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創(chuàng)作一幅場面宏大的畫,是浪漫主義時期畫家們喜歡做的事情:繪制一個幻想的場景,把自己鐘愛的人、相關(guān)的人畫在一起,全然不顧曾經(jīng)是否真的出現(xiàn)過這情景。這幅《李斯特在鋼琴旁幻想》就是一個例子,這幅畫的作者約瑟夫·丹豪澤(Josef Danhauser, 1805-1845)是奧地利人,也是所謂俾斯麥時期重要的藝術(shù)家之一;不過,這只是后世的評價,他活著的時候并不被認(rèn)為是非常杰出的畫家。
丹豪澤出生在維也納,父親是雕刻匠,是父親教會了他繪畫。后來他在維也納美藝學(xué)院學(xué)畫,1826年開了第一次畫展。真正使他出名的事情是1827年貝多芬去世后,丹豪澤在不到十二小時的時間里繪出了貝多芬的遺容。1829年,丹豪澤的父親去世,他和弟弟繼承了父親的家具廠,業(yè)余從事繪畫。1833年,丹豪澤被請到匈牙利艾格爾主教駐地當(dāng)畫師。1838年,他成為維也納美藝學(xué)院的副院長,后來又到德國與荷蘭旅行并創(chuàng)作。1845年,丹豪澤因傳染上斑疹傷寒在維也納去世,他的故宅門口的大街于1862年被命名為丹豪澤大街。
畫面上呈現(xiàn)的是一派沙龍場景,李斯特在鋼琴前演奏,有六個人環(huán)繞他身旁,正在仔細(xì)聆聽。
坐著的幾位,第一位手里拿著本書的是大仲馬(有說是作家繆塞);斜躺在椅子上,穿著男裝的是喬治·桑,她和李斯特原是熟人,肖邦就是經(jīng)李斯特介紹結(jié)識她的;坐在鋼琴右側(cè)凝視著李斯特演奏的是他的情人和妻子達古女伯爵。
對于這位達古伯爵夫人,還是要說上幾句,她娘家的名字是瑪利亞·卡特琳娜·索菲(Marie Catherine Sophie),父親是流亡德國的法國貴族,母親是銀行家的女兒。她的童年在德國度過,后來在法國的一所修道院接受教育。1827年,她嫁給了查爾斯·路易·達古伯爵,生了兩個女兒。1835年,兩人離婚。1835年到1839年,達古伯爵夫人與李斯特同居,她比李斯特大六歲,當(dāng)時的李斯特正處于事業(yè)的上升階段。達古伯爵夫人進入了李斯特的社交圈,也成為了包括肖邦在內(nèi)的一批李斯特朋友的好友,肖邦曾把《十二首鋼琴練習(xí)曲》(Op.25)獻給達古伯爵夫人。她為李斯特生了三個孩子:長女布蘭丁(Blandine,1835-1862),嫁給了后來成為拿破侖三世麾下宰相的奧利維耶(Emile Ollivier),可惜她二十六歲就去世了,并沒有享受到什么榮華富貴;次女科西瑪(Cosima,1837-1930),在音樂史上大名鼎鼎,嫁了兩位偉大的音樂家——彪羅和瓦格納;兒子丹尼爾(Daniel,1839-1859)非常聰明,是一位很有希望的鋼琴家,可惜二十歲就因肺結(jié)核早逝,比姐姐布蘭丁走得還要早。雖然與李斯特同居數(shù)年還生兒育女,但兩人始終沒有結(jié)婚。1876年,達古伯爵夫人在巴黎去世,比李斯特早十年而去,被安葬在貝爾拉雪茲公墓。達古伯爵夫人還是位作家,她的筆名叫丹尼爾·斯坦。她最出名的一本著作是三卷本的《1848年革命史》(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de 1848)。
站著的三位,第一個是柏遼茲(亦有人說是雨果,我覺得是柏遼茲),另外兩個勾肩搭背的人分別是帕格尼尼和羅西尼,他們都是李斯特的同時代人(帕格尼尼是前輩了)。羅西尼身后的一幅肖像畫里的主角是拜倫勛爵,那位浪漫主義文學(xué)運動的干將。
李斯特用的鋼琴是康拉德·格拉夫(Conrad Graf,1782-1851)制造的,他原本是個造櫥柜的學(xué)徒,在德國南部學(xué)的手藝,后來成了著名的鋼琴制造家,終其一生造過大約三千臺鋼琴。格拉夫后來能在音樂界那樣有人緣,和他的收藏和推廣有關(guān),像丹豪澤的這幅畫就是接受格拉夫的委約完成的。順便提一下,鋼琴上放著的那尊雕塑是圣女貞德,李斯特和貞德的關(guān)系,我能想到的是他寫過的一首藝術(shù)歌曲《火刑柱上的貞德》(Jeanne d’Arc au b?cher),作詞者就是大仲馬??磥恚ず罎蛇€是有點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