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芊
1966年9月3日凌晨,著名翻譯家傅雷和他的妻子朱梅馥雙雙自殺,死在江蘇路的住所里。
朱梅馥十四歲便和大自己五歲的傅雷定了親,是他的表妹。后來傅雷赴法國留學,回來之后便和梅馥成親,生活幸福和樂。
誰知兩人幸福的生活卻被一個女人打破。傅雷愛上了自己學生的妹妹陳家鎏,并且公開追求她。她甚至來到傅雷和梅馥的家,在客廳里和傅雷談天說地,傅雷夜夜寫下熾熱的情書,竟也毫不避諱地放在鋼琴上,梅馥看著自己的丈夫竟被其他的女子迷得神魂顛倒,卻不忍心恨他。傅雷聲稱沒有陳家鎏,他就沒有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她不怨那女人卻怨起自己的無能來。
她竟收起眼淚,把陳家鎏請到家里來,好好款待這個給她丈夫激情和靈感的女人,甚至連給他們倒茶還要計算著避開他們互換書信的時刻,在房間里關著門聽他們對愛情的高歌。
她像是一座巨大的屋宇,容得下這世上所有的坎坷折磨,容得下丈夫的過錯,甚至連丈夫愛的其他女人,都一并容下了。
有人說她懦弱,可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她曾在給兒子的家書中寫下這樣的話:“我對你爸爸性情脾氣委曲求全,逆來順受,都是有原則的,因為我太了解他,他一貫秉性跋扈,疾惡如仇,是有根源的”,他“孤軍奮斗,愛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舊傳統和殺人不見血的舊禮教,為人正直不茍,對事業(yè)忠心耿耿”?!拔覑鬯以徦??!?/p>
直到1966年,朱梅馥用盡她畢生的愛原諒了傅雷最后一次,原諒他的剛直不阿,原諒他不容侵犯的尊嚴,原諒他不顧家庭和孩子選擇結束生命。在他服毒之后,將自己吊上了窗欞。
后來,他們的兒子傅聰曾說過,他深知父親的性格,死是他必然的結局。但這個結局不該屬于母親,因為她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忍受得過去”。她選擇死,只是為了陪伴。
至此我才知道,這世上最好的陪伴不是你如此明媚我愿意接受你的照耀,而是朝你最暗的地方去,點亮自己守護你。