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幾年前的一天深夜,印度理工學院院長印地立桑返回辦公室,發(fā)現(xiàn)面前站著將近200名學生,手里拎著水桶憤怒地抱怨著。學校的供水一直有問題,這次學生們失去了耐性,他們情緒激動,要求校長立即解決問題。
印地立桑冷靜地質(zhì)問學生:“你們是來自某所技工學校,還是來自印度理工?”聽到這句話,男孩們安靜了下來?!澳銈兪怯《壤砉と耍阅銈兪且獙W會解決問題的?,F(xiàn)在出了一個問題,你們不是想著如何解決它,而是表現(xiàn)得像暴民!明天一早,你們帶著解決方案來見我,我們一起解決它?!睂W生們老老實實地散去了。第二天早晨,他們帶來了三四個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印度理工的學生。
在印度有一句流行的話:一流的學生進IIT(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念美國名校。美國《新聞60分》節(jié)目曾經(jīng)評價說:“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相當于把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加起來在美國的地位?!边@話一點兒都不夸張,因為IIT最初就是完全按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建立起來的。有好事者曾經(jīng)統(tǒng)計過,在全世界所有大學中,出身IIT成為百萬(美元)富翁的比例最高。每年12月,IIT打開校門,來自歐美的各大跨國公司紛紛進駐,在兩個星期之內(nèi),所有學生都會被“搶訂一空”。
印度理工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學生全部是各個學校前十名的尖子生。
在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名叫格爾巴·威克的男孩,他的目標是IIT,因為在那里他可以就讀全印度最好的船舶工程專業(yè)。威克向?qū)W校提出了申請。在面試時,這個農(nóng)民的兒子面對的是六七位目光如炬、極難應(yīng)付的教授。威克告訴面試官他是家里供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他想成為一名造船工程師。隨后,面試官問了一個他一直擔心的問題:“你以前見過船嗎?”“見過。就在昨天,在加爾各答的豪拉橋上,我看到了幾艘小船?!鞭r(nóng)業(yè)工程學院院長潘德雅教授善意地問他:“你的父親是一個農(nóng)民,難道你不認為農(nóng)業(yè)工程更適合你嗎?”威克脫口而出:“先生,我認為這種世襲的等級觀念是與憲法精神背道而馳的!”話一出口,他發(fā)覺似乎有些不妥,因為所有的面試官都在笑。當天晚上,當他步行到公告板前查看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被船舶工程學院錄取了。
IIT的可敬、可怕之處在于,它的錄取從來都是六親不認,根本不存在通融之道。上至總理的兒子,下至校長的女兒,不論是誰,想進IIT,考試成績一定要排在申請人的前2%。至于面試,更要走公正透明的渠道。穆爾蒂被譽為“印度的比爾·蓋茨”,他創(chuàng)立了印度的軟件巨頭印孚瑟斯(世界500強之一)。穆爾蒂的兒子想報考IIT的計算機專業(yè),卻被無情地拒絕了,結(jié)果被美國的常春藤學??的螤柎髮W錄取。去美國之前,穆爾蒂恨鐵不成鋼地對媒體說:“他最后只能遺憾地到康大讀書!”
IIT巴隆迪院長的女兒也曾三次申請IIT,不幸都名落孫山。2010年他的女兒第四次提交申請,終于以筆試成績第一名、面試近乎完美的表現(xiàn)被IIT錄取。
IIT里流傳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激勵著成千上萬處于社會底層的印度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