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xué)東
喝酒的人,聚在一起,酒量是必然要論的。
這論酒量與席間喝多少無關(guān),但卻與氣氛和情誼有關(guān)。若是碰到一個皆知酒量很大卻沒有充分理由死活不肯稍微多喝一點的人,這酒局必定乏善可陳。
我這些年流連各種酒局,酒桌上見多了各路豪杰英雄。雖然自己酒量不高,卻也算見多識廣了,喝酒論酒之際,常有人跟我探討切磋酒量的話題。
我之觀察,也是我之經(jīng)驗,今人之席間喝酒,構(gòu)成酒量的,首先是勇氣。
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朋友喝酒,斗酒鬧趣常見,仿若兩軍對陣,先怯陣者,縱使好酒量,提不起精神,酒量便大打折扣,先輸一籌。相反,若是有“我不服”之勇氣,則不會喝酒之人,都能鎮(zhèn)住一桌飲者。多年前,我曾見一位大姐,一手酒瓶一手玻璃大杯,一口一杯先飲而盡,滿桌之上好酒之人,一下子再無一男兒氣概,大姐從此英名遠(yuǎn)揚,再無人敢在酒桌挑釁。
其次是看與誰同飲。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最講究這點。遇到對路子的知己之人,傾蓋如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你一杯我一杯,杯杯入心田,瞬間滋潤溫暖起來,即席酒量暴漲。若無人相伴,一人獨飲,常飲常醉,終是難免。而同桌飲者,若不對路,則白頭如新,哪怕不得不喝之酒,最多也就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兵,縱是美酒也無味。我這些年喝酒,最不喜敷衍之酒,但身在江湖,有時也在所難免,一定會給足面子。
第三個是身體情況。一般情況,喝酒最終拼的是身體,身體情況好,酒量一般不會差到哪。我的老大哥《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科學(xué)家出身,每年奔波于人跡罕至的高原山嶺,身體自然好。2006年我倆在南戴河海邊對飲,他把我扛回了賓館,第二天我頭疼欲裂,他卻一早起來給人上課去了,上完課又從南戴河開車回了北京!
我后來總結(jié),若第二天要跟朋友喝大酒,頭天晚上我一定會早點休息,第二天最好走個五到八公里,或者游泳1000米,若中午還能小瞇一會兒,晚上狀態(tài)自然不錯。此所謂養(yǎng)精蓄銳,身體好,精神自然就好,勇氣也就來了。
第四個,酒質(zhì)的好壞。中國盛產(chǎn)各種酒,工藝不同,價格各異,質(zhì)量自然也有高下,一些酒廠的工業(yè)化程度實在太高,加上中國人好做什么養(yǎng)生酒,喜歡在酒里添些什么亂七八糟的草藥,更何況中國是個造假大國,所以最怕遇見不明不白的酒。若是好酒,心里有底,喝著踏實,可以漫飲而無懼。但若是遇上不熟悉之酒,心里沒底,喝的時候總有些惶惶然,自然勇氣消了許多。所以有好酒才有好量。
當(dāng)然,還有每個人喝酒的習(xí)慣不同,醬香清香濃香的各自愛好者都有自己的口味依賴,不太容易接受別的口味。比如我,熟悉中國白酒,但卻對洋酒有些恐懼。
最后一點,才是人自身固有的酒量。據(jù)說是因為身體內(nèi)有一種酶,決定了人的酒量。我不懂科學(xué),也不愿意用科學(xué)來解構(gòu)飲者的樂趣。酒量只是一個人喝酒的基礎(chǔ),如若上述幾項皆能滿足,那真會是一場豪飲,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天子呼來不上船。
不過,我這些年,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皆重,酒局也多,要都滿足這些條件的機(jī)會,實在罕見。好在,我大抵都是跟朋友喝酒,沒有白頭如新者,只有傾蓋如故者,這也讓我的酒局充滿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