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靈臺縣人民醫(yī)院CT.MRI影像中心,甘肅 靈臺 744400
50例腸梗阻患者腹部X線平片與螺旋CT檢查結果的對比
姜建國張國振
甘肅省靈臺縣人民醫(yī)院CT.MRI影像中心,甘肅 靈臺 744400
目的對腸梗阻的腹部X線平片和CT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方法選擇50例進行腸梗阻治療的患者資料進行研究和分析,對全部患者行腹部X線平片檢測和CT診斷,對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腹部X線平片組40例患者獲得確診,35例患者梗阻部位獲得明確,14例患者梗阻原因診斷準確;CT組48例患者獲得確診,44例患者梗阻部位獲得明確,39例患者梗阻原因診斷準確,兩組患者診斷部位準確率、梗阻原因診斷準確率和病因診斷準確率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腸梗阻患者行CT診斷能夠使診斷準確率獲得有效提高,有利于為臨床醫(yī)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jù)。
腸梗阻;腹部X線平片;CT診斷
腸梗阻屬于臨床上非常普遍的急腹癥,主要發(fā)生部位包括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等結腸部位和回腸、空腸等小腸部位,主要臨床癥狀為停止排氣排便、嘔吐、腹脹、腹痛等,具有較高的致死率,為了使患者預后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特就腸梗阻的腹部X線平片和CT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擇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間在我院進行腸梗阻治療的患者,所選患者均經臨床確診,3例麻痹性腸梗阻患者,3例糞石性腸梗阻患者,4例單純粘連性腸梗阻患者,4例膽石性腸梗阻患者,6例脂肪瘤繼發(fā)腸疊套患者,8例嵌頓疝患者,4例結腸癌患者,18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24例,男性患者占26例,患者年齡范圍7至73周歲,年齡平均值為(42.6±4.9)歲。
1.2 診斷方法 所選患者均未口服腸道對比劑,對患者行腹部X線平片檢測,采用常規(guī)臥位、立位攝片。行CT診斷時所用CT機為GE16排螺旋CT機,層距為7.5mm,層厚為7.5m,掃描范圍為自膈面至恥骨聯(lián)合,對全部患者行平掃及雙期增強掃描,完成掃描后,將部分患者圖像進行拆薄,然后行多平面重建,對疑似絞窄性腸梗阻患者進行延遲掃描,由專業(yè)CT診斷醫(yī)師進行閱片[1]。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的專業(yè)性軟件為SPSS13.0,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腹部X線平片組40例患者獲得明確診斷,占80%,CT組48例患者獲得明確診斷,占96%,兩組患者確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部X線平片組35例患者梗阻部位獲得明確,占70%,CT組44例患者,占88%,兩組患者診斷部位準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部X線平片組14例患者梗阻原因診斷準確,占28%,2例膽石性患者,1例糞石性患者,2例腸麻痹患者,9例腸黏連患者,CT組39例患者,占78%,4例膽石性患者,3例糞石性患者,6例腸套疊患者,3例腸麻痹患者,6例疝氣患者,3例結腸癌患者,14例腸黏連患者,兩組患者病因診斷準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比較
注:與X線平片比較,*P<0.05。
腸梗阻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的特點,若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時控制,會導致病情惡化,加重患者痛苦。因此,及早使患者病情得到確診,同時對梗阻部位、梗阻原因進行明確,便于及早進行對癥治療,從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腸梗阻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對患者行腹部X線平片診斷通常難以對梗阻病因作出有效判斷。CT診斷能夠使梗阻腸段形態(tài)學特征和臨近腹膜腔以及腸系膜的病理改變獲得充分顯示,從而方便臨床醫(yī)師對糞石、異物、膽石、腸套疊、疝、腫瘤等作出準確判斷,除此之外,還能夠使粘連部位、索帶與周圍腹壁和腸管的關系得到充分顯示。麻痹性腸梗阻結腸沒有擴張腸袢與塌陷腸袢之間的移行帶,大腸、小腸中有彌漫性充氣擴張。若患者腸梗阻由腫瘤引發(fā),對患者進行CT診斷則可使腫瘤對周圍臟器的侵襲范圍、轉移征象以及腫瘤大小和發(fā)生部位獲得充分顯示,便于臨床醫(yī)師對腫瘤病變分期作出準確判斷,從而推動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2]。
絞窄性腸梗阻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及早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該病癥的早期診斷難度較大。對患者行腹部X線平片檢查難以使患者的腸腔外改變、絞窄壞死腸管管壁的血液供應情況獲得充分顯示,具有較低的診斷準確率。CT檢查可以使腸梗阻征象獲得充分顯示,對患者行CT增強掃描可見閉曲腸壁異常強化、大量腹腔積液、門靜脈積氣以及腸系膜腫脹模糊等,診斷準確率較高[3]。
與腹部X線平片比較,CT檢查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腸梗阻診斷的準確性更高,有利于臨床醫(yī)生對腸梗阻的發(fā)生原因作出準確判斷;可使腸梗阻部位腸系膜、腸壁以及腸管的形態(tài)改變獲得充分顯示,對于絞窄性或者閉袢腸梗阻的診斷準確性更高。但是CT檢查對絞窄性腸梗阻和不全性腸梗阻的早期診斷準確率較低,具有一定的應用限度[4]。
本次研究中,腹部X線平片組患者診斷部位準確率、梗阻原因診斷準確率和病因診斷準確率均低于CT組,兩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與腹部X線對腸梗阻患者行CT診斷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便于對腫瘤部位和發(fā)生原因作出準確判斷,有利于為臨床醫(yī)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jù),從而推動患者治療和康復進程的順利進行,使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獲得有效改善和優(yōu)化。
[1]寧愛東.腸梗阻的腹部X線平片和CT診斷[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9):501-502.
[2]劉建東,李建國,孫麗娜.腸梗阻腹部X線平片和CT診斷[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5):498-499.
[3]李沖云,蔡勇,劉志,等.比較多層螺旋CT、B超、腹部X線平片診斷腸梗阻的臨床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8,12(2):100-101.
[4]徐龍,單海榮.多排螺旋CT對腸梗阻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5(3):325-327.
R574.2
A
1007-8517(2014)09-0032-01
201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