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云南 楚雄州 675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臨床上急診常見疾病之一,患者心率>120次/min,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是目前醫(yī)院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的抗心律失常藥物[1-2]。此次研究對2010年1月~2012年12月159例快速型心律失?;颊叩呐R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照分析,通過對其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5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臨床資料,男89例,女70例,年齡25~75歲,平均(45±3.6)歲,其中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快速型心律失常。分為對照組70例與觀察組8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應用胺碘酮進行治療。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靜脈推注,注射胺碘酮的劑量是每天不得大于1 g,每150毫克胺碘酮中要加入30 ml葡萄糖進行稀釋,在進行推注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推注時間,時間在10 min即可,之后可以采取0.1~0.6 mg/min速度進行靜脈滴注,半個小時后可以根據(jù)心率情況進行調(diào)整,靜脈推注次數(shù)最多可以進行3次。在用藥過程中,要隨時對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情況進行觀察。同時還需要進行口服藥物治療,胺碘酮口服劑量最初階段要控制在0.2 g之內(nèi),3次/d,當心率失常癥狀消失時,可以改為1次/d。
1.3 療效標準:顯效:患者心律失常癥狀完全消失,身體恢復止常。有效:心律失?,F(xiàn)象較治療前明顯得到改善,且發(fā)病率減少到50%以上。無效:患者在治療前后病癥沒有明顯改變[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治療后血壓、心率情況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心率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心率情況比較()
注:1 mm Hg=0.1333 kPa
時間 組別 例數(shù) 血壓(mm Hg) 心率(次/min)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觀察組 89 151.23±14.46 96.44±13.67 149.73±14.42對照組 70 151.66±14.12 118.58±13.33 150.06±13.71治療后 觀察組 89 76.62±6.94 54.56±9.23 135.63±13.76對照組 70 76.64±6.75 65.12±9.74 147.78±14.83
目前,隨著近20年來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數(shù)目正在逐年不斷增加。胺碘酮也被稱為乙胺碘呋酮,能夠阻滯心肌細胞膜鉀通道,抑制K+離子外流,抑制復極過程,延長動作電位時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和有效不應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胺碘酮延長APD的作用不依賴心率的快慢,無翻轉使用依賴性。胺碘酮阻滯Na、K通道和β受體,降低竇房結以及蒲肯野纖維自律性,同時降低竇房結和旁路及蒲肯野纖維的傳導速度。所以,胺碘酮具有延長ERP、降低自律性、減慢傳導速度等作用,對抗心律失常起著顯著作用。
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9例快速型心律失?;颊叩呐R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照分析,通過對其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胺碘酮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治療后血壓、心率情況均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胺碘酮在急診治療快速型心律失?;颊呔哂泻芎玫呐R床療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經(jīng)成為在急診治療快速型心律失?;颊叩闹饕椒?,對我國在急診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
[1] 洪浩江.胺碘酮治療50例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18):3908.
[2] 陳 靈,索冬衛(wèi),傅華平.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顫動的療效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8,24(2):127.
[3]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