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倫
“美國政府的轟炸直接判處了我的死刑”、“我希望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愛我的人,站起來反對殺死我的真正兇手——美國政府?!?/p>
在被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斬首之前,不知是出于脅迫,還是出于對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的絕望,身穿橙色囚服的美國戰(zhàn)地記者,40歲的詹姆斯·福萊說出了上面這番話。
而在說出了這番話之后,福萊被一名身穿黑色作戰(zhàn)服的蒙面男子殘忍割喉,一個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敘利亞的茫茫荒漠之中。
面具之下的各種國籍
這些都是來自所謂“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在8月20日公布的一段名為“給美國的信”的血腥視頻之中。
被害人詹姆斯·福萊,美國戰(zhàn)地記者,現(xiàn)年40歲。曾就職于美國《環(huán)球郵報》、《星條旗報》、法新社等,長期工作在世界各地沖突第一線。
其實早在2011年,在利比亞工作期間,他就曾被當?shù)匚溲b人員逮捕,幸運的是,六周之后,他被釋放。僅僅一年多之后,他在敘土邊境再次被強行帶走,而這次,他沒有那么幸運。
在4分鐘的視頻最后,另外一名美國記者,曾為《時代》撰稿的史蒂文·索特魯夫,也身穿囚服被恐怖分子押解著,而他,很有可能就是ISIS下一個處決的目標。近年來在敘利亞失蹤的另外20余名記者的性命,顯然也已經(jīng)岌岌可危。
事實上,對于從今年年初起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肆虐的ISIS來說,單純的處決人質(zhì),對于他們來說,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家常便飯。
恐怖襲擊、種族屠殺、奴役婦女兒童……這些可以稱得上喪心病狂的行為,ISIS早已經(jīng)不知道做過了多少回。本就滿目瘡痍的伊拉克因為ISIS的存在,如今更是災民遍地、戰(zhàn)亂連天。人道主義,似乎從來不曾出現(xiàn)在恐怖分子的詞典之中。
但是,真正讓我們感到更加恐懼的,是隱藏在黑色面罩之后的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在福萊被殘忍殺害之時,那個戴著黑色面罩的年輕男子,用帶著濃重英國口音的英文,宣布這是對于美國人空襲的回應。
而事后,8月24日,據(jù)多家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情報部門經(jīng)過調(diào)查,認為這名斬首福萊的“劊子手”,很可能就是來自西倫敦、23歲的阿卜杜勒-馬吉德·阿卜杜勒·巴里。巴里之前是說唱歌手,去年前往敘利亞。今年8月初,他通過推特發(fā)布了一張手提頭顱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穿著軍事偽裝服,頭戴黑色面罩。這樣的裝扮,著實讓人不得不相信他與伊斯蘭極端組織的聯(lián)系之密切,懷疑他與此次事件的關系。
同時被英國情報部門鎖定的還有另外兩名英國人,其中一人叫做阿布·侯賽因·布里塔尼,20歲,來自伯明翰,2012年因竊取前首相布萊爾的信息而被捕入獄, 被釋放后前往敘利亞。據(jù)消息稱,他是一名黑客,幫助極端組織攻擊英國銀行。另一個嫌疑人則為阿布·阿卜杜拉·布里塔尼,他經(jīng)常利用社交網(wǎng)絡上傳自己的照片,藉此吸引西方國家中信奉伊斯蘭教的少女,吸引她們加入極端組織。
據(jù)悉,英國皇家空軍的特種部隊(SAS)已經(jīng)派出相關人員進入敘利亞對巴里等嫌疑人進行搜捕,并幫助當?shù)卣挚笽SIS。
撇開搜捕的結(jié)局不談,巴里等人的身份與國籍,才是真正令我們感到震驚的。
幾個來自英國的年輕人,緣何會與血腥暴力的恐怖組織ISIS扯上關系,成為所謂“伊斯蘭圣戰(zhàn)者”死心塌地的馬前之卒,并犯下如此罪行?
而這,僅僅是ISIS在全球范圍內(nèi)肆無忌憚地擴張的一個縮影。
日前,英國駐美國大使韋斯特馬科特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采訪時表示,據(jù)英國情報部門估計,約有500名英國人加入了ISIS,這意味著他們幾乎可以不受任何阻礙地回到英國或飛往美國,對英美來說是個巨大的潛在威脅。
這樣的情形,不只是在存在于英國、美國,在德國,在澳大利亞,在沙特阿拉伯……在這樣那樣的國度里,不斷地有當?shù)孛癖姵蔀樗^的“伊斯蘭圣戰(zhàn)者”,ISIS如同附骨之蛆,一步步地滲透與擴張。
肆意飄揚的“黑旗”
在ISIS肆意擴張的過程之中,如今已經(jīng)在全球普及的互聯(lián)網(wǎng)無疑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伊斯蘭極端分子通過通向全世界的發(fā)達網(wǎng)絡,發(fā)布極具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與視頻,然后,在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就會有不明所以的年輕人被蠱惑、被煽動、被洗腦,千里迢迢,趕來中東的荒漠,成為ISIS的一分子。
諷刺的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滲透之中,美國人掀起的社交軟件狂潮,成了ISIS的最佳幫手——風靡全球的Twitter和Facebook,成為ISIS宣傳極端思想的“重災區(qū)”,任何具有一定個人魅力的狂熱好戰(zhàn)分子,都能通過這些平臺獲得一批追隨者。
雖然Twitter方面已經(jīng)加大了對于ISIS可疑賬戶的查封力度,但新開通的ISIS的賬號還是不斷地出現(xiàn)。此外,ISIS還會通過諸如在線文本編輯平臺JustPaste這些工具來總結(jié)自己的戰(zhàn)斗情況、通過在線音頻分享平臺SoundCloud公布音頻報告,并通過Instagram和WhatsApp這些社交應用來發(fā)布圖片和視頻內(nèi)容。
總之,ISIS在利用一切可能的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向全世界的人布道——“有比你自己更為重要的事業(yè)正在發(fā)生,你必須參與其中”。斬首美國記者福萊的視頻,也不例外地成為了ISIS煽動人心的手段之一。
其實只要略微注意一下之前被英國情報部門鎖定的三個“斬首”嫌疑人,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名字是典型的帶有穆斯林色彩的名字,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ISIS會優(yōu)先針對那些擁有阿拉伯血統(tǒng)或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們下手,一步一步讓他們變得激進,變得好戰(zhàn),最終淪為ISIS的爪牙。
而與中東相似,擁有眾多穆斯林的東南亞國家,首當其沖,成為了ISIS滲透與擴張的重要目標。
8月9日,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在新加坡國會回答議員提問時說,“少許”新加坡人已經(jīng)前往敘利亞參加內(nèi)戰(zhàn),其中一名加入新加坡籍的男子甚至攜妻子和3個2至11歲的孩子赴敘;一名新加坡籍女子也偕同外籍丈夫和兩個青少年年齡段的孩子赴敘,以多種形式參加敘內(nèi)戰(zhàn)——“或者加入恐怖組織,或者向他們提供支持和援助”。endprint
所幸的是,當局已經(jīng)成功攔截多名試圖前往敘利亞或其他沖突地區(qū)的新加坡人,但是究竟有多少新加坡人沒被攔截下來,我們卻已經(jīng)不得而知。
新加坡多年以來在防范恐怖主義方面所做的工作還算到位,效果也還算不錯,而在東南亞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度尼西亞,情況就不那么樂觀了。
在印尼,激進的恐怖分子們已經(jīng)不局限于利用網(wǎng)絡來宣傳他們的思想了。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省塞姆普島的清真寺門口,最新一期《Al Mustaqbal》雜志被免費派發(fā)給穆斯林。這本馬來語雜志制作考究,銅版紙印刷的封面上,一名極端組織ISIS士兵正揮舞著該組織標志性的黑白旗幟。
雜志官網(wǎng)稱,這本刊物以介紹ISIS的“歷史、發(fā)展、信仰和方法論”為宗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刊物不吝使用視覺刺激。翻開雜志,映入眼簾的是ISIS士兵戰(zhàn)斗、處決俘虜?shù)摹疤貙憽保约俺膳诺膬和w的“剪影”。
以這樣明目張膽而又不計成本的方式宣傳極端思想,除了因為目前富得流油的ISIS早已無所顧忌以外,恐怕也與印尼的國內(nèi)環(huán)境有關。印尼國內(nèi)90%的民眾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義是建立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ISIS高舉宗教主義大旗,讓政府打壓時底氣不足。印尼媒體分析,貶低和打壓ISIS可能讓政府失去民心,一些選民甚至可能認為政府反伊斯蘭。
如何合理有效地反擊ISIS的滲透,又不會傷害國內(nèi)民眾的情緒,這成了印尼政府最大的苦惱。這或許不僅僅是印尼的苦惱,對于每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內(nèi)主要宗教的國家,如何防范ISIS,都成為了極為重要的議題。
對于非穆斯林國家,尤其是西方世界來說,抵抗ISIS的入侵,也成為了不可掉以輕心的重大事項。
英國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前往敘利亞參戰(zhàn)的“外援”至少來自14個歐洲國家。其中英國、法國和德國參與的絕對人數(shù)最多,每個國家都有數(shù)百人參戰(zhàn),此外還有不少挪威、丹麥、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公民,“如果按照占本國人口的比例來算,這些小國輸出的‘外援比例反而更高?!迸餐螌W家托馬斯說。
在這樣一場全世界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聚集浪潮之中,“自我激進化”這樣一個名詞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所謂“自我激進化”,這個名詞在十多年前就已誕生——原本宗教態(tài)度相對溫和的人,受到一系列網(wǎng)絡宣傳的影響,變得激進,進而去到中東,參加“圣戰(zhàn)”。更可怕的是,這些自我激進化的人,在回國之后,會號召更多人參與到宗教教派與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之中,成為新的恐怖分子,引發(fā)雪崩一樣的鏈式反應。
而就那些深諳恐怖襲擊技術的外國武裝人員本身來說,一旦離開敘利亞,他們可能在原籍國或其他國家及地區(qū)從事恐怖活動或為恐怖組織提供支援。這種情況已經(jīng)在法國和英國出現(xiàn)。
“我們擔心那些去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人,更擔心從那里回來的人。”印尼反恐部隊官員哈利·帕瓦圖如是說。
ISIS,龐大的野心
在“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外籍軍團”愈發(fā)引人關注的同時,外籍軍團的年輕化趨勢,也成為了一個我們不得關注的點。
在此前ISIS發(fā)布的一段視頻中,不過20歲出頭的德國年輕人烏薩馬號召更多人加入ISIS。而《每日郵報》此前甚至報道過一對16歲的孿生姐妹,連夜從家中逃走,經(jīng)由土耳其轉(zhuǎn)機奔赴敘利亞的消息。
法國內(nèi)政部長曼努埃爾早在今年1月份就曾表示,僅在敘利亞活躍的圣戰(zhàn)者之中,18歲左右的法國公民就有數(shù)十人。而這些年輕人大部分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被招募進去的。
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由于年輕人接觸網(wǎng)絡很多,但辨識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卻也凸顯出ISIS的龐大野心——從青年人下手,然后一步步蠶食各個國家的未來基石。
這又是多么險惡的用心?
試想,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從小就接觸到恐怖主義的“熏陶”與引誘,缺乏完善認知能力和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們,極易成為恐怖分子手中的棋子,任其擺布。而當一個國家,充斥這樣的年輕人之后,國家的未來,顯然就變得撲朔迷離,隨時都有陷入動亂乃至被傾覆的可能性。
那些年輕人們,以為加入ISIS就能實現(xiàn)在中東建立統(tǒng)一的伊斯蘭國的夢想,殊不知,這樣一個視生命如草芥的組織,帶來的只有混亂。
而如果說ISIS在全球不斷滲透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泛伊斯蘭主義的國度的話,這樣的理由未免太過冠冕堂皇。
事實上,吸收越多的人加入ISIS,那么ISIS所能獲得的人力與財富也就越來越多,獲取更多的利益或者說好處,恐怕才是ISIS的最終目的。
而通過斬殺美國記者來威脅美國放棄轟炸,應該也是ISIS的目的之一。
伴隨著勢力的不斷坐大,ISIS的胃口也是越來越大,他們已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招募伊斯蘭圣戰(zhàn)的“戰(zhàn)士”——巴格達迪甚至公開發(fā)表講話招募醫(yī)生、工程師之類的技術人員,參與到所謂伊斯蘭國的“建設”之中。西班牙“Olive Press”網(wǎng)站說,一份ISIS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五年計劃顯示,該組織計劃攻占的地區(qū)包括數(shù)百年前曾皈依伊斯蘭教的安達盧西亞,ISIS還聲稱“西班牙是我們祖先的土地”。而在一份ISIS公布的地圖中,所謂的ISIS的“未來國土”從北非的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新疆,儼然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帝國的圖景。
這樣一種可以稱之為狂妄的自信,不知會在世界各國心中,留下怎樣的印記。
一張機票的距離
或許遲早有一天,ISIS會被自己點燃的烈焰炙烤殆盡,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的我們,面臨著恐怖襲擊可能就來自身邊的危險。
ISIS的極端分子,不只一次地在社交軟件上曬出在白宮、在芝加哥舊共和國大廈、在林肯紀念堂、在華盛頓紀念碑……在美國各式各樣的標志性建筑附近揮舞黑旗的照片,借此告訴美國人我們就在你身邊,我們無處不在并且隨時可以發(fā)動襲擊。
但這并不代表世界各國就無能為力。法新社8月30日稱,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29日呼吁全球各國聯(lián)手打擊“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的“種族滅絕計劃”。而在北約峰會即將于一周后在威爾士舉行之際,克里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一篇專欄文章,提議“在美國的領導下作出聯(lián)合應對,并建立最廣泛的國家聯(lián)盟”。克里說,他和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將在北約峰會間隙“會見來自我們歐洲盟友的部長們,目的是爭取最廣泛的支持”。
軍事打擊和政治結(jié)盟,雙管齊下,美國看起來還沒有因為ISIS公然叫囂著要“血洗美國”而自亂陣腳。
世界各國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歐洲各國目前都已經(jīng)加強了對于恐怖主義的防范,以法國為例,眼下法國當局正積極尋求實施更為嚴格的反恐措施,包括禁止嫌疑人離境前往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參加“戰(zhàn)斗”、要求互聯(lián)網(wǎng)運營商屏蔽極端組織宣傳資料等。
曾經(jīng)左右為難的印尼政府,如今下了狠心,全面封殺ISIS。印尼政府官員向新加坡《海峽時報》透露,政府會屏蔽支持ISIS的網(wǎng)站,禁止鼓吹ISIS的言論在社交網(wǎng)絡傳播,并監(jiān)督前往中東戰(zhàn)區(qū)的印尼公民,防止他們加入ISIS。加入ISIS的印尼公民還將面臨失去印尼國籍的局面。
ISIS 對于中國新疆的覬覦,也引起了中方的關切,有媒體指出,當前的局面可能會促進中美的聯(lián)合反恐。
但是,事實仍舊不容樂觀,ISIS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無孔不入。在伊拉克,一個團結(jié)的伊拉克政府還未能完全建立起來,無法抵抗ISIS的肆虐,奧巴馬目前也只是正在為自己錯誤的中東戰(zhàn)略埋單。
“他們距美國本土只有一張機票的距離”,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這樣告訴CNN。
而對其他國家來說,情況又何嘗不是一樣。
ISIS的年輕人們,就如同多年前那群狂熱的日本軍部少壯派軍官,讓整個世界的上空都籠罩著一層陰云。而我們務必要做的,是讓天空放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