,都從四牌樓下穿過。按照古代的格局,濮陽老城是地域中心,十字街是老城中心,而四牌樓便是這中心的標志。
這座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四面掛匾,東西兩面為“顓頊遺都”“澶淵舊郡”,夸耀此地歷史之悠久,南北兩面為“河朔保障”“北門鎖鑰”,強調其地理位置之重要。4塊匾額濃縮濮陽千年歷史,可以說是解讀其深厚內涵的“密碼”。
顯然,四牌樓蘊含的記憶,使其成為地域建筑的“明星”,而東西南北4條古街,如同它散發(fā)的數(shù)道光芒,在地域文化的時空中閃亮。
北門鎖鑰 澶淵舊郡
濮陽縣老城的始建者,是大名鼎鼎的后唐莊宗李存勖。這位勇猛善戰(zhàn)的皇帝最先發(fā)現(xiàn)了此地的戰(zhàn)略重要性。
濮陽一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據(jù)傳,顓頊曾以此為都,因此這里古代便有顓頊之墟、帝丘之稱。濮陽之名始于戰(zhàn)國時期,因其位于濮水之陽而得名。隋代在此地設立澶淵縣,唐代升格為澶州。不過,最初的濮陽和澶州,指的都不是現(xiàn)在的濮陽老城,這里當時是一處黃河渡口,名喚“得勝渡”。五代時,后唐與后梁爭奪黃河,才使此地的戰(zhàn)略地位凸顯。
919年,李存勖下令在兩岸渡口筑起兩座城池,稱為南北德勝城,中間架起浮橋連結,作為攻擊后梁的橋頭堡。
因軍事而興的德勝城建成4年后,即經歷了一次“強拆”。
德勝城位于后梁首都開封之北,地理位置異常重要,這座城池的興建,令后梁君臣寢食難安。923年,后梁名將王彥章火燒浮橋,奇襲南德勝城,下令拆掉城內房屋,以房梁做筏,載兵浮黃河而下,攻打李存勖在下游筑造的楊劉城。李存勖在北城望見,也下令拆屋做筏,順流而下。
后梁、后唐軍隊沿河各行一岸,每至河道彎曲流緩之處,兩軍便在河中相戰(zhàn),飛矢如雨,400里行程,雙方相戰(zhàn)百次,互有勝負,及至進抵楊劉,各傷亡近半。
經過激烈的黃河爭奪戰(zhàn),當年10月,李存勖率軍奔襲開封城,順利滅掉后梁。因李存勖建都洛陽,德勝城的地理重要性便降低了。10多年后,后晉滅掉后唐,重新建都開封,對德勝城也重新重視起來,將澶州州治遷至此處。從此,德勝城就成了澶州城。
到北宋時期,這個澶州城上演了一出影響天下百余年的大戲——澶淵之盟。
千年古碑見證澶淵之盟
自四牌樓向西400米,穿過西大街,有一處紅墻灰瓦的院落,門口牌匾上大書“回鑾碑”三字。院子里有一通古碑、一眼古井,都是千年前宋真宗的“真跡”。
那眼古井相傳是為宋真宗飲水而鑿。古碑即回鑾碑,也叫契丹出境碑,碑文是宋真宗所賦《契丹出境》詩,相傳為真宗親筆所書。
如今,這塊石碑只剩下上半塊,下半塊是復制品,只相當于底座。據(jù)當?shù)匚氖饭ぷ魅藛T介紹,該碑早在數(shù)百年前曾被掩埋,后人發(fā)現(xiàn)時,就只剩下了半塊。當年,碑上文字還清晰可辨,字大如掌,蒼勁挺拔,秀麗流暢,人人稱賞。這塊飽受摧殘的石碑,彌足珍貴,它是澶淵之盟唯一的實物見證。
1004年,宋遼兩國皇帝駕臨澶州,成為該地歷史上最為重大的事件。
這一年,遼圣宗與其母蕭太后率20萬大軍,以悍將蕭達凜為先鋒,大舉攻打宋朝。遼軍繞過河北數(shù)城,深入宋境,直逼開封門戶澶州城。
告急文書傳到開封,大宋朝野震動,大臣王欽若、陳堯叟等人竟然提出遷都以避遼軍鋒芒,幸虧主戰(zhàn)派官員寇準挺身而出,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
這一年的11月,真宗從開封起駕,來到澶州南城,寇準再次力諫:“陛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望鑾駕,若不渡河,人心益危,敵氣未懾。此非取威決勝之策!”
于是,宋真宗渡河到達澶州北城,登上北門城樓。宋軍將士望見城樓上黃龍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shù)十里,軍威為之大振。
此前,遼軍大將蕭達凜自恃悍勇,率數(shù)十輕騎到澶州城下巡視,被宋軍以伏弩射殺,遼軍士氣大挫,蕭太后得知蕭達凜死訊,悲傷不已,“輟朝五日”。此時,宋軍仍堅守遼軍背后城池,令遼軍腹背受敵,處境極為不利。蕭太后是個很務實的人,于是派人前來議和。
宋遼之間的戰(zhàn)爭已持續(xù)了25年,雙方僵持不下,都有厭戰(zhàn)之心。經過一番周折,最終簽訂和約: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10萬兩、絹20萬匹;兩朝罷兵,各守舊界,互不侵犯;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此約史稱“澶淵之盟”。
盟約簽訂后,宋真宗不勝喜悅,寫下《契丹出境》詩:“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征旗明夏日,利器瑩秋霜。銳旅懷忠節(jié),辟兇竄北荒。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上天垂助順,回旆躍龍驤。”并命人刻之于石,以志其事。此即今之殘碑。
澶淵之盟簽訂后,宋遼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并在此后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促進了兩國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
澶淵之盟無疑是一個極為重大的事件,有學者甚至認為,這個事件“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其影響到底如何,人們至今仍爭議不絕。或許正因此,濮陽的這塊契丹出境碑才更受人關注。
古建遺存凝聚歷史訊息
李存勖創(chuàng)建的德勝城,本有南北兩座,夾黃河而筑。到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南城被黃河淹沒,僅余北城,此后代代相沿,金代更名為開州,民國初年改為開縣,因四川、貴州皆有開縣,一年后啟用了此地戰(zhàn)國時期的舊名,稱濮陽縣。
濮陽老城遺留的古建筑主要有四牌樓、八都坊以及天主教堂、耶穌教堂等。
始建于1522年的四牌樓,是當時知州龍大友所建。1521年3月,龍大友出任開州知州,數(shù)月后動工興建“明道書院”,第二年4月竣工。州庠生侯大節(jié)捐家田為“明道書院”學田,令龍大友深為感動,又念及侯大節(jié)祖父侯春、父親侯英皆為開州名宦,故在十字街心建四牌樓,以彰揚侯家義舉。因地處要道,四牌樓成為該城地標性建筑。
八都坊始建于明代,又名“澶淵名閥坊”。明代開州人才輩出,先后有8人出任朝廷重臣,他們都曾擔任過都御使之職。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直隸大名府知府陶珽、開州知州周之漠等人,為彰揚前賢建立該坊。
八都坊由坊座、坊身、坊頂組成。遠遠望去,端莊大方,氣度不凡。該坊在“文革”中被毀,周邊環(huán)境也已面目全非?,F(xiàn)存石坊為前些年重建。
如果說,四牌樓、八都坊是濮陽人文蔚然的見證;那么,老城的兩座教堂則沉淀了清末民初西方教會勢力滲入濮陽的歷史記憶。
19世紀晚期,西方傳教士開始在濮陽頻繁活動。1890年,法國傳教士貝堯在東大街購地建起天主教堂。1900年,教堂被義和團燒掉,由此造成的損失被法國列入庚子賠款。如今,東大街路南的天主教堂即是用庚子賠款重建。
老城東關外,還有一座耶穌教堂。1912年,美國耶穌教傳教士博清潔攜妻瑪利亞及醫(yī)護人員11人來到濮陽,在東關購地修建教堂。這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前為鐘樓,高3層,尖頂,頂上四角立有方柱,造型別致。
1948年的2~5月,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在濮陽整軍,總司令朱德親臨濮陽,為解放軍南下作戰(zhàn)進行動員,陳毅在這座耶穌教堂召集團以上干部開會,由朱德代表中央發(fā)出解放全中國的動員令。因為這樣一段往事,教堂如今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歷經近百年風霜,耶穌教堂依舊周正堅固,讓人稱奇。據(jù)說,當初博清潔以每塊8分錢的高價購磚,附近的磚窯主都覺得要發(fā)大財了;但博清潔堅持一塊磚一塊磚地驗收,缺角的、破損的全部被退了回去,最終,想發(fā)財?shù)母G主們也沒掙到多少錢。
四牌樓成“榮枯線”
30年前,濮陽縣城周圍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進城后最想做的,就是到四牌樓下,吃兩個壯饃,喝碗丸子湯,“進趟城,這是起碼的”。
在當時那個食物短缺的年代,每個人的舊時記憶里,總少不了幾樣“好吃的”。偶爾吃到的美食常常令人終生難忘。
濮陽人是幸運的,時至今日,那些懷揣舊夢的人仍能找到十字街,找到四牌樓,找到記憶中的壯饃老店,買到的壯饃也仍是原來的做法、原來的味道,甚至賣壯饃的,還是原來那個人。環(huán)顧周圍,一色的老瓦房,一色的板搭門,街容市貌,讓人恍然如穿越。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30年來,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服飾到觀念,從市容到家居,從做飯到吃飯,中國的方方面面莫不巨變。
濮陽的變化更為巨大,因中原油田的發(fā)現(xiàn)和開采,濮陽市無中生有,在老城之北10千米的地方拔地而起。濮陽縣城也拓寬了道路,蓋起了高樓,舊貌換新顏;但以四牌樓為標志的老城的“核”,奇跡般地保留下來。
實際上,古韻依然的十字街,變化同樣深入骨髓。在農業(yè)文明中,十字街是全城、全縣、全州的商業(yè)中心,而隨著農耕時代的漸行漸遠,十字街漸漸失去了核心地位,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化。
改革開放之初,世代經商的十字街人開始試著做生意。十字街熱鬧繁華起來,形成活躍的批零市場,再度成為全縣的商業(yè)中心。好日子持續(xù)了10多年,十字街上的門面房生意火爆,古街能保存下來,大約與此有很大關系。
站在四牌樓下,悠然四望,見不到一點現(xiàn)代建筑的蹤跡。這是因為周邊的建筑都被限高了。當?shù)赜嘘P部門制定的標準,就是站在四牌樓看不到現(xiàn)代建筑。古十字街的原始市井風貌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盡管如此,在這些年的經濟大潮中,城市快速擴張,城市格局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十字街漸成縣城一隅漸被冷落,失去了曾經的繁華。
張培嶺的店位于十字街東北角,位置尚佳,又是近百年的老店,過去名頭非常響亮,濮陽人進城,想吃的第一樣東西就是這壯饃。如今還常有人慕名從鄭州、安陽、濮陽市區(qū)來吃“四牌樓下壯饃”。即便如此,店里的生意也遠不如從前。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有6條入選標準,最后一條是“經濟文化活力”,要求“對原有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有一脈相承的延續(xù)性,至今仍維持著其原有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文化活力”。
濮陽古十字街雖已入選,但要維持古街區(qū)的“經濟文化活力”,仍是當?shù)厝瞬坏貌幻鎸Φ拇髥栴}。這也不僅僅是濮陽一地的問題。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