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征澤
每年十月底開始,隨著南極半島每天陽光照耀時間的加長,冰雪進(jìn)入慢慢融化的節(jié)奏,持續(xù)半年之久的南極冬季即將遠(yuǎn)去,迎來的是生機(jī)勃勃的春天。此時的岸上是異常熱鬧的,那些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企鵝都回到了它們熟悉的棲息地,開始了一年一度繁殖下一代的工作流程。原本沉寂的冰雪世界有了可愛的企鵝身影,隨處可以聽到它們求偶時發(fā)出宏亮的“驢叫聲”,一對對企鵝夫妻們嚴(yán)陣以待,在焦急不安中等待著新生命的誕生。
建筑材料緊俏
企鵝夫妻來到岸上之后,總會選擇一處滿意的空地或者山坡作為自己的家。選址結(jié)束后,當(dāng)然第一步就是筑巢。這在自然界也很常見,我們經(jīng)??梢钥吹进B兒們收集大自然中容易獲得的素材來建造各自的巢穴,吸引異性,并之后成為夫妻繁殖養(yǎng)育下一代的居所。而常見的素材就有草、樹葉、泥土、羽毛,甚至有些鳥兒還喜歡叼一些從人類那里獲取的小物件來裝飾自己的家。
不過和絕大多數(shù)筑巢的鳥兒們不同的是,企鵝們所面對的環(huán)境實在太艱苦,放眼整個南極半島岸邊或者山坡上,幾乎找不到任何植物。要知道在南極地區(qū)本來植被就少,又大多都是苔蘚、地衣等形式存在,沒有成型的樹木枝葉可以利用,甚至在春季找到泥土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企鵝也并非善于挖洞。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找到的小石塊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了,把這些小石塊圍起來,堆砌成圓形的窩,這便是企鵝家族能夠想到最理想的家了。
之所以一定要用小石塊筑巢,科學(xué)家也給出一些可能的原因,比如說企鵝無法搬動海岸邊較大的鵝卵石塊,所以只能收集小塊的石頭,便于運輸;其次有了小石頭作為巢底部,可以避免夏天冰雪融化雪水對于企鵝蛋的影響;第三,用小石頭把產(chǎn)下的卵圍起來可以起到一定保護(hù)作用,擋風(fēng),保暖。
不過小石頭畢竟數(shù)量有限,在整座島上可能存在數(shù)萬甚至十多萬企鵝居民的情況下,僅有的這些建筑材料就顯得彌足珍貴了,棲息地周圍的小石頭很快就被全部征用了。
撿?還是偷?或是搶?
11月中旬開始,南極半島的眾多企鵝家族,包括巴布亞企鵝、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等,都圈好領(lǐng)地,繁育下一代。雌性企鵝通常產(chǎn)下兩枚卵,由雄性或者雌性輪流在巢上進(jìn)行孵化,而另一半則去大海覓食或者繼續(xù)尋覓加固巢穴的“建筑材料”。那些機(jī)靈有經(jīng)驗的企鵝父母早早地搭建好堅固的“石塊堡壘巢穴”,安心趴在上面,而那些落后的父母則忙于繼續(xù)尋找石塊,否則萬一上坡冰雪融化雪水下流,對于孵化企鵝蛋是極其不利的。不過此時周圍哪還有現(xiàn)成的小石塊呢?該被撿走的早就沒了。
那些老實的企鵝會很固執(zhí)地走到很遠(yuǎn)的地方繼續(xù)尋找小石塊,不過總有些喜歡走捷徑貪小便宜的企鵝,它們有著自己的招數(shù):首先打探周圍鄰居家哪家巢筑得好,哪家石塊多,瞄準(zhǔn)幾個潛在目標(biāo);然后留意看鄰居的動向,一旦企鵝外出,或者打盹不注意的時候,就上前去偷一塊,這多簡單,距離近,石塊也好,神不知鬼不覺。
偷就偷吧,反正沒人看到。于是在企鵝棲息地總是忙碌著那幾個勤勞的“搬運工”,孜孜不倦、勤勤懇懇地偷著別家的小石塊,打著損人利己的小算盤,很快自己家的巢檔次就上去了,自然會得到另一半的贊許。不過有時候偷盜變成了大白天的明搶,有一只企鵝就是仗著個子大、速度快、皮糙肉厚,完全不顧是否別家有主人,看到就搶,不勞而獲,搶回去就是自己的。到了后來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一路走過都會引起企鵝村民的一致抵抗,不過它還是樂在其中,搶個不停,卻沒想到自己搶回來的石塊沒人照看,早就被另一些“小偷們”瞄上了。這就是春夏季南極半島企鵝棲息地有趣的偷石頭現(xiàn)象。
不過別看這些企鵝平時呆呆傻傻,或者偷石頭時候橫行霸道,當(dāng)雛鳥破殼以后,那份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還是溢于言表。
看來這企鵝偷石頭也是為了生存,一門生活在南極極寒艱苦地區(qū)的必備技能,看著這些可愛企鵝們忙于偷別人或者防范被別人偷的有趣場景,不禁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所以企鵝偷石頭也不算“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